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一九九七年学术活动计划安排,可靠性学组于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97可靠性专题研讨会(舰船总体可靠性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十三个单位二十五名代表。国防科工委七局魏兰高工代表李纪南局长出席了会议,并转达了上级机关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和关注。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滋刚副院长在会议筹备及会议期间曾多次指示要将此次会开好。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可靠性学组举办的可靠性验证研讨会于1992年9月24日至29日在山东泰安市召开。有20个单位42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一致认为,可靠性验证是舰船产品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会议指出,高可靠复杂产品的可靠性验证虽然困难,但有办法解决。标准的可靠性试验验证方法不是唯一的方法。在当前,可靠性验证方法至少可以分为三类,除了标准的可靠性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可靠性学组于2 0 0 3年8月2 0日至2 4日在浙江富阳召开了2 0 0 3年可靠性学术年会。会议由学组组长熊正南同志主持,海军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司航保部、《舰船电子工程》编辑部、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有关研究院、所及军代室、广州海格通信公司、网通科技公司、运通科技公司、友信科技公司等2 3个单位的39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前,可靠性学组征集论文30篇,内容涉及:软件可靠性评估、软件可靠性管理、软件可靠性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工程化管理、软件质量管理等。年会首先进行了软…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于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四日在浙江省建德县召开了第五次学术会议,并对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进行了改组,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十四个单位的学组成员,论文作者和有关方面的代表。会议期间,首先由轮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计策同志宣布第二届学组成员名单及学组挂靠单位为中船总公司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可靠性学组 2 0 0 3年 8月 2 0日~ 2 4日在浙江富阳召开《2 0 0 3年可靠性学术年会》。海军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海司航保部、《舰船电子工程》编辑部、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有关研究院、所及军代室、广州海格通信公司、网通科技公司、运通科技公司、友信科技公司等 2 3个单位的 39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届年会共征集论文 30篇 ,内容涉及 :软件可靠性评估、软件可靠性管理、软件可靠性设计、软件测试、软件工程化管理、软件质量管理等。年会由可靠性学组组长熊正南主持。年会首先…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与中国舰船研究院联合举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学组承办的“海军C~3I研讨会”,于1992年11月17~20日在扬州举行。出席这次研讨会的有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舰船研究院院长陆建勋同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刘欣同志,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海装电子部副部长谢荣铭同志,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学组组长、武汉  相似文献   

7.
学会动态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军船设计学组成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军船设计学组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一九八四年六月六日至九日在武汉市召开了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交流会。18个单位的40名学者、专家参加了大会。会议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军船设计学组筹备组组长李建球同志主持。湖北省国防工办陈安炳处长、武汉船舶工业公司和武汉造船工程学会代表王静仁同志及学组  相似文献   

8.
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所属船舶结构应力学组、波浪载荷及动力响应学组、结构振动学组和疲劳与断裂学组于1979年12月24日至27日在上海金山宾馆联合召开了建组及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参加四个学组会议的共有41个单位、136名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船舶力学委员会均派领导成员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讲了话。会议还邀请复旦大学欧阳鬯副教授作了第二届国际非线性计算力学会议情况和  相似文献   

9.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船舶科研及设计学组和建造与集成系统学组一九八一年学术交流讨论会暨两学组的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七日至十月廿日在黄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4个单位,120名代表。其中参加科研、设计学组学术交流会的代表69人,参加建造、集成系统学组学术交流会的代表61人。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林鼎贻同志主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杨槱教授、安徽省交通厅副厅长李文星同志、山东省交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船舶维修理论学组经过十个多月的筹备,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廿三日至廿五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交流会。二十九个单位六十三名学者、代表参加了会议。会前由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左森召开了学组成立筹备会议,确定由十七个单位十九名成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和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联合于1991年12月21日至24日在江苏无锡举办了船舶辅机专业学术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高等院校、研究设计和生产使用共27个单位的55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17篇,另有5个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2.
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舾装设计专业学组(简称舾装学组)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980年11月7日至11日在山东省泰安县举行。来自63个单位的114名代表参加了大会。会议期间,经过充分酝酿协商,由22个单位推荐22名同志组成了舾装设计专业学组,推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海洋货船船型学术讨论会暨海洋运输船舶设计专业学组成立会议于1980年1月18日至24日在广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科研、设计,院校、工厂,船检和使用部门共40个单位89名代表。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学术交流,同时成立学组和制订学组活动计划。  相似文献   

14.
学会动态     
《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学术交流会在浙江天台举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建造与集成系统学组于1985年6月14日至17日在浙江省天台县举行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学术交流会。到会的有28个单位的36名代表,会议由学组组长元存贤、副组长李关林主持。学委会主任林鼎贻范临会议指导,并就学委  相似文献   

15.
学会动态     
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的两个学组同时召开学术交流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的科研设计学组以及建造与集成系统学组于1986年11月25日至29日在四川省夹江县分别召开了学术交流会。前者由学委会副主任兼组长周华兴同志主持,有22个单位的32位代表参加;后者由学组组长、中船总软件开发中心的元存贤同志主持,有20个单位的25名代表参加。设计学组收到学术论文22篇,其中CAD方面的文章有6篇。随着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工作从单项开发向系统开发的全面展开,交流文章的重点逐步向CAD转移。会议认为下面几篇文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可靠性学组成立于一九八0年四月,挂靠在船舶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0七研究所。学组前四届组长分别为李滋刚同志(现任七院副院长、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汪顺亭同志(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工),秘书是刘玉明同志。现任组长是刘玉明同志(七0七所质标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国防科工委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专家组成员),副组长是金鸿章同志(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和曹威同志(七0五所质管中心主任),秘书是杜建华同志。  相似文献   

17.
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焊接学组于1981年10月16日~19日在闵行召开了成立大会和出口船舶焊接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30个单位38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有学组成立和学术交流两个内容。在学术交流期间,听取了赴日考察报告及国外焊接技术发展概况的报告。介绍了在建造出口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动力装置学组以“船舶轴系工程”为主题的1991年学术年会于1991年11月7日至11日在青岛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部分轮机委员会委员、学组成员、论文作者及特邀代表共16个单位29名代表。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19篇(会上宣读17篇)。  相似文献   

19.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修船学组于十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上海召开了修船学术讨论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委员、修船学组组长左森同志主持了会议。海军东海舰队和上海基地装备技术部的领导同志到会并讲了话。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船厂、科研、设计、出版、院校和使用等部门,九十三个单位一百三十八名代表,这是建国以来,全国范围内第一次规模较大的修船学术讨论会。通过会议的交流和讨论,代表们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发,学到了经验,基本达到了会议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涡轮机与锅炉学组于1981年9月18日至21日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召开了第三届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六机部船舶锅炉透平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和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等19个单位58位代表和20余名列席代表。涡轮机与锅炉学组副组长李赫、周渭镐和学组成员吴铭岚同志主持了这次会议。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士莪教授在开幕式上讲话对本届学术交流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