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是隧道工程勘察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系到隧道设计、施工以及通车运营的安全。通过工程实例阐述隧址区水文地质条件的评价方法,对隧道围岩涌水量做出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糖坊梁特长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隧道的线型,地质和涌水量情况提出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隧道施工反坡排水的处理方案,并对排水设备相关参数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吉庆隧道是龙琅(涟源市龙塘镇—新化县琅塘镇)高速公路上的富水岩溶隧道,准确预测隧道涌水量对于采取合理的防排水措施及开挖方法十分重要。文中对该隧道中富水的Ⅴ级围岩段涌水量进行分析和预测,根据涌水量大小、围岩承载能力等确定注浆加固圈厚度,为隧道防排水设计、围岩注浆加固及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李方东 《隧道建设》2015,35(12):1321-1330
常规的隧道反坡排水方案都是基于设计涌水量制定的,往往由于对涌水量判断不准确而导致排水能力不足或过剩,造成涌水灾害或资源配置浪费。为此,在"提前整体配置,过程局部优化"设计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涌水量预估和动态监测的隧道长距离反坡排水技术。该技术采用瞬变电磁、激发极化超前探测技术,对掌子面前方含水区位置及水量进行较准确的定位和预估;提出成本最小化排水优化公式,优化泵站分级设计及水泵功率选择;同时,动态监测涌水量,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排水设置,提出了增级截流集水坑技术,有效解决2级泵站之间的排水问题。在宁夏东毛高速公路六盘山隧道中对该技术进行了应用,通过对反坡排水方案的优化,较好地完成了反坡排水任务,节约了排水成本,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智刚 《路基工程》2016,(5):202-206
某隧道为新建黔张常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根据隧道的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分析评价了地质构造、地下水的发育及分布规律等水文地质特征,并采用了径流模数法和大气降水入渗法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预测,经计算,隧道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分别为16 396 m3/d和157 001 m3/d,由此确定了隧道进口段3 680 m为强富水区,出口段2 984 m为弱富水区,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施工建议。  相似文献   

6.
涌排水问题一直是隧道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难点。本文在对地表水水文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数值模拟、理论计算、现场实测、实验数据分析等手段开展高风险生态敏感区隧道涌排水控制及施工技术的研究。对比分析不同涌水量计算方法优缺点与适用范围,提出基于量化修正渗透系数理论计算隧道运营期涌水量方法并提出特长隧道允许排水量计算方法和控排标准,为更加合理有效的进行隧道涌水量预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魏文杰 《隧道建设》2014,34(5):484-488
为解决南疆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出口钻爆法反坡施工中突遇的超高压涌水施工难题,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和隧道涌水量、水压及连通性测试,预测前方地质情况以及涌水变化规律。针对掌子面前方超高水压富水破碎围岩,结合现场施工情况,对超前注浆堵水、涌水掌子面直接排水、隧道进口施工降压泄水洞等方案进行比选,最终确定了超前注浆堵水施工方案,成功突破了中天山隧道6.3 MPa超高压富水破碎段施工,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8.
涌水量预测是隧道勘察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尤其在受邻近隧道排水影响条件下,涌水量预测更是难上加难。通过现场试验获取水文参数,采用4种传统预测方法和Modflow数值模拟法对春天门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并与实际监测结果对比,得到:1)受既有邻近羊鹿山隧道排水影响,春天门隧道涌水量(22 992. 15 m~3/d)远小于羊鹿山隧道(43 177. 536 m~3/d); 2)传统计算方法中,科斯加可夫公式法计算结果 (22 992. 15 m~3/d)与实际涌水量(13 646 m~3/d)最为接近; 3) Modflow软件数值计算法也是一种较适用的涌水量预测方法,预测涌水量为18 005 m~3/d,较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9.
在地下水丰富区域,复杂的含水系统给隧道施工带来了极大安全隐患,极易引发涌水突泥事故。文中结合贵州省麻江地区某隧道的勘察,分析研究了测区地下水含水系统,根据隧道各区段的水文地质条件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各段的涌水量与隧道开挖后实测涌水量基本一致,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了较准确的地质依据,从而有效地防治了岩溶水病害对隧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甘肃某特长隧道为例,介绍高速公路隧道涌水量预测方法,交流公路水文地质勘察及涌水量预测经验,同时强调综合涌水量预测方法和分段涌水量预测方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重庆九(九龙坡)永(永川)高速公路缙云山隧道进口段反坡排水系统设置的论述,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反坡排水处理方案,为反坡施工提供了良好的作业环境,对隧道反坡施工排水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有利于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进度。  相似文献   

12.
厦门海底隧道涌水量流固耦合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厦门海底隧道F4风化深槽的涌水情况进行了流固耦合分析。由于隧道在穿越风化深槽段时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因此文中对隧道施工3个阶段的涌水量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注浆密度下的涌水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隧道开始开挖阶段,涌水量较大,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左右侧导坑开挖时,涌水量逐渐增大,但隧道中间部分开挖后,涌水量有所降低;文中数值计算所得涌水量结果与规范推荐公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如未能提前查明常常导致围岩失稳、隧道涌水和流土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中,隧道涌水较为常见并往往威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将影响施工进度且增高工程造价。以二广高速公路跑石界隧道为例,在前期专项水文地质勘察的基础上,通过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对该隧道涌水量进行了计算。通过与实测涌水量的对比,指出各涌水量计算方法的优缺点,根据各方法的适用条件为该隧道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以武罐高速公路麻崖子隧道出口段涌水反坡排水为例,简要概述在特长隧道反坡排水中的施工难点和要求,并着重从施工组织、设备配备等角度阐述隧道反坡排水的施工方案,并结合每一阶段施工要点分别进行了详细阐述,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15.
在岩溶区修建隧道的过程中,经常碰到涌水现象,影响隧道的施工。本文用FLAC3D数值计算软件来预测青坪隧道涌水量、研究最小注浆圈的厚度等,希望对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许锡甲 《路基工程》2017,(4):218-220
高寒地区长大隧道富水地段施工,隧道工程的涌水量较大,不及时抽排会导致洞内严重积水,不仅影响隧道施工进度,而且存在安全隐患,合理配置隧道抽排水系统,既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又确保了施工工期。以虎峰隧道工程为例,通过隧道斜井反坡抽排水,对高寒地区长大隧道反坡排水施工中的设备选型和泵站布置进行分析,工程实践验证了其能满足现场排水需求,斜井内未出现涌突水现象,确保了隧道施工的工期和安全。  相似文献   

17.
隧道涌水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隧道涌水量预测的基本思路、基本原理与方法,提供了基于双孔介质模型的隧道涌水量及非均质各向异性裂隙含水围岩隧道涌水预测的基本公式,对隧道施工过程中涌水量的预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宝塔山隧道为例,介绍了隧道水文地质调查及涌水量预测的方法。通过分析隧道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及充水类型,确定了碎屑岩类裂隙水为主要地下水类型。采用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和地下水动力学法对隧道的涌水量进行预测,测出左右线隧道涌水量分别为8 334.4 m3/d、8 338.0 m3/d,属于中富水洞体,为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当金山特长隧道设计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路仕洋 《隧道建设》2014,34(5):452-459
在高原、高寒地区修建单线单洞特长隧道,面临隧道勘察选线、施工方法选择、长距离通风、深竖井施工、生态脆弱区环境保护以及低氧环境下施工等一系列世界性技术难题。结合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当金山特长隧道的设计全过程,对特长隧道的勘察设计进行全方位介绍。针对当金山特长隧道"三高(高海拔、高地应力、高地震烈度)"、"两低(气温低、气压低)"的地域特点,以及"三长(单面坡长、独头通风距离长、反坡排水距离长)"、"两多(断层破碎带多、不良地质多)"、"两大(埋深大、水量大)"等工程特点,对"钻爆法、TBM法、钻爆法+TBM法"3种施工方案进行系统的经济技术比选,最终确定大型机械配套的钻爆法施工方案。最后对单线铁路特长隧道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了一些建议:1)特长隧道选线时重视物探技术;2)处理好勘察与设计的关系;3)高海拔特长隧道应加大机械化施工;4)特长隧道应充分发挥平行导坑的作用;5)重视环境设计。  相似文献   

20.
殷家禾 《路基工程》2013,(6):213-216
针对三明公路文笔山#1隧道初勘阶段的钻探及水文地质调查,初步查清了隧区水文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情况;分析了隧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物探大地电磁法,预测了隧道施工期间存在突水的地段,并估算了隧道涌水量,可为细勘察阶段隧道工程地质勘察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