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针对高速公路边坡生态建设中,恢复植被经常不能实现可持续生长和演替的现象,以新街~河口高速公路边坡作为试验样板工程展开研究,以水土保持和宫胁法原理作为理论基础,提出了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介绍了该项技术的特点、适应性和技术流程。改变了边坡水土保持防护一贯运用工程技术的先例,从防护技术、表土回填和植被恢复上均实现了生态化,建立了竹篾栅生态恢复技术的集成体系,并在新河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项技术为边坡生态恢复与重建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可广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
为查清生态高速公路植被恢复中出现的外来入侵植物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采用了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对河南省高速公路边坡的植被进行了统计,共调查植物58种,其中外来入侵植物4种,有些入侵植物如加拿大蓬的入侵情况已较严重。总结了植物入侵的规律,提出了生态高速公路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循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植物种组合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2021,66(9):347-352
我国西北寒旱区气候干旱、降雨量小,植被的立地条件差,在开展高速公路建设时会产生大量劣质边坡,亟需开展生态防护和植被恢复工程。依托青海省大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开展劣质边坡生态防护试验工程,通过设置不同草本、灌木植物组合,结合定期植被恢复效果观测,探究适用于青海省高速公路边坡的植物种。结果表明,采用不同草本搭配和灌木的配置形式应用于寒旱区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的效果较差,受到寒旱区恶劣环境以及高速公路边坡特征的影响,宜采用单一的植被配置形式进行边坡植被恢复,植物种建议优选老芒麦、青海中华羊茅和同德小花碱茅等草本植物。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几种新技术的设计原理与应用,速藤屏生态修复技术、植被混凝土技术以及土工布长袋法的应用条件、施工工艺以及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了新技术应用的优势,根据实际应用效果对新技术应用提出了改进意见.实践表明,植被混凝土、土工布长袋法等技术在山区高速公路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工程中具有较严格的应用边界条件,而速藤屏具有适用面广、性价比高的特点,在山区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红层在我国有大量分布,尤以西南地区最多.近年来,随着红层地区高速公路的工程开挖,造成大量裸露边坡,其生态防护问题亟需解决,但针对红层软岩边坡的植被恢复研究很少.本研究通过对西南红层边坡特征进行充分分析及在红层地区野生植被群落结构调查的基础之上,并结合现有国内研究资科,因地制宜地提出了西南红层边坡的植物选择和配置模式,以指导西南红层边坡生态防护中科学、合理地选配适生植物.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指导生态护坡养护,通过现场调查安徽省山区营运高速公路典型生态护坡服役状况及本土植物主要物种和特征,分析边坡的水毁成因及植被对边坡稳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生态护坡养护建议。结果表明,调查区边坡植被以菊科、蔷薇科、禾本科、豆科植物组成的草灌结合群落为主,拱形护坡+植生袋和锚杆框架+植生袋的生态护坡效果较好;植被根茎叶的水文效应和根系的力学效应对边坡有长期的保护作用,但乔木对边坡稳定会产生不利影响;不同植物对边坡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及影响各不相同,养护时应因地制宜地合理选择生态护坡方案与植被种类,提高生态护坡的长期固坡效果。  相似文献   

7.
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边坡土质、半干旱地区自然概况、边坡角度及坡向、植被草种的选择及使用,对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边坡生态恢复难点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和分析了丹拉国道主干线宣化(下八里)—冀蒙界段高速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现状并根据高速公路的特点,以及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和边坡稳定性护的功能需求,结合客土喷播在边坡上应用技术和方法,在满足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和边坡稳定防护的基础上,从边坡生态恢复和边坡稳定的角度出发,应用实用的技术,达到边坡生态恢复和稳定性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鲁中山区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自然恢复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公路岩石路堑边坡植被的自然恢复效果,为山区公路边坡防护设计和植被恢复设计提供参考,调查了鲁中山区的6条省道和2条国道,得到了边坡的岩石类别、风化程度,以及边坡的建设年限、坡度、坡高和边坡植被的覆盖度与优势物种,并简要分析了植被自然恢复的原因。初步结果显示:(1)花岗岩、闪长岩边坡的植被自然恢复效果远好于石灰岩边坡;(2)黄背草、荩草等为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的优势物种,而荆条、酸枣等为石灰岩边坡的优势物种。建议:(1)对稳定的花岗岩和闪长岩边坡宜采用不妨碍植被生长的防护型式,实现植被的自然恢复;(2)对石灰岩边坡,宜采用岩石裸露处理,并穴栽灌木进行美化;(3)高速公路建设资金充裕不应成为随意扩大边坡工程防护的理由,将边坡植被自然恢复的理念应用到高速公路边坡设计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土壤细菌与植被相互作用对岩质边坡生态恢复的影响,以广连高速公路工程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养分及细菌群落特性、功能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及细菌群落多样性,但由于土壤细菌(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等)氨基酸代谢及氮异化还原、同化还原功能较强,易与植被进行无机氮竞争吸收,植被生长1年后,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不足,即边坡生态恢复前期土壤细菌与植被氮竞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植被生长。因此,在岩质边坡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注重硝态氮肥的施加,以缓解土壤氮素竞争,促进植被稳定生长,进而提高边坡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高速公路绿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生态绿化和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高速公路的绿化问题。研究认为,目前国内在高速公路景观绿化、植物系统的结构、外来物种和挖方边坡绿化等方面存在认识的误区。指出生态功能是高速公路绿化的基本功能,高速公路景观绿化必须服从生态恢复的基本规律,保证植物系统在物种结构、时空结构和营养结构上的异质性;提出外来物种的引种应遵循限制性原则;挖方边坡绿化设计应遵循边坡稳定、水土保持、自然恢复、条件适应和景观协调的原则。高速公路绿化景观与交通功能的评价应充分考虑绿化的动态效应,对于局部特殊路段应通过动态视觉分析验证设计的绿化效果。  相似文献   

12.
成子桥 《隧道建设》2007,27(1):80-83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形式已由以往惯用的圬工防护向植被防护等生态防护形式发展。边坡植被防护不仅能消除和缓解高速公路对客观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小区域性水土流失,而且实现公路与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协调发展。针对泌桐高速公路上实施的植被防护技术之一的客土喷播技术,从原理、机械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根据对泌桐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环境概况(包括气候、土壤、植被、工程情况)的研究,提出了新型的客土喷播技术的适用条件、植物种类选择及配比方案、施工工艺等,并从设计、施工角度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罗村口-富宁高速公路沿线原生生态与植物调查筛选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罗村口-富宁高速公路,调查了公路沿线的自然生态、植被种类分布状况和植物群落结构,并根据高速公路生态恢复及绿化景观设计对植物物种的要求,确定了绿化植物的筛选原则,最终筛选出37种原生植物物种,进行种子、种苗的繁育和工程试验,为罗富高速公路生态恢复和绿化提供适合的种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传统的非生物边坡防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确保边坡的稳定,但与周边的景观协调性差,满足不了人们对舒适环境的要求。新兴的客土喷播技术,能同时满足生态修复和护坡的双重需要。该文结合客土喷播在安景高速公路路基边坡防护中的实践应用,对客土喷播技术的原理、技术要点、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方面做了详尽的介绍,并就客土喷播在路基防护的适用条件、实施方案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采用厚层基材喷附技术建植的太原环城高速路护坡植被进行了为期4年的植物群落生态学跟踪调查,以评价该技术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禾草和豆科植物混合播种,坡面覆盖效果优于由纯禾草或者纯豆科植物构成的群落;2)护坡群落的变化表现出向当地自然群落的趋同,有利于护坡植物群落最终实现结构稳定;3)植物盖度以及禾草与豆科植物比例是两个较好在评价指标,前者能够有效反映植被的坡面防护效果,后者则能够反映植物根系固土能力和护坡植被长期稳定的可能性;4)灌木物种后期生长不良,灌-草比例和建植结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的系统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广泛调研和试验,分析并描述了公路路域生态恢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路域生态恢复不同于一般绿化种植的功能、原则和关键技术,并提出了路域生态恢复系统化设计的概念、主要内容和理论基础;通过不同区域路段的现场调研及试验,从植物物种选择、植物群落设计、土壤肥力调控和路域生态工程技术适用性分析及其选择等多方面对路域生态恢复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研究,提出适合西部不同区域、不同路段特点的边坡和中央分隔带生态设计技术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中山大学与某企业在粤西开春高速公路工程示范实例,介绍了土壤生态自修复增强材料及技术在高速公路边坡生态防护中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为后续高速公路水土保持与生态防护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绕城高速的环境综合整治。它保留了现状自然植被,充分利用下沙土壤资源,加强绕城景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塑造下沙新城绕城植物特色风貌。以堆土造坡及造林手法营造现代生态高速公路景观长廊,提升沿线居住、工业等环境,以"道路有机更新"带整治、带保护、带改造、带建设、带开发、带管理、带调整,从而充分发挥道路的交通功能、生态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分析及水土保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马少杰  刘国东 《公路》2006,(10):128-134
高速公路的修建往往会对沿线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以西南地区的4条高速公路为基础,阐述了高速公路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成因、特点及防治对策。将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并积极地采用新方法、新技术,以期搞好高速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从而有效地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在公路边坡上种植植物,不仅能改善公路的景观,利于环境保护,而且植物的根系还具有固坡的效果。采用极限平衡方法,从局部和整体2方面建立起根系固坡的稳定性计算式。采用这些计算式,可对根系固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