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AK-13B是广东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磨耗层典型结构,由于AK-13B应用不多,配比设计经验不足。往往按现行施工规范中AK-13B的中值线设计,该级配可以做出抗滑性很好的磨耗层,但往往有严重的透水现象,易使路面出现早期水损害。于是找出对应于现行施工规范中AK-13B级配上限与中值的平分线,通过大量工程实践证明该级配能够很好地解决透水与抗滑的矛盾,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抗滑表层AK-13B配合比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龙高速公路路面采用4 cm厚的SBS(I)-D改性沥青AK-13B抗滑表层。通过对AK-13B抗滑表层级配优化,较好地解决了沥青砼路面抗滑与密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崔志涛  林苗 《公路》2005,(8):264-267
结合广梧高速公路AK-13B上面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对SBS改性沥青在AK-13B抗滑表层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几种沥青路面上面层结构组成形式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沈山高速公路路面后评价》课题的研究,在对大量试验、检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AK-13A,AK-16A,SMA-16及SBS改性沥青的AK-13A四种路面结构组成形式从使用性能及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中江(中山—江门)高速公路第一段沥青砼路面表面层采用4cm的AK-13B抗滑磨耗表层,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文中着重介绍了混合料材料的选择和配合比设计以及在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方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以粤赣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上面层AK-13A施工为依托,从施工组织管理、原材料质量控制、施工设备及实验室仪器和人员检查、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优化、上面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质量控制水平检验等方面开展了如何控制沥青路面上面层AK-13A施工质量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上面层AK-13A配合比设计及优化和以减少离析为目的的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形成了一套以质量动态管理和无损检测技术为特色的上面层施工质量控制和跟踪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新型的抗滑磨耗层级配材料,从级配设计理论出发,分析抗滑磨耗层的粒径特征、空隙率、粗骨料含量、级配曲线走向等设计思路和重要影响因素,确定新型的抗滑磨耗层AK-13N的级配范围,并应用贝雷法对设计级配进行了合理评价.通过对4种典型类型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路用性能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AK-13N沥青混合料抗滑性能、防渗水能力、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表现突出;试验路证明了所设计的AK-13N密实骨架级配结构始终发挥着构成路面良好宏观构造的作用,且便于施工操作.因此,为选择合适的抗滑磨耗层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和工程经验,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改性沥青和普通沥青对AK-13A和SMA-13 2种级配进行了部分路用性能的研究并采用技术经济学的观点进行了经济性评价,这对路面设计方案的选择和决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AK-13抗滑表层的技术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叔藩  漆光荣 《公路》2003,(9):130-136
把现行规范抗滑表层AK-13A混合料的级配组成改进为断级配骨架型密实混合料,并提出相应的设计标准。改进后的抗滑表层铺筑工艺与SMA路面相似。福建省同三线高速公路大量工程实践表明,改进型AK-13A抗滑表层不仅具有优良的抗车辙能力与抗滑性能,而且路面基本不渗水,为解决我国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早期损坏问题提供了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10.
AK-13A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质量,减少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介绍AK-13A型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的设计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为保证沥青铺装层具有优良的抗水损害和疲劳寿命,应进行专门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结合京港澳高速公路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的桥面铺装层设计,在室内首先对AC-13I、AK-16A和AC-16I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对各结构单层进行了APA浸水车辙试验和疲劳试验。为模拟桥面铺装层的整体工作状况,又选取两种双层桥面铺装层结构方案A、方案B,在室内进行了高温状况下复合板车辙及复合梁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配合比下条件下,单层中的AC-13I型沥青混合料有更好的抗水损害性能;双层桥面铺装层结构方案B具有优良的抗车辙和疲劳性能。综合比较后,方案B可用于指导黄河特大桥桥面的沥青铺装层施工。  相似文献   

12.
丹平快速路是东莞和深圳连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属老路快速化改造项目,本文从建设条件、交通需求分析、子项方案比选、总体方案等层面进行方案介绍,并提出同类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城市群路网服务能力,提升城市群可达性水平,提出以中心城市到其他节点的出行时间作为城市群可达性基数,按照等时线测度交通服务的可达性概念,给出了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的城市群可达性测算方法。根据测算出的到中心城市出行时间将各区域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交通圈,并分别以面积、人口、GDP三项指标的小时交通圈覆盖率对公路交通以及公路衔接其他交通方式下城市群可达性水平进行评价。以关中城市群为例,分别测算了公路网络、公路衔接现状高速铁路网络与公路衔接规划中高速铁路网络3种情景下的城市群可达性。经过比对分析发现,公路衔接高速铁路对扩大城市群2 h交通圈具有重要贡献,其中交通圈等级提升明显的县域主要沿铁路线路分布,且呈现距离中心城市西安越远,提升等级越高的趋势。公路衔接高速铁路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长距离的出行,即1,2 h交通圈上。在引入规划中的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后,发现城市群可达性进一步提升,2 h交通圈覆盖率进一步扩大,面积覆盖率达到95%,但城市群内仍有少部分区域距离中心城市的出行时间达到2 h以上,即规划的路网仍不能满足《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城市群2小时通达”的目标,需要考虑进一步引入更快速的交通方式并配合完善公路网。  相似文献   

14.
公路旅客运输在综合客运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加强,而公路旅客运输组织方法却停步不前,仍主要依靠实际经验进行,已暴露出其明显的不合理性和不科学性.针对目前公路客运发展趋势对专业性理论指导的崭新要求,文章对公路客运线路发班车站的组织方案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综合相对无效费用的概念,建立了总体优化模型,给出了具体求解策略和应用实例,并在某主枢纽城市得到了实际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5.
以罗长高速公路B2合同段为例详细介绍了无纤维SMA-13改性沥青表面层的生产与施工过程,提出了无纤维SMA-13混合料的施工工艺和工程质量控制要求,并对铺筑路段的使用性能进行了检测与分析。实践表明,只要施工管理得当,无纤维SMA可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良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6.
分析双核结构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及具有双核结构的城镇公路网规划要求;在节点重要度法基础上建立了最佳规模法来确定城镇公路网布局,并通过东阳市城乡公路网规划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朱洁  陈长  孙立军 《中南公路工程》2013,(2):152-155,158
养护是建设的延续,良好的养护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延长公路使用寿命,降低设施的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养护管理跟不上,就会造成巨大浪费,构建公路养护管理指标体系,可以为公路养护管理提供科学的指导。在分析了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后,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人到和谐管理中,提出了公路养护和谐管理的概念,并根据公路养护和谐管理的理论,提出了一种在和谐主题指导下的基于过程、结果、可持续性、环保、利益相关者的公路养护管理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结合深圳市某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的具体情况,在和谐主题的指导下从过程、结果、可持续性、环保和利益相关者五个方面出发建立了该管理部门养护管理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8.
光面爆破技术在高等级公路石质路堑开挖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奉武贵  杨志桐 《公路》2001,(2):58-60
国道205线山东博山-莱芜一级公路等五合同段石质路堑开挖,应用光面爆破技术施工,使边坡内部岩体免遭破坏,保持了边坡岩体原有的稳定性,同时,使边坡坡度既达到设计要求又保证了边坡表面的平整度,减少了边坡防护工程量,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及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外扩,交通功能单一的国道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结合城市发展、地块规划、现状交通及特性等因素对国道提升改造.以福州闽侯县国道G316线洪塘大桥至旗山大道段改扩建工程为例,通过对规划土地利用和交通运输网络的分析,从道路功能、技术标准、断面布设、规划河道、地块衔接等角度阐述了改扩建设计方案,总结分析了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