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地铁无人驾驶技术发展迅猛,为了实现地铁车辆在段场内的自动控制功能,以郑州地铁6号线花园口车辆段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自动无人驾驶段场在工艺布局、防护分区、无人区与有人区隔离等方面进行研究,设计了2个总平面方案并选出最佳方案,为今后全自动无人驾驶车辆段总平面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由于土地资源稀缺,上盖物业开发已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设计的趋势,对城市发展、资源利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以杭州地铁7号线盈中车辆段为设计案例,介绍了上盖物业开发车辆段的总图方案,并对上盖开发车辆段的室外综合管线设计进行研究,旨在为日后其他上盖开发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设计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在港城路设车辆段,随着车辆段停车场资源共享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功能和规模发生了几次变化.为使总图布置更加合理,在综合考虑轨道交通整个线网检修资源与6号线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车辆段在检修资源共享、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及布局的可行性,通过总图优化设计,提出和确定可行方案.研究结论:通过对港城路车辆段在检修资源共享、功能定位、建设规模和布局及优化设计的探讨,得出如下结论:车辆段设计涉及面广,受段址、出入段线联络条件、线网规划、资源共享等影响较大,设计中要全面分析,优化设计方案;车辆段供电、接触网、通信信号、给排水等各类管线较多,总图布置要做好管线综合设计;洗车机和镟轮机等大型设备生产周期长,对土建工程设计、施工影响较大,应提前做好设备招标采购工作;车辆段厂架修采用地下式架车机和移车台的作业方式,有利于厂修和架修设施的陆续建设实施.  相似文献   

4.
在地铁车辆段总平面布置设计时,洗车线不同的布置形式对洗车能力和效率及总平面布置影响较大。文章对比分析地铁车辆段咽喉区八字线与尽头线往复式洗车方案的能力和效率,分析2种布置型式对总图布置的影响,为其他地铁车辆段设计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Net平台下利用C#语言对Auto CA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地铁车辆段总图设计中道岔、反向曲线、围墙、交叉渡线等元素的自动绘制以及表格图框的自动导入功能。该软件已应用于武汉三金潭车辆段工艺总图的设计。应用结果表明:程序运行稳定,结果准确可靠,提高了总图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6.
徐州轨道交通1号线杏山子车辆段上盖开发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铁车辆基地进行上盖物业开发,但在物业开发的设计与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分析杏山子车辆段周边规划、地理位置和人口需求等因素,确定以特色商业街作为杏山子车辆段的上盖开发业态。结合车辆段总图、建筑、消防、站段关系和道路5个方面,介绍杏山子车辆段上盖物业开发方案。并结合设计与运营,归纳总结物业开发对车辆段自身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为后续地铁车辆基地上盖物业开发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广佛线夏南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设计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设计是多专业互相配合的系统工程。通过夏南车辆段与综合基地设计及配合施工情况,着重从专业接口、总图协调、综合管线、技术管理和配合施工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设计体会。针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金林 《科技交流》2001,31(4):81-86
中简要叙述了万州市城市轨道交通轻轨车辆段总图的组成及设计。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根据"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带上盖开发地铁车辆段逐渐增多,而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布置直接制约总图布置。通过本研究,拟找到制约室外综合管线布置因素及解决方法。研究结论:(1)在轨道交通建设中,为了集约用地,利用车辆段进行上盖开发项目日趋增多,而带上盖开发车辆段总图布置受其制约;(2)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设计需充分考虑上盖开发的影响,并提前对室外综合管线通道进行规划,在上盖开发开展初步设计时,就必须明确上盖开发与车辆段室外管线设计接口,并对关键节点的开发立柱承台和基础梁等标高及尺寸进行控制;(3)带上盖开发车辆段需增加的室外管线,与其开发的形态有关,一般主要为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电力电缆等;(4)车辆段上盖开发后,其室外管线布置较常规车辆段,在站场排水沟、道路坡度设置、室外管线数量等方面均有不同,室外综合管线设计时,需充分考虑立柱承台和基础梁对管道敷设的影响,需考虑上盖开发塔吊基础的预留以及总图布置时需留出相应的管线敷设空间等;(5)本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带上盖开发车辆段室外综合管线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5月4日,首列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运抵太原地铁2号线小店南车辆段,目前正在综合检车库进行紧张的组装和调试。太原地铁2号线所用车辆为A型不锈钢车辆并运用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代表了国内地铁的最高要求和设计制造水平,与传统的铝合金车体相比,不锈钢  相似文献   

11.
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是今后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其车辆段/停车场的信号系统设计与传统CBTC系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重点阐述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车辆段/停车场的信号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2.
在全自动驾驶信号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计算机联锁与列检库、洗车库的接口功能和逻辑关系。根据车库门作业场景分析及其防护原则对联锁逻辑方案进行了设计,方案中增加了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满足了全自动无人驾驶的设计要求。通过实际工程测试应用,本方案提高了列车出库、回库及洗车作业的效率,提高了车辆段、停车场列车及操作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以传统车辆段调度作业为切入点,分析车辆段调度的组成、职能及典型作业流程,提出新型车辆段调度中心(DCC)的设想。在讨论DCC方案优点、设计思路、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研究新线DCC方案的具体实现方式,为后续车辆段DCC的设计与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的维修保养基地,其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资金.在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设计要在充分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控制车辆基地的占地及规模,节约用地和投资.从广佛线夏南车辆段与综合基地总图布置、站场线路设计、房屋建筑设计、空调系统设计、给排水设计、电力设计等不同角度,探讨压缩车辆段建...  相似文献   

15.
研究适用于地铁车辆段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针对车辆段/停车场的信号系统方案进行论证,提出ATS系统监视、ATS系统监视和控制、ATC监视和控制等3种可选择的技术措施,并分析各种方案对运营的影响。对把车辆段/停车场纳入ATC控制范围的方案,提出系统架构,给出要增加的信号系统设备种类。同时,结合正线停车场的典型案例,分析特殊运营要求及相应的限制条件,配置中心、轨旁及车载设备,开发新的软件,设计符合本工程的自动化停车场方案,实现列车自动化收发车及折返作业,提高运行效率。根据试运行报告及试运营过程中的数据,进一步验证该方案的可行性,研究结论对新建车辆段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运营提供可靠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郑东车辆段站场若干问题的设计原则及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何较好满足车辆段与综合基地的使用功能要求,是站场布置设计需着重考虑的因素;因地制宜,结合设施需求充分利用空间是车辆段设计的关键。车辆段与综合基地占地面积大,场坪高程及地基处理方案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依据百年一遇水位及基本地勘资料确定填方高程和地基处理方案很难达到最优方案设计,应通过相应专题研究及试验最终确定车辆段场坪高程和地基处理方案。结合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郑东车辆段站场设计布置原则及方案、场坪高程和路基处理方案的确定,对相关问题进行阐述,为车辆段站场布置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铁路建设的发展,福建省境内货车保有量大幅度增长,货车检修任务量增加迅速。樟林编组站位于福州枢纽,具备良好的扣车条件,在此新建1处货车车辆段将解决整个福建省货车的定期检修工作,而且能保障列车的运行安全,节约运输成本以及货车周转时间。福州东车辆段出入段线下穿既有温福铁路,有利于行车组织、运营安全。总图因地制宜全创新提出存车线(预检预修)与修车库贯通布置方案。充分梳理预检预修与架落车工艺,提出独立设置预检预修设施。论述抛丸除锈设备独立设置、转向架单臂悬挂检修流水线等修车库与联合车库创新设计,福州东(樟林)车辆段设计实现了创新理念和工程实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8.
城市轨道交通无人驾驶系统是一种代替司机行使列车控制和驾驶功能的信号系统。分析了无人驾驶技术在成本和节能方面的优势,就无人驾驶系统对车载子系统、轨旁子系统、停车场、日常运营服务的设计需求进行了分析。从设计层面看,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是最接近无人驾驶系统的信号系统,以CBTC系统为基础设计的无人驾驶系统或直接由CBTC改造升级为无人驾驶系统的方案是最为合理也最经济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地铁车辆段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而车辆段总平面设计又是车辆段设计的一大重难点。本文以车辆段布置流程合理、布局紧凑、用地节省为目的,结合深圳、广州、成都等车辆段总平面布置特点,对地铁车辆段尽端式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多方面分析研究,从中选择较优的总平面布置方案。研究结论:本文针对总平面尽端式布置形式,从调车时间、调车频率、用地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首先要根据车辆段用地条件来布置车辆段总平面;(2)在用地条件不受控制的情况下,车辆段宜优先选择工艺流程最顺畅、调车作业时间最短的顺向并列式布置方案;(3)车辆段纵列式布置比并列式布置紧凑,且用地面积较小,在用地面积紧张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纵列式方案;(4)顺向纵列式布置方案相对于反向纵列式布置方案较优;(5)本研究成果可为其它城市车辆段总平面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为依托,介绍市域铁路D型车车辆段的设计特点以及创新点。桐岭车辆段作为首座市域D型车车辆段,其与国铁运用所以及地铁车辆段均有所不同。依据市域D型车车辆特点,对其检修模式进行探讨,最终确定基于一到五级的车辆修程修制体系。在此基础上确定桐岭车辆段的总体设计方案,其在修程修制、总平面布置、设备选型以及库内综合管线等方面皆有创新。桐岭车辆段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市域铁路D型车辆安全运维集成技术已形成,为交流制式市域铁路车辆段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