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条船的罗经甲板及雷达架这样一块有限的地方通常安装有15~20根各种接收天线。有时由于一根天线安装位置不恰当会干扰其他通信导航设备的信号接收,如电子海图显示和信息系统ECDIS、雷达、GPS等。曾有  相似文献   

2.
高频雷达是船舶在海面上进行目标探测、通信等作业的重要设备,由于高频雷达在工作过程中受到1阶和2阶海杂波噪声的影响较大,在进行目标探测时信噪比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高频雷达信号和海杂波信号的频谱特性,基于傅里叶变换和Root循环对消算法,研究了船舶通信系统高频雷达海杂波的噪声印制算法。  相似文献   

3.
无人潜航器导航通信桅杆作为无人潜航器通信、导航校准等潜望状态时浮出水面的唯一组部件,降低其雷达散射特性是无人潜航器开展综合隐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仿真建模,详细分析了L波段、S波段、C波段和X波段等无人潜航器导航通信桅杆雷达散射特性,各波段下导航通信桅杆的RCS均值为0.21 m2,并进行了强散射源分析。通过分析无人潜航器导航通信桅杆的雷达散射特性,对无人潜航器雷达散射特性优化改进、对无人潜航器探测雷达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谈《船用雷达设备》实验教学要点全东群,徐德立(大连海事大学)《船用雷达设备》实验教学是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其教学目的是在对学生进行40余学时的基本技能训练后,使其能独立完成模拟雷达设备综合故障的检修任务。总结十几年来对船舶通信...  相似文献   

5.
依据渤海辽东湾海冰管理项目,将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和雷达海冰监控相结合,构建了一种雷达遥测监控系统。陆地雷达监控站使用MD3641/3642型雷达,采用Internet技术和CDMA/GPRS通信技术实现与指挥中心的数据传输。设计的嵌入式雷达控制单元以16位单片机PIC24作为CPU,并给出一种目标回波识别算法,用以实现图像去噪和确定海冰回波的准确位置与分布。网站结果表明,该系统扩展了雷达遥测海冰及监控的功能,对保护海洋石油平台和海上工程设施及航运的安全预警乃是一种有效管理途径。  相似文献   

6.
浅析舰船雷达对通信系统的电磁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舰船雷达和通信成系统配置时,雷达可对通信网造成的电磁干扰作一探讨。首先对雷达的辐射特性作一分析;其次,提出了干扰工程预测,最后,探讨了系统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雷达通用数据链是在雷达平台上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链路。2005年美国在战术数据链基础上提出这一新概念,主要针对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目前正在处于实验验证阶段,前期演示已经在F-22战机上取得成功。文章选取了三个不同年代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系统来介绍了雷达通信的发展过程。首先分析了机械体制雷达如何实现数据通信,其次是支援飞机与巡航飞机之间如何利用机载雷达实现大容量数据传输,最后重点研究了基于机载相控阵雷达的通信一体化技术,给出了其详细的通信原理。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基于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物联网成为一项工业领域的研究热点。物联网使船舶应用对象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充分利用设备终端资源,有效地提高船舶工业的信息化水平和运作效率。雷达系统在船舶物联网中发挥重要的通信功能,对船舶物联网的信息传递效率有重要意义。在船舶雷达系统中,普遍采用脉冲压缩技术进行信号传输。本文针对船舶物联网的雷达信号传递、处理等问题,探究了基于相位编码的雷达信号脉冲压缩技术,并对船舶雷达通信系统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9.
<正>雷声公司已在荷兰岸基设施上成功演示双波段数据链与先进相控阵雷达(APAR)的集成,并演示了其作战能力,扩大了欧洲能够进行舰船弹道导弹防御舰船数量。此次试验用于验证信号多波束捕获跟踪雷达(SMART-L)和先进相控阵雷达(APAR)传感器套件与"标准"-3(SM-3)导弹的集成,演示对非"宙斯盾"舰的防御能力。试验中,所使用的双波段数据链与X波段先进相控阵雷达进行通信,该雷达在丹麦、荷兰和德国海军均有使用。目前很少有欧洲海军舰船能够参与到北约国家远程弹道导弹防御中,因为各国雷达无法与"标准"-3导弹进行通信。  相似文献   

10.
刘峰  张烨  时磊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6):161-163
随着部队装备的增加,雷达与通信系统间的电磁干扰问题不断出现,通过简要阐述雷达的辐射特性,分析了其对通信系统的干扰因素,提出了雷达与通信系统间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方法,探讨了系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船舶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船舶航行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对船舶通信远程导航监控技术的要求也逐渐增高。但由于当前船舶导航定位雷达存在较多局限性,难以满足精准定位、准确导航的系统设计要求。因此结合软件技术和航空雷达技术对船舶导航监控系统进行优化和设计,以便解决当前船舶通信终端远程导航监控系统中存在的盲区问题。基于以上背景,结合GIS技术对船舶通信终端远程导航监控覆盖系统进行设计,以便对船舶位移雷达配置信息进行提取和配置,从而达到精准及时的显示船舶航行监控信息,保障船舶在航线上准确航行的设计目标。为检测该方法的实用性针对系统动态的管理雷达导航监控功能进行仿真实验,实验结构证实该系统可有效达到对船舶航行通信远程导航监控进行精准动态模拟的效果,可为船舶航行航线数据进行稳定的监控,对航行数据误差进行精准分析。由此证实船舶通信终端远程导航监控系统对航运事业远程自动导航监控系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洋信息技术的发展,船舶雷达数据呈几何级增加,传统的本地服务器存储架构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船舶雷达数据容量需求,云存储逐渐成为雷达数据存储主流技术;同时,由于海上通信网络较易受到外界攻击及环境干扰,云存储平台需要更为安全的高密度加密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大数据的船舶雷达云存储平台,设计了一种高密度加密算法CP-ASBE,最后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13.
SAILOR—F77船站一般都由技术人员安装调试后,在船上由兼职通信人员操作使用。由于操作人员对该设备不够熟悉,在操作过程中,有时会错误地把F77的MPDS和ISDN的安装和设置进行改动.造成F77的通信无法正常进行。本文介绍MPDS和ISDN的安装和设置被改动后,F77无法正常通信的情况下,如何恢复正确设置或如何进行重新安装的方法,供船员在船上能自行处理这类故障。  相似文献   

14.
船舶在海上所处的环境较为复杂,多径衰减、时延严重影响了船舶通信性能。本文首先研究数字阵列雷达的基本原理,以及结构构成,在此基础上,为了实现多船舶用户之间的高效通信,对雷达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数字波束合成处理,利用加权因子对回波信号相位进行补偿,产生相位加权值,然后对各个阵元信号进行加权求和,最后得到合成信号,通过这种方式以此来提高系统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5.
极地通信导航能力是船舶实现极区科考及安全航行的基础保障,目前国内对极区通信导航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有关惯性导航坐标系编排、卫星导航极区可用性和多传感器组合导航等方面均有大量资料可供参考,但现阶段国产极地通导及探冰设备在极区高纬度航行工程应用尚存在空白。为从系统层级解决设备在极区的工程应用问题,该文结合理论分析极区环境的特殊性、船基座方式对通导探设备性能的影响,对探冰雷达、惯性导航、卫星导航、电子海图及卫星通信等设备在极区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梳理,研究通导探冰设备设计思路,探讨了国内通导及探冰设备后续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数字阵列信号处理技术发展迅速,被广泛用于通信、雷达以及医学成像等方面。本文以船舶通信为应用背景,对数字阵列信号处理在船舶通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给出一种舰载超短波相控天线阵列的通信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给出的超短波相控阵天线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信号,提高通信系统的辐射功率。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海上航运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船舶实际行驶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碰撞事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为降低船舶碰撞事件发生的几率,对雷达的使用也愈加普遍。其中,天线在雷达中占据关键地位,也会对船用雷达性能产生直接影响。本文深入研究并分析船舶后端天线信号源驻波检测电路,通过对输入信号源的驻波进行优化,显著提升了天线的性能,能够大大改善船舶的通信能力,适应了更加恶劣的海上通信环境。  相似文献   

18.
船用的通信导航设备体积和质量一般都比较大,而在洋面航行时,船舶必须保证足够的稳定性,才能让通信导航设备正常发挥作用。在现代化的船舶中,可以采用高精度的电液伺服控制系统实现对雷达平台的稳定控制。本文主要研究了电液控制平台的实现原理,并重点对舰船的雷达稳定方式进行建模,模拟雷达稳定控制平台在不同环境下的工作性能,最后采用遗传控制算法,强化整个电液系统的参数控制能力,实验结果表明本设计的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蒸发波导探测与雷达超视距一致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出现概率较高的蒸发波导实现舰船雷达、通信等电子系统进行超视距探测和信号传播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为了检验蒸发波导的出现与雷达超视距探测的相互关系,采用精度高、反应速度快的大气波导测试仪在海面上空进行蒸发波导的实际测量,同时也利用海岸上的雷达进行探测.实测结果表明,当雷达的工作区域出现蒸发波导时,雷达能够实现超视距探测,且随着蒸发波导的强度不同,雷达探测信号的强度也相应地发生改变,证明了蒸发波导的实际测量与雷达信号实现超视距传播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1引言目前船舶仍以船载雷达掌握他船动态、静态信息,但雷达由于自身的原因,其精度及作用范围有限,这就使得雷达在日益繁忙的海上交通,特别是在港区、沿海水域的使用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当前船舶日益大型化、高速化,海上交通日趋繁忙,船舶航行安全对岸船、船船之间的通信提出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