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5 毫秒
1.
分岔隧道的安全施工技术是隧道工程的重点内容。以杭州紫之隧道工程为依托,针对西线大跨段主隧道与匝道小净距交汇处隧道工程,对小净距隧道和大跨度隧道的安全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主隧道跨度大及匝道与主隧道超小净距特点,提出大跨度小净距分岔隧道双向施工技术,包括小截面隧道导洞施工、主隧道导洞扩挖、主隧道反向开挖至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为类似地层分岔隧道施工提供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评估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确保既有隧道运营安全,将既有隧道简化为放置在Pasternak地基模型上的Euler-Bernoulli梁,基于两阶段分析法提出新建隧道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隧道力学响应的计算方法。通过与现场监测和既有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新建隧道开挖面位于既有隧道中点时,既有隧道差异沉降达到最大值,转角曲线关于既有隧道中心线对称;在新建隧道掘进过程中,既有隧道的最大正弯矩和最大负弯矩分别出现在既有隧道长度的2/5和3/5位置附近,最大负剪力出现在既有隧道中点处;当新建隧道开挖面到达既有隧道长度的1/4和3/4位置时既有隧道产生最大正剪力;随着隧道轴线夹角和相对弯曲刚度增大,既有隧道的内力显著增大;增大隧道竖向净距有利于控制既有隧道的力学响应。本文方法考虑了新建隧道掘进过程和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不同相对位置,可为类似穿越工程风险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建铁路隧道下穿既有运营隧道的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建隧道小净距、大角度下穿既有运营隧道一直是隧道设计和施工的难题之一,此类施工既要保证新建隧道施工安全,又要确保既有线安全正常运营。针对山岭隧道下穿既有铁路隧道工程实例,计算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最小理论净距,在分析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立交关系、所处地层条件、既有隧道现状的基础上,对立交影响段附近新建隧道的施工方案及既有铁路隧道的加固方案进行研究。严格控制爆破振动对既有隧道结构和线路的影响,对既有隧道及新建隧道的监控量测进行信息反馈及预测预报,指导现场施工,确保下穿施工时既有线行车及新建隧道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以某地铁下穿高铁隧道工程为背景,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地铁与高铁隧道垂直距离和地铁施工顺序对既有高铁隧道受力和变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铁隧道施工期间既有高铁隧道变形主要为整体下沉,沉降最大位置位于地铁左右隧道中间线仰拱处;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高铁隧道衬砌拱腰处拉应力增量最大;地铁隧道左右线分别开挖比同时开挖时对高铁隧道产生的沉降小;地铁隧道距离高铁隧道越近高铁隧道变形和应力增量越大;建议地铁隧道下穿高铁隧道施工时其垂直距离宜大于0.71D。  相似文献   

5.
隧道通风分施工通风与运营通风,这里讲的是运营通风。隧道通风的任务与隧道通风所能解决的问题似乎要从对“隧道通风”的认识谈起。 (一)隧道烟气问题与隧道通风问题火车通过隧道,机车排放的烟气不能很快滑散,危及人身健康,甚至发生急性中毒事故,这是隧道烟气问题,其统称应为部颁《铁路工程技术规范》中所称的“隧道内有害气体的防治问题”,为简便起见,这里暂沿用通俗的“隧道烟气”一词。对于隧道烟气为害的问题,往往被视为通风不良所引起,于是常有人把此问题列为隧道通风问题。实际上这样把“隧道烟气问题”与“隧道通风  相似文献   

6.
针对山西太原小河沟膨胀性黄土隧道塌方事故,采用毕肖普法对隧道洞口仰坡塌方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收敛约束法与蒙特卡洛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隧道可靠度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隧道洞口仰坡塌方原因及隧道稳定性。结果表明:隧道洞口仰坡塌方原因是仰坡滑塌推倒隧道支护,而非隧道支护承载力不足;隧道可靠度与膨胀力呈线性关系,随着膨胀力的增大,隧道失稳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7.
新建隧道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分析及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龙翔隧道上跨广大铁路浴龙山隧道工程,与既有隧道衬砌最小净距为19.6 m,属浅埋大跨隧道上跨既有隧道工程。根据经验法,分析了新建隧道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借助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既有隧道受影响的规律,把握了影响分析的重点。根据经验及数值模拟结果,提出既有隧道比较合理的变形预警值和容许值,既有隧道受影响的位置、范围及尺寸,并提出新建隧道施工时,既有隧道的加固处理措施和意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铁十三局集团隧道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广成山隧道(5353rn)、庙垭隧道(5039m)、老鸭岭隧道(5120m)为代表,进入5km时期;以金子山隧道(7643m)、袍子岭隧道(6457m)、长乐隧道(6381m)、摩天岭隧道(7497m)等为代表,进入长隧道时期;以正在施工的锦屏(17km)、乌蒙山隧道(12266m)、天池坪隧道(14521m)、化马隧道(12574m)、六盘山隧道(16316m)为代表,进入了特长隧道时期。中铁十三局集团步入了隧道专业化施工俱乐部。  相似文献   

9.
浅埋富水黄土隧道开挖支护及塌方预防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西铁路BXS-1标段共有13座隧道,其中石沟渠隧道、新石佛山1号隧道、盘石岔隧道等8座隧道为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有6座隧道发生过不同程度的塌方或地表开裂。以该标段13座隧道中最具有浅埋、富水及反坡排水等施工特点的石沟渠隧道为例,阐述了浅埋、富水、黄土隧道的开挖、初期支护及塌方处理等施工技术,为今后黄土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既有线隧道病害的整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运营线上隧道病害及其隧道衬砌腐蚀、隧道衬砌裂损、隧道冻害及隧道洞门损坏等病害的整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采用位移控制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4种不同收敛模式下新建隧道上、下穿越既有隧道时对既有隧道应力、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收敛模式1,放大了上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对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估计不足;收敛模式2、3,隧道底位移为0,弱化了上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影响;收敛模式4,隧道底位移不为0,隧道顶位移大于隧道底位移,与实际情况接近。因此,在新建隧道上穿既有隧道计算中建议选择收敛模式4,在新建隧道下穿既有隧道计算中应避免选用收敛模式1,可选择收敛模式2、3、4。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因立体交叉隧道会同时受到来自入射、反射、绕射等地震波导致的震动,其所受影响相比一般隧道而言更大。因此,对立体交叉隧道受地震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确定影响隧道结构主应力各因素敏感性,从而优化抗震方案。研究结论:(1)对立体交叉隧道净距、围岩级别、隧道埋深等因素对隧道结构加速度、应力以及位移的响应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得到隧道净距、埋深的增大和围岩变好对交叉隧道的抗震有利;(2)地震作用对交叉隧道的上跨隧道和下穿隧道影响敏感性大小都依次是围岩级别、隧道净距和隧道埋深;(3)改变隧道衬砌混凝土的强度抗震方案效果不明显,设置隔震层效果显著,但增加隔震层厚度对抗震影响较小;(4)本研究成果可为立体交叉隧道在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抗震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在单一隧道及两重叠隧道施工后的弹性二次应力状态和单一隧道施工后弹塑性二次应力状态及三次应力状态的分布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交叉隧道的施工力学研究。分析了新建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围岩类别及支护阻力),同时隧道覆土厚度、隧道间相对距离和土体强度对隧道相互作用也有较大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而提出了预防新建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引起既有隧道应力变化较大的措施。为类似的交叉隧道施工的风险评估和安全管理提供经验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综述国内外连体隧道设计施工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在隧道围岩分类、连体隧道力学模型、公路连体隧道的防水设计与施工,指出公路连体隧道设计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海游连体隧道实例对连体隧道设计和施工进行了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既有隧道技术改造中,隧道内轮廓是否满足新技术要求,是隧道改建的主要内容。隧道横断面的测量就成为既有隧道改建的关键。本文介绍了隧道横断面测量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一种新的方法-坐标交汇法。  相似文献   

16.
铁道部委托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牵头组织编纂的大型专业史书———《中国铁路隧道史》,历时6年,现已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这部史书将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铁路隧道建设的实况载入史册,总结了铁路隧道百余年来建设的成就、经验教训和技术创新,为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史书内容包括: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铁路隧道建设;铁路隧道勘测设计、施工技术的发展;铁路隧道运营;铁路隧道科学技术与教育等6篇。另有隧道大事记、长隧道一览表、隧道获奖项目汇总表、隧道之最等10个附录。总计约110万字。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  相似文献   

17.
新建盾构隧道垂直下穿对既有隧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某新建盾构隧道拟近距离垂直下穿苏州地铁1号线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盾构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三维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间距时新建隧道垂直下穿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弯矩、轴力和土层位移均随着开挖步的增加而增加;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的影响在3倍新建隧道直径范围之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新建隧道垂直下穿既有隧道的间距应大于0.8倍新建隧道直径,否则,应采用改变施工参数、加固既有隧道周围土体等施工措施,降低既有隧道截面的应力、弯矩、轴力和土层位移的增加值,确保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和新建隧道的顺利掘进。  相似文献   

18.
以研制隧道爆破设计智能系统为背景,进行隧道断面自动成图的数学模型研究。按照隧道断面的形状,以隧道底板为x轴,垂直x轴的隧道中心线为y轴,设定直角坐标系。确定隧道断面参数输入方法并给出了算法步骤和算法流程,利用Visual C 编制系统,实现隧道断面轮廓线在输入隧道断面的特征参数后精确自动绘制。  相似文献   

19.
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排水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仑山隧道是青臧铁路中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排水系统的设计关系到隧道的安全运行,如果不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正确估算隧道的最大涌水量,就不能设计好隧道的有效排水系统,就有可能降低隧道的使用周期,而使隧道的运行成本提高。详细论述了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通过对所获得的现场测试数据,分析了隧道防水层内外的温度分布情况与水压差分布情况,最后对多年冻土地区隧道最大涌水量的估算提出了一个基本原则与初步计算方法,为今后同类高原冻土隧道排水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新杨柳湾隧道施工及相邻既有隧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座与有电气化隧道相邻隧道的开挖既有隧道监测及其防护加固方法。通过对既有隧道进行预加固和爆破振速的监测,以及优化新建隧道的施工方案,保证了既有隧道的安全和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