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运文献信息》2002,(10):15-15
东北亚港口圈以上海以北为界,除了一些中国大陆港口外,还包括韩国和日本的主要港口,以及俄罗斯远东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东方港。  相似文献   

2.
《集装箱化》2008,19(11):30-30
2008年10月20-21日,中港协集装箱分会3届6次转4届1次理事会暨中国港口集装箱码头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协会成员94家集装箱码头的逾140名与会代表,共聚上海这个正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大都市,热议新形势下我国港口集装箱发展的新动向:中港协集装箱分会理事长、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戊源作重要讲话,中国港口协会曹忠喜常务副会长等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港口集装箱出口业务发展基本情况1.港口集装箱业务发展迅速中国现阶段港口集装箱业务规模居于世界前列。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集装箱这一运输模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集装箱码头带来了巨变:1979年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3.29万标准箱;2007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1亿标准箱,为1.14亿标准箱,全球占比高达23%。全球前二十大集装箱港口中,中国独占9席,其中上海与香港分居第二和第三位。  相似文献   

4.
陈斌 《中国水运》2006,(3):30-31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100个集装箱码头/港口中的大部分都是按地主港模式的原则来管理的,这种模式代表着当今世界港口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面对后来居上的新加坡和奋起直追的上海、深圳,香港当局并不把全部赌注押在宏大基础设施上,而是集中力量,做大物流和优化使用现有集装箱港口码头设施。这就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港口建设的现状和未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文章中介绍了目前中国港口建设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集装箱码头建设、深水航道和大型深水泊位建设,港口建设的科技成果、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的编制和水运行业的信息技术。文章还简要介绍了中国港口发展的近期目标、长江口深水航道二、三期治理工程、上海港大洋山港区和小洋山港区的建设、深圳港建设以及中国港口信息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上海集装箱港口道路堆场地基特点,比较系统地进行吹填地基参数的研究,为外高桥港区三期工程的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供其他类似工程建设参考。  相似文献   

8.
港口集装箱流研究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港口集装箱流是集装箱流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港口集装箱流的研究已经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港口集装箱流的概念;分析了港口集装箱流管理的特点和分层分解框架;并对港口集装箱流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探讨了今后的若干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航海》2008,(5):26-26
据《国际先驱论坛》消息,迪拜世界港口公司(DP World)已与工程承包方签署4亿英镑合同,年内动工建设伦敦门户港口一期项目。该港口位于泰晤士河下游,距离伦敦约40公里,是英国25年来建设的首个深水集装箱港口,设计年吞口土量达350万标箱,与目前英国最大集装箱港Felixstowe规模相当,同时规划的还有欧洲最大的物流中心。  相似文献   

10.
相同腹地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港口群的角度对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进行研究,解决港口腹地重叠情况下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预测问题。通过分析港口吞吐量影响因素,建立广义费用函数,构建集装箱的广义费用最小模型,最后通过软件STAN计算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将该方法应用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货运集疏运系统集成优化研究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优化方案研究,预测其中3个港口在2015年和2020年的集装箱吞吐量。  相似文献   

11.
中国集装箱港口竞争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真虹 《集装箱化》2004,(4):20-21
当今世界航运市场的重心已经从欧美转向亚洲,2002年世界10大集装箱港口中排名前6位的都是东亚的港口。其中属于中国(这里包括两岸三地)的港口有香港、上海、高雄和深圳港。在如此不大的区域中集中如此多的大型集装箱港口,由此所形成的竞争局面是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2.
太仓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由苏州远太国际城开发有限公司与中远集团旗下的香港马萨海卢贸易公司合资组成,是集港口装卸、仓储、运输于一体的运输服务企业。其所拥有的集装箱码头由中远集团和江苏省共同开发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组合港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12月18门开港,1999年9月,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为长江内支线运输中转港。  相似文献   

13.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对于亚太国际港口、航运发展的发展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港口发展的格局,遏制了中国港口集装箱到境外港口中转的势头,2006年,长三角港口的国际集装箱中转量已经达到近200万TEU。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也带动了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目前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正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转向港口功能建设与拓展为主,从各港自行发展为主转向港口群有序协调发展为主。最近,上海和宁波两大港口集团的携手合作,开启了“强强联手”、合作交流的新篇章,说明我国港口资源整合与和谐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种合作将进一步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在此,我们高兴地将沪甬两港集团的合作交流情况作一报道,同时也将继续进一步关注他们合作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港口动态     
《水运文献信息》2005,(5):31-31
纽约/新泽西港宣布未来发展计划,印度同意兴建Chennai港第二个集装箱码头,部分航商拟在墨西哥建集装箱港,卡布斯苏丹港计划扩建,上海积极研制数字港口  相似文献   

15.
《航海教育研究》2004,(1):10-10
2003年,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继续呈高速增长趋势,全年完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800万标箱,比上年增长1100万标箱,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住。上海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双双突破1000万标箱,分列世界集装箱大港的第三、四位。全年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6亿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完成9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6.9%和21.6%。上海  相似文献   

16.
根据吞吐量统计,今年1~2月份全球排名前五名的集装箱港口依次是新加坡、上海、香港、深圳和釜山港。  相似文献   

17.
张荣忠 《中国港口》2010,(12):21-22,24
<正>从2001年以来,日本京滨地区东京、横滨以及川崎等三大集装箱港口和日本其他地区港口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滑落,原本站在世界先进行列的日本港口几乎全部落后于当代后起之秀的上海、深圳、天津、大连和青岛等中国港口,原本挂靠日本港口的国际集装箱班轮纷纷转向到中国等  相似文献   

18.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曾对香港、上海和深圳三个港口发展有过一个大胆预言,2010年深圳港的吞吐量将达到3350万标准箱,会成为全球最繁忙的集装箱港,香港将以279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沦落至两个中国内地港口之后,甚至被新加坡挤出三甲之外。[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集装箱化》2005,(4):30-30
“第24届世界港口大会”将于2005年5月在上海召开。会议期间,代表们将提供30篇左右的论报告,对全球港口共同面临和关心的问题进行交流。《集装箱化》是我国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作为这次大会的支持媒体之一,业经交通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批准于2005年5月份出版一期增刊。  相似文献   

20.
上海外轮理货公司是目前上海港唯一的公正理货机构,也是中国外轮理货总公司分布在全国各港口的最大分支机构,承担上海港的垒部进出口集装箱的大船理箱和装拆箱理货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