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鱼雷三自由度纵向姿态运动的分析,运用“固化系数法”,讨论得出入水鱼雷带空泡航行保持姿态运动稳定的条件。由此,提出入水鱼雷尾部稳定器设计原理理想,并初步论证了尾部稳定附件的功能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反潜导弹空中飞行和入水跟踪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从空中末弹道的阶段划分、开伞前的弹道控制、降落伞拉直和充气时的物理过程、弹伞系统空间弹道及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反潜导弹空中末弹道的物理过程与控制技术,总结了降落伞增阻减速的能量方程以及雷伞系统空间弹道方程的基本动能公式;从外载荷和冲击环境、导弹结构动响应分析、导弹结构动响应分析、导弹冲击稳定性、导弹入水缓冲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反潜导弹(鱼雷)入水及缓冲的关键技术和典型部件,为反潜导弹的设计与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型水面舰鱼雷发射装置在舰面上的布置与鱼雷空中弹道有关,影响鱼雷入水状态,阐述了某舰鱼雷发射装置在舰面上的布置与鱼雷入水状态,可供中型水面舰舰面武器布置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4.
针对鱼雷反潜时复杂的入水过程,采用FEM/SPH耦合方法,对鱼雷入水过程进行了仿真,研究了鱼雷入水过程中的冲击加速度和入水初始段鱼雷姿态的变化。仿真过程中发现了"忽扑"现象对鱼雷入水后非定常运动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试验数据,完善仿真模型,模拟了"低压力"引起的鱼雷入水后的"忽扑"现象,仿真分析了鱼雷真实的入水非定常运动过程。结果可为鱼雷入水弹道设计和结构承载能力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火箭助飞鱼雷入水点散布误差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箭助飞鱼雷的入水点散布误差是影响其射击效率的重要因素.根据火箭助飞鱼雷空中弹道的特点,从干扰因素的不同来源出发,分析了火箭助飞鱼雷入水点散布的主要误差源,讨论了其影响火箭助飞鱼雷射击效率的内外因素及作用规律,并据此对相关系统的改进或进行误差补偿提出了建议,对实际使用武器时有效地减小入水点散布误差,提高火箭助飞鱼雷的射击效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舰船科学技术》2014,(2):77-81
根据反鱼雷鱼雷的作战需求,总结阐述各种自导导引弹道的导引规律、算法、限制条件以及用于反鱼雷鱼雷弹道设计的优缺点。通过仿真分析,比较各典型导引方法及组合导引方法分别用于反鱼雷鱼雷的拦截概率和脱靶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的部分组合导引方法,为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论文根据反鱼雷鱼雷的作战需求,在基于反鱼雷鱼雷传统的比例导引法上,对比例导引法进行修正,降低比例导引算法的误差。并通过对反鱼雷鱼雷作战模式的研究,提出新的预测弹道方法。同时通过仿真分析,得出此两种导引方法用于反鱼雷鱼雷的弹道轨迹,偏航角以及脱靶量,为反鱼雷鱼雷拦截弹道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MK31-1型稳定器及其十字形伞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着重对伞衣收口对扩大空投鱼雷投放使用区域的好处和使用该脱伞装置所带来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该空中弹道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给出了MK46鱼雷使用MK31-1型稳定器的投雷使用弹道射表。  相似文献   

9.
针对反鱼雷鱼雷在作战中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初始占位搜索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合理设计反鱼雷鱼雷的初始占位搜索既是实际作战的迫切需求也能够弥补反鱼雷鱼雷跟踪导引律对反鱼雷鱼雷机动性的过高要求,给出了不同目标要素情况下反鱼雷鱼雷初始占位搜索的初步规划。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带优化修正函数的非线性PID控制器设计方法,通过对控制器参数离线寻优,并对修正函数在线优化调整,可用它设计出性能优良且易于工程实现的控制器。然后用该法为某型鱼雷非线性系统设计了弹道深度控制器并在各种入水条件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鱼雷非线性弹道深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特性,且对鱼雷入水条件的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舰载反鱼雷鱼雷(ATT)对抗鱼雷的作战效率,研究ATT在多种方案下拦截鱼雷的问题。针对以往ATT二维对抗态势模型的不足,建立三维立体空间下的ATT运动学模型、鱼雷运动模型、ATT/鱼雷自导模型以及误差模型,运用MATLAB工具对ATT的对抗过程进行推演,并采用蒙特卡洛法定量分析ATT发射距离对不同拦截方案下拦截概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于舰载ATT对抗方案的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鱼雷直航弹道是其水下航行弹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横滚又是鱼雷航行弹道的一个普遍现象,而横滚对直航弹道的最大影响是航向偏差,这个问题一直是直航弹道研究的重点.文中指出鱼雷上爬(下潜)和地球自转引起的转子轴与鱼雷纵轴的夹角是横滚产生鱼雷航向偏差的根源,并对此展开了定性分析和实例解算,得出相应结论.结合装备及使用情况,提出并详细论证了相应的补偿方法.综合分析表明,通过鱼雷技术准备时提前进行补偿或在组织射击时进行提前角(转角)修正,可以较好地解决因横滚而产生的鱼雷航向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鱼雷弹道空间立体显示的原理和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试论鱼雷入水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严忠汉 《中国造船》2002,43(3):88-93
本文探讨了入水问题研究的背景、基本问题和学科结构,介绍了百年多来研究工作的进程,阐秋了入水技术开发的内容及其重要性。试图阐明这一学科发展的趋向和研究途径。指出创造必要的实验条件,探求合乎科学事实的数据“模型”,开发适用的新材料、新构造和新技术原理,是现代鱼雷入水问题研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鱼雷跟踪目标深度起伏机理分析及全弹道数学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鱼雷跟踪目标时的深度起伏现象,从水声传播原理和鱼雷跟踪目标时深度平面的控制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等效声线的建模方法,通过设置工况条件,对鱼雷进行了全弹道数学仿真,得到了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鱼雷制导与控制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鱼雷制导方式的发展历程作了回顾,提出了未来海战对鱼雷武器制导与控制发展的要求,结合目前鱼雷制导与控制技术特点,展望鱼雷制导与控制技术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舰艇回转规避尾流自导鱼雷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面舰艇反鱼雷对抗技术角度出发,建立了鱼雷弹道、舰艇尾流、尾流检测,以及水面舰艇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等相关模型.通过大量仿真计算和分析,研究了舰艇回转规避对抗尾流自导鱼雷的效果,得出了有参考价值的结论,可为舰艇反鱼雷水声对抗作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鱼雷扩展螺旋机动搜索弹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不能准确掌握目标运动信息时,对鱼雷发射平台而言,目标位置散布于一定的区域之内。要提高鱼雷搜索捕捉目标的概率,可利用鱼雷航程远的特性,设计一种扩展螺旋机动搜索弹道,使鱼雷搜索范围尽可能地覆盖目标散布区域。基于这种设想,提出描述鱼雷扩展螺旋机动搜索弹道的参数和确定方法,并对这种弹道进行仿真和分析,得出其适用条件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步相东 《舰船科学技术》2003,25(3):44-46,57
研究了鱼雷新型战斗部的爆轰波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爆轰波形控制技术的理论分析和原理描述,对鱼雷新型战斗部聚能装药结构的波形控制提出新的思路。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爆轰波形控制技术可使战斗部的聚能威力和相对目标的毁伤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舰船科学技术》2013,(11):132-136
针对单雷射击条件下如何有效打击机动潜艇目标问题,提出反潜自导鱼雷移出点射击法,即鱼雷发射到假想点时,该点相对预期命中点偏移了一定距离与角度。通过建立单雷射击时有利提前角解算模型、鱼雷运动模型与潜艇机动模型,给出移出点与移出角度解算方法,进而仿真计算出各种不同战场态势下的最优移出距离与移出角度,从而为部队在反潜鱼雷作战使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