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非接触量测在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传统监控量测方法在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局限性,提出采用非接触量测的方法对大断面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变形进行监控量测,分析黄土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利用非接触量测进行黄土隧道初期支护的监控量测可以克服施工干扰、降低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2.
初期支护封闭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炎陵I号隧道软弱段开挖情况,通过整理隧道开挖过程中不同情况下围岩变形的实测变形数据,分析封闭支护对围岩变形的影响效果。在软弱隧道开挖过程中,若不及时进行支护封闭,围岩变形难以控制;通过在上台阶及时封闭初期支护或实现快速开挖下台阶封闭初期支护,能够有效地起到控制围岩变形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109-111
对昆明绕城高速公路山冲新村隧道初期支护变形侵限的成因进行探讨,提出了处治方案。通过有限元计算对初支大变形及处治方案进行了计算分析,为类似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处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4.
隧道初期支护侵限处理是指初期支护侵入二次衬砌限界后对初期支护进行破除,并重新支护的一种处理方法。为了保证二次衬砌的设计厚度,必须对已变形并侵限的初期支护进行拆换处理,针对大岐山隧道进口初期支护侵限处理施工,介绍了采用的拱部径向注浆、设置临时支撑、初期支护破除、侵限钢架处理等一系列隧道初期支护侵限处理施工技术措施,确保了施工安全。上述措施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初期支护是新奥法的主要承载结构,它是密贴于围岩的柔性结构与控制围岩变形的松弛,而二次衬砌是在围岩与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条件下修筑的,初期支护是二次初砌的基础,初期支护大量变形的整治和预防成为软弱围岩隧道掘进的关键。章针对初期支护大幅变形的危害,分析了芙蓉山隧道钢架加锚喷初期支护大幅变形的原因,提出了初期支护大幅变形成功的整治和预防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兰渝铁路毛羽山隧道围岩主要以炭质板岩为主,开挖后初期支护出现较大变形,且变形持续时间长。通过分析,高地应力和软岩是造成大变形的主要原因。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初期支护强度、加设长锚杆注浆、预留合理变形量和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来控制变形。并采用超前小导洞应力释放法和预留空间释放法,以减缓变形速率。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变形控制技术进行探索,为此类隧道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关角隧道全长32.645 km,为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隧道通过区岩性极其复杂,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三大岩类均有出露,断裂构造极为发育,通过大小不等断层共17条,其中二郎洞断层束长达2 355 m,且具有一定的高地应力。受复杂地质的影响,关角隧道施工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大变形,最大变形达到了505 mm,现场对发生变形段采取了横撑、长锚杆、径向注浆、二次支护等措施进行加强,对未开段采取了加强初期支护、双层初期支护、调整初期支护曲率等措施来抑制变形并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8.
在轨道交通工程中,隧道因受路基与桥梁线间距影响,会形成单洞双线隧道等超大断面结构。暗挖隧道初期支护方案设计与隧道所在地层的围岩等级等有关,同时也受到隧道施工工序的影响。隧道开挖后同时进行初期支护,防止围岩应力过度释放引起隧道坍塌。在二次衬砌施工前,初期支护与土体协调变形,应根据不同的围岩等级采取不同的支护措施,避免隧道变形过大侵入隧道限界。结合广州地铁21号线工程项目,对强风化花岗岩地层中的超大断面的暗挖隧道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围岩和初期支护的大变形问题是软弱围岩隧道中经常发生的问题。依托盘兴高速公路城关隧道、德寨隧道、营盘隧道三条隧道处理大变形问题的不同措施,结合隧道监测数据,对不同技术措施的支护效果进行了比较和评价,提出了一种控制隧道初支大变形问题的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以左黎高速公路沐池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处理为工程依托,通过对变形段监控量测、分析判断,主要从洞渣反压回填、长小导管注浆、换拱及后期监控量测几个方面施工控制要点进行详细阐述,总结出了完整的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处治方案,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