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当下国内城市道路普遍存在行人路权不受尊重、粗放建设、道路与建筑空间割裂等问题,分享广州城市道路品质提升的实践经验。首先,从增设景观设计环节、完善既有设计体系、探索整合建筑退缩空间等三方面构建全新设计体系;其次,对精细化设计到精细化施工两大方面进行了探讨,提供了城市道路品质化提升的具体解决路径;最后,对于实践中遇到的建筑退缩空间管控缺失、优质与低价的投资控制博弈等政策瓶颈,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任绯时纪念馆的规划与设计,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纪念馆设计中建筑与场所的关系,建筑空间秩序的设计,以及建筑语言表达中传统建筑的继承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发展住宅科技的几个方面 :设计的内容与标准、设计与生态、建筑文化、空间利用、系列设计、产品及工艺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海口市城市街区路侧空间的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使用特征,从人性化、精细化、标准化角度提出路侧空间设计方法。首先,从街区特征、设施特征、交通特征等方面分析问题成因,提出统筹红线内的路侧带与红线外的建筑前区,减少路侧空间使用功能重叠的基本设计思路。其次,对路侧空间进行了功能细分和界定,研究了人行道、绿化带、建筑前区的宽度计算方法、功能布置要求和设计要点。最后,采用现场调查数据测算人行道宽度,对人行道和路侧带宽度进行分区分类设计,将绿化带与附属设施协同设计,创新提出了功能性内侧绿化带,弹性考虑建筑前区内机动车停放需求,研究了停车区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通透空间在现代建筑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其背后的支撑结构成为建筑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支撑结构的构成形式出发,说明在现代建筑通秀空间的设计中结构造型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在登封四中的规划与设计中,力求突破以往中学封闭、单调的传统模式,从严谨而又灵活的建筑单体平面布局到有机的群体组合都有所创新,平凡中蕴涵着设计理念,创造了较为丰富有序的校园室内外空间,以新颖、现代的建筑艺术形象展现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7.
住宅空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空间的功能与形态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建筑空间结构更加趋于合理。与现代住宅建筑空间相比,他们存在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中国传统住宅建筑与现代住宅建筑空间结构的对比与联系,以空间结构划分的手段为基础,说明在现代建筑的空间划分中应该充分体会在传统民居建筑中空间组织所存在的精神,在满足现代生活的功能要求、适应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念的精神需要的同时,结合现代技术与艺术、自然相结合,让建筑空间的物质与精神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创造出有中国特色的中国住宅建筑空间。  相似文献   

8.
杨浦滨江南段是上海市历史工业遗存的重点区域。随着滨江的进一步贯通,如何处理城市开发建设与工业遗产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城市建设者们关注的焦点。安浦路项目通过对历史建筑核心价值的甄别和评估,优化了规划道路线形,选取了利于建筑保护的断面形式,并结合道路、历史建筑和滨江区位特点,从延续工业风貌出发,对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对沿线街道精细化设计,达到了对道路、历史建筑、空间和景观的融合,打造了有风貌特色的全新滨水空间,对类似项目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晔 《城市交通》2006,4(2):56-60,24
分析了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协调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综合体与城市整体交通协调、建筑综合体内部交通平衡与建筑综合体内部交通环境设计三部分。阐述了设计中的三个主要步骤:交通区位与性质分析、交通需求分析与预测以及交通系统设计与评价。说明了城市建筑综合体交通协调设计应用的交通需求分析、交通设计与交通系统仿真三类核心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杭州市民中心交通协调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0.
喻忠 《轨道交通》2009,(4):60-63,66
本文通过对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的特点、站位、站形类型的分析,重点研究了轨道交通高架车站建筑设计的关键点,尤其在车站总平面交通流线分析、总平面布局、车站平面功能模块化设计、建筑外观造型与空间环境、高架车站建筑节能等方面做了重点阐述:在高架站设计应当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设计中要引入成熟、先进的设计理念。确立科学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1.
完整街道设计理念注重维护所有道路活动者的空间权利,重视人行道、自行车道、公交专用车道设计以及对路侧步行空间的协同考虑,有利于纠正国内城市道路设计偏重小汽车交通的误区。首先,突破国内现行道路红线管理范畴,将道路空间规划对象扩展至建筑前区。然后,在分析国外完整街道设计内容的基础上,探讨国内完整道路横断面规划控制原则体系。最后,以天津市道路横断面设计实践为例,分析完整街道实施进展与现存问题,以期推动完整街道理念在国内的推广与落实。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深圳市街道公共空间活力,通过对年轻人开展问卷调查和街道调研,认为深圳街道存在慢行设施缺失、品质较差,慢行道与沿线建筑割裂,公共活动空间闲置、功能单一等活力不足问题,提出保障步行骑行独立路权,确保步行骑行连续性,两侧适当增添互动设施;鼓励开放建筑退界空间,打开阻隔在慢行道与建筑之间的绿化带、护栏或停车带,加强行人与建筑之间的渗透、交融,提升商业活力;沿街打造公共活动广场,点缀休憩、社交、娱乐、运动场景。  相似文献   

13.
彩钢板建筑是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产物,广泛分布于城中村、城市边缘、新技术开发区、建筑工地等地块,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特征和规律性.由此,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分析了兰州市安宁区彩钢板建筑空间分布及其聚集等特征.首先,基于GF2融合影像,利用人机交互解译方法提取了兰州市安宁区的彩钢板建筑信息;其次,采用核密度估计法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彩钢板建筑的整体空间聚集分布特征;最后,采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揭示了其整体分布方向趋势,并利用热点分析揭示冷热点与城市局部区域用地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彩钢板建筑分布重心在中部,在道路交叉口处较密集,整体分布方向与黄河流向,纵向主干路方向一致.该研究有助于决策者对转型期城市有效地引导和规划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不同高速公路的建筑体系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在进行设计时,应从环境布局、功能组织、空间表现、体形外貌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体现高速公路的时代感和现代化水平,营造出高速公路快捷、舒适的氛围。  相似文献   

15.
读书     
本书从形态史的角度,截取了20世纪城市肌理的现代化转变过程,以城市街区为研究对象,聚焦城市形态的中介尺度,论述了产权地块、建筑、规划与设计、空间时间与城市物质形式之间的关系。目的是让建筑学的视野不再局限于纪念物、独特的作品或城市的非凡年代,而充分考虑城市肌理整体建构中的美学、理论和文化价值,城市生活在其中有着完整的表达,普通建筑所有的丰富性都物化于其中,构成了历史城市中经久而多变的形态。书中选择了现代性中的范例:  相似文献   

16.
栖居式桥梁以桥梁与建筑相结合,赋予桥多种功能空间,促使人们在其上驻留,这与现代大量的为快速交通服务的桥梁形成了鲜明对比。通过追溯栖居式桥梁的历史发展,解析其区别于现代桥梁的特征,如主要为人使用,提供惬意逗留的场所,与城市有机融合等,进而总结栖居式桥梁对现代桥梁设计的有益启示,指出当代桥梁建设应在满足人行需求、复合多样驻留功能、塑造观水开放空间、与环境相融合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超高层建筑气动噪声产生的机理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大涡模拟,在大气边界层内求解超高层建筑绕流场,结合FW-H (Ffowcs Williams-Hawkings)方程的声类比法进行了超高层建筑周围声压场的数值模拟. 研究发现:超高层建筑每个面均是偶极子声源,气动噪声是由建筑表面的偶极子声源产生,且受建筑表面风压主导,顺流向和横风向的脉动压力分别主导相应方向的声场辐射强度; 气动噪声沿高度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在0.7倍建筑高度附近噪声达到最大值; 在相同高度和离建筑表面相同距离的不同空间点,当空间点面对建筑迎风面时总声压级最大、背风面次之,侧风面最小; 随着空间点与建筑距离的增大,空间点总声压级快速衰减,且横风向较顺风向衰减更快. 研究认为:大涡模拟和声类比相结合的方法能合理预测超高层建筑的气动噪声;优化气动外形,降低建筑表面风压是降噪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通过现场调查、测绘、实验测量等手段对拉卜楞寺寺院建筑的建筑声环境、建筑光环境、建筑热环境及建筑排水技术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阐述了拉卜楞寺寺院建筑在建筑物理环境技术方面的特征与成就,同时也为现代宗教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尊敬的各位专家:《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是由教育部主管、长安大学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自2005年更名以来,《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得到了各位专家的大力支持,使期刊得到了快速发展,鉴于《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环境心理学的部分研究手段,关注人类行为心理,对商业地下车这一特定空间进行研究,从商业地库的场所特征人手,寻找改善其空间舒适度、同时提升商业价值的方法,使设计更加人性化的同时,发挥出商业建筑第二入口应有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