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路大型养路机械原来的风制动系统满足不了自运行制动模式的要求,通过对闭式液压走行传动系统的理论分析,进一步探讨有关液压制动的理论依据,从而使液压制动在闭式液压走行传动系统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静液压闭式传动系统广泛应用于各种形式的大型养路机械产品中。文章探讨了在走行传动系统的有关参数确定后 ,闭式传动系统的输出特性与输入功率 (即发动机功率 )、系统压力之间的关系及相关计算。  相似文献   

3.
在解决国产某型清筛机使用时挖掘链闭式液压系统马达损坏问题的过程中,基于闭式液压系统的结构,在考虑低压侧压力变化的前提下建立闭式液压系统输出特性定性分析模型,分析马达负载的变化,并通过仿真和试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闭式液压系统低压侧压力随着马达上外负载的变化而波动,而低压侧压力的波动会放大高压侧压力和流量的震荡,使马达高压腔活塞环受到高频高幅交变负载的作用,并在短时间内断裂;根据泵和马达的变量机构工作需要,低压侧压力的设置至少应满足泵或马达的最大变量要求;对于负载波动的工况,应考虑负载处于最大幅值时可能出现低压侧流量和压力不足的情况,合理确定补油泵、冲洗阀流量与系统油路流量的匹配;对于要求较高的闭式液压系统,应采用独立的恒压源向变量机构提供控制油;补油泵旁接的溢流阀的设定压力应不低于2MPa,并且在低压侧外接一排量为10mL.r-1的补油泵即可维持低压侧压力的恒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大型铁路工程机械两输入两输出走行系统存在最大轮周起动牵引力、牵引功率不足及最高牵引走行速度较低的问题,研究设计新型闭式液压驱动六输入两输出走行系统,即6个液压马达作为动力输入点驱动走行齿轮箱,经走行齿轮箱变换后形成2个动力输出点,用来驱动车轴和车轮。通过建立该系统的牵引特性理论计算分析模型,计算分析其最大轮周起动牵引力、轮周牵引功率和最高牵引走行速度;并在1台轨道除雪车上安装了2套该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走行系统的最大轮周起动牵引力实测值为116kN,较理论计算值仅低2.6%;轮周牵引功率实测值在380~410kW范围内波动,平均值约为390kW,较理论计算值仅低2.0%;最高牵引走行速度实测值为132km·h-1,较理论计算值略高;该新型走行系统不但能够向多个作业装置提供充足的作业动力,还能够输出较高的牵引走行速度和较大的轮周牵引力,且走行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5.
就SPZ—200型双向道床配碴整形车在加速运行中出现的柴油机掉速问题,对走行系统的全程调速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了系统液压执行元件匹配欠佳是造成柴油机掉速的原因;提出适当调低液压闭式回路系统的工作压力或改用HA型压力伺服油马达等优化匹配的办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钢轨打磨列车走行油泵频繁损坏的情况,通过进行油泵拆检、现场测试、计算分析的方式查找故障原因,得出是由于油箱中回油过滤器位置偏高和工作液压油温偏低造成油泵吸油口压力过低从而导致气蚀的结论。采取提高工作油温和更改液压油箱布局的措施,使故障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RM80清筛机走行装置液压系统的补油冲洗、先导操纵、卸荷、换挡控制和液压制动等回路的分析,证明了变量泵-变量马达闭式液压系统的先进性,并为其他液压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转向架车载监测系统是针对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关键部件状态的一种监测系统,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安装维护方法,实际装车使用的效果表明,该系统在不增加维修人员工作量的情况下,可对电机、齿轮箱、轴承等地铁车辆走行部的关键部位实施监控,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铁路工程车辆在保障铁路基础设施安全高效运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作业具有位置分散、时间受限的特点,这使得针对车辆故障的及时处理乃至预测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铁路工程车辆是一个集电气、机械、车辆工程于一体的复杂系统,由功能各异的子系统构成,其作业状态下的实际运行速度受设定速度制约,可作为反映车辆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以钢轨打磨车的工况数据为例,基于运行于不同铁路局集团公司范围内的GMC-96x型钢轨打磨车的作业数据,结合液压系统原理,分析并建立影响速度的走行四元组,对马达背压、油泵排量、马达排量的3个控制电压进行特征提取,研究走行压力、所提取的新特征与车辆运行速度间的关系,建立了车辆作业时理论走行速度估计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小的误差和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乘务管理工作效率,实现乘务派班信息化管理和数据实时共享,通过对陕西城际铁路机场线乘务派班、人员信息、出退勤、待乘、走行公里统计分析,采用B/S结构与C/S结构设计开发乘务派班系统,系统能根据运营时刻表生成司机交路表、当值班表、轮值班表,司机走行公里和工时自动统计。数据写入服务器数据库,用户通过计算机、手机或平板电脑客户端登录操作,实现乘务信息实时上传、审核、下达、接收、查询。系统在乘务管理工作中进行了实际应用,减少了乘务派班员工作量,规范了员工行为,优化了作业程序、提高了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1.
车轮作为车辆关键走行部件和易磨损部件之一,其磨损量直接关系到车轮的使用寿命。为准确获得车轮踏面随走行距离磨损量变化情况,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车轮踏面磨损量灰色预测模型,在少量车轮踏面磨损数据的基础上,研究车轮随走行距离踏面磨损量的灰色预测方法。实例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灰色系统理论应用于车轮踏面磨损量的预测中是可行有效的。为车轮在实际行驶过程中踏面磨损的准确预测及使用寿命的判决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普及,为使编组站作业人员能够掌握SAM系统的功能,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实操培训及上岗考核,基于SAM系统设计并实现了SAM培训系统。主要阐述了SAM培训系统的整体框架,并重点描述车列走行仿真和教师机的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讨论机车走行径路自动选择所需考虑的因素,对于每种需考虑的因素,量化后通过加权综合在一起,在多目标优化基础上选出一条合适的径路。机车走行决策算法已经应用于实际车站作业中,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分析城轨交通车辆走行部关键机械部件的常见故障,介绍走行部车载故障诊断系统。基于广义共振和共振解调的故障自动诊断技术,结合城轨车辆运营维修应用的特点,不仅能准确提取微弱机械故障的冲击信息,还能对走行部轴承、齿轮、踏面等关键部件的故障实现早期预警和分级报警。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并提高走行部的检修效率,是运营管理部门的一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机车走行部故障是危及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故障程度的实时监测与诊断是高速重载列车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机车走行部的牵引齿轮为例,在分析总结大量实际振动信号的基础上,探讨了运用小波分解和离散余弦变换相结合来提取机车牵引齿轮故障特征信息的方法,即首先采用小波基将牵引齿轮故障引起的振动信号变换到时间-尺度域,再对高频段的小波系数采用离散余弦变换进行包络分析;阐述了该方法在机车走行部在线故障诊断系统中的应用,不仅能满足在线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而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可靠提取牵引齿轮的故障特征信息,系统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出故障类型及程度,可有效用于机车走行部故障的在线监测与诊断.  相似文献   

16.
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的发展水平和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道机车车辆的安全性是允许其运行的基本前提.在这方面,对用无源部件(被动部件)的传统走行装置有一系列规程、规范和标准.与之相反,对用有源系统(主动系统)的走行装置,例如对庞巴迪公司运输部的"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就需要按欧洲推荐标准EN50126.50128和50129规定用新方法来分析和鉴定其重要安全范围,例如走行稳定性.除了系统的分析外,还提到了部件试验、滚动台试验和走行试验的结果.在概述"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发展水平后,叙述了走行动力学计算和试验结果,以及在开发过程中的可靠性分析和对必要的冗余设计的展望.在开发"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时独立的可靠性鉴定者(ISA)在两个阶段中采用了CENELEC(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规定的所谓"伴随方法".介绍了伴随独立可靠性鉴定的过程,以及考虑到可靠性所选用的"机电一体化走行装置"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8号线三期是上海轨道交通首次采用胶轮路轨的APM系统线路。其列车采用橡胶轮胎,行驶于混凝土走行面,因而走行面的施工质量和精度直接决定了车辆的行驶舒适性。针对走行面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及问题,采用了创新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方式,通过组建走行面管理小组、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胶轮路轨系统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实施走行面试验段、制定施工技术要求等方法,保证了走行面如期、保质地完成施工。  相似文献   

18.
我国首次在京张高铁智能型动车组上使用了应急自走行技术。应急自走行系统由动力蓄电池、双向充电机和UAS(应急自走行辅助装置)组成,介绍了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和相关技术参数,分析了动力蓄电池和双向充电机在5种运行工况下的工作模式,分析了空调应急模式和应急自走行模式的启动条件及在相应应急模式下UAS的工作流程。京张高铁智能型动车组样车试制已完成,测试表明应急自走行系统的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9.
6A系统是保障机车运行安全技术防范的重要设备。走行部监测子系统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能够动态实时的对轮对进行监测,并通过JK11430数据分析软件预警走行部的相关病态,协助检修作业人员在病态恶化前判断并给出处理方案,以保障机车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20.
为保证HXD3C型电力机车在段运行的安全性能,针对部分在新造时未加装走行部车载安全监测系统的电力机车进行在段加装改造,结合走行部在段改造不架车、不解体的实际情况,研究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确保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