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结合杨林隧道右幅K19+903部位在典型富水岩溶发育、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涌水事件,针对隧道岩溶地区季节交替带的涌水特征,依据隧道勘察报告及实地踏勘分析涌水成因,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与实际开挖导洞相结合的方法对岩溶发育及地下水分布进行基本探明;在满足以上前提条件下,综合项目施工现场情况及施工实践经验确定处治方案,提出"洞内处理、近堵远排、分级泄压"一种新的动态处治设计思路,详细阐述了对该部位溶洞处理采取的主要处治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2.
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施工至DK53+678揭示一巨型溶洞,溶洞形态、分布规律极其复杂,施工难度及安全风险极高。为查明溶洞的发育特征及对工程的影响,通过采用地质调查、钻探、物探、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手段,查明溶洞形态、堆积体特征、成因等溶洞发育特征及岩溶地表和地下水补给及排泄特征,对洞顶、洞壁稳定性等进行评价,为施工处理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圆梁山隧道深埋大规模充填性溶洞的发育现象突破了现有地质理论。本文从向斜、纵横断层交错、形成虹吸现象的地形条件、丰富的水源、质纯层厚的灰岩、水携带的砂粒、粘粒的沉积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其复杂的地质成因 ,希望能填补岩溶发育规律认识上的不足 ,为类似地质条件下工程的勘察、选址、设计、施工提供理论认识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柳柳 《铁路航测》2014,(3):42-45
对广清城际铁路沿线岩溶发育成因进行分析,对沿线的岩溶发育类型进行划分,进而评价全线岩溶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5.
深埋隧道岩溶突水灾害的地质条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研究目的:明确岩溶山区深埋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给隧道施工地质超前预报工作提供技术基础。研究方法:在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宜万铁路岩溶地区的隧道工程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了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的深部岩溶地质特征,岩溶洞穴、管道的形成与地层岩性、岩层构造、褶皱形态、岩层产状、断层特征等岩性构造因素的相关性,以及岩溶地貌和地下水条件与隧道突水灾害的关系。研究结论: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工程位置与岩性分异界面、岩层接触界面、褶皱核部转折端、断层等地质因素有密切关系,这些部位是大型岩溶洞穴可能出现的位置,因此隧道线路上这些地质位置也是岩溶突水灾害形成的可能部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岩溶山区隧道施工过程中岩溶灾害危险地段的判定原则。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渝怀线金洞隧道进行地层岩组、地质构造、岩溶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判释,评价了隧道所经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隧道围岩分类和岩溶涌水量预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两水隧道斜井受西秦岭构造及区内主地应力影响,岩体褶曲发育,较为破碎,斜井进口山体坡面松散,大型堆积体较多,经现场调查发现,山体斜坡四处堆积体存在不稳定因素。为保证斜井隧道安全施工,采用详细地质勘察,并对山体表层、下部岩体进行位移监测,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4处斜坡堆积体的稳定性及对隧道的影响,为隧道安全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铁路岩溶隧道选线水文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继锋 《铁道勘察》2011,37(6):45-49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评价十宜铁路房县至神农架段线路各方案岩溶隧道水文地质条件,为线路方案比选提供水文地质依据。AHP法是将水文地质条件因子定量化,通过数学运算计算出各因子相对于评价总目标的排序权重,并比较各因子之间权重大小,来评价各方案水文地质条件的优劣。其优点是:从定性的地质分析转向定量的数学模型计算,解决了地质定性分析评价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条件因子较多,而其重要程度又大小不一,由此而产生的因人而异、人为主观性带来的评价偏差。该方法可用于铁路勘察加深地质工作、可研阶段岩溶隧道的方案比选及线路方案水文地质条件的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9.
在碳酸盐岩地区修建铁路,岩溶是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通过地表地质调查、物探及钻探对黔张常铁路武陵山隧道的岩溶分布进行研究,阐述了测区岩溶的位置、范围、深度和形态特征,并从岩性、构造、地貌等方面分析了岩溶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对测区岩溶发育强度进行分级,对岩溶空间分布与隧道的关系和岩溶地基稳定性作出初步评价,为工程设置安全性和线路方案合理性评价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渝怀线金洞隧道进行地层岩组,地质构造、岩深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判释、评价了隧道所经地段的工程地质条件,为隧道围岩分类和岩溶涌水量预测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华北丘陵区某隧道岩溶发育特征及处理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华北丘陵区某岩溶隧道为例,为探明该隧道岩溶发育规律及成因,并据此提出具体的施工处治措施。对该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并在勘测及施工期间进行地质测绘、超前地质预报及地质雷达等一系列工程地质和物探工作。结论:该隧道岩溶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形成的竖向为主、弱发育、裂隙型无充填物岩溶;探地雷达及超前水平钻相结合的超前预报对隧道岩溶探测效果良好有效;采用"超前预报、注浆固结、超前支护、堵排结合、加强监测"等手段,对不同位置不同类型的溶腔进行针对性处理,现场显示处治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株六复线,黎南线,黎湛线路基岩溶地面塌陷勘测与整治工程的施工经验,作者对铁路路基岩溶地面塌陷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阐述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机制,介绍了电法勘探对忆注浆法在铁路路基岩溶地面塌陷勘测与整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怀邵衡铁路复杂不良地质区域线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怀邵衡铁路在怀化南客站至安江站段存在铀矿、岩溶、断层等多种复杂不良地质,线路方案比选影响因素复杂,方案选择困难,采用地质条件分析及工程经济技术比较等方法,详细论述铀矿辐射、岩溶及岩溶水、断裂构造、高地应力、页岩气、围岩分级、工程投资、工期等因素对该段方案选择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及工程经济技术条件,最终确定西线方案为合理的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4.
复杂岩溶地区长大隧道工程地质勘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柏树 《铁道勘察》2004,30(1):37-40
通过枝万线笔架山地区 3座长大岩溶隧道的勘测以及对其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 ,阐明了复杂岩溶地区长大隧道的勘测方法 ,对控制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各种因数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溶洞内堆积体表层凸凹起伏变化大、场地范围较小、接地电阻大等特点,选用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对其进行网格状探测及三维制图,推断溶洞底部基岩面形态及岩溶发育情况。物探成果与洞内钻探及地质调查结果较吻合。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在该类场地条件下应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岩溶地质桥梁基础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朱田河特大桥岩溶性地质条件下的桥梁基础设计情况,分析岩溶地基对工程的不良影响,介绍岩溶稳定性的评价方法及采取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7.
赵富军 《铁道勘察》2009,35(6):53-57
结合工程实例,分析研究深覆盖型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发育过程和机理,对研究区岩溶土洞塌陷的危险性进行了现状和预测评价,为铁路客运专线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杜宪花 《铁道勘察》2011,37(1):54-56
根据王双树特大桥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结合该地区岩溶发育程度和地下水状况,分析了岩溶、土洞形成过程和发展模式,对该桥岩溶产生土洞塌陷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枫香坡隧道岩溶发育规律及涌水量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晓光 《铁道勘察》2011,37(1):83-87
枫香坡岩溶隧道地处武陵山低中山区,为黔江至张家界至常德线关键性控制工程之一,全长4 780 m,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均较为复杂。在野外勘察的基础上,分析评价了其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划分及富水性、地下水循环、地下河管道分布等水文地质特征,并采用降雨入渗法、地下径流模数法以及宜万铁路关于岩溶隧道的研究成果对比分析。预测结果表明,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分别为16 846 m3/d和115 710 m3/d,为隧道设计及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覆盖型岩溶基本特征是地下水水位变化频繁和地层浅部土洞、溶洞发育。覆盖型岩溶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地面塌陷,地面塌陷的成因很多,往往是多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地下水位下降形成真空吸蚀作用、地下水潜蚀作用、荷载振动作用、加荷作用等,构成铁路安全运营隐患。针对赣韶铁路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对其覆盖型岩溶路基进行注浆加固处理,论述了钻孔注浆加固的设计要求、注浆量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经多种手段检验,表明注浆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