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文章基于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路线视距的计算方式,从平曲线半径、凸形竖曲线半径以及道路坡度3个角度对互通立交中行车视距指标取值进行了分析,并深入研究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的设计中在视距指标的把握、分流识别视距验算等方面的错误认知,以激发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更加关注行车视距的标准制定,完善路线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互通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节点,对主线线形指标设计具有控制作用。在高速公路改扩建中,因互通立交范围内主线纵断面线形指标不满足出口识别视距要求而调整主线纵断面线形的现象时有发生。文中针对互通立交出口位于凸形竖曲线衔接直坡段的特殊情况,提出满足互通立交出口识别视距要求的凸形竖曲线半径控制值,为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设计中调整主线纵断面线形指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规范体系分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而对这些关键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明确行车视距设计的基本因素,并提出关键影响因素的计算方法,以确保不同路线规划条件下行车视距能满足行车需求,最后提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中的注意事项,为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视距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艳 《公路与汽运》2014,(3):109-112
参考国内外相关资料,结合高速公路出口的车辆行驶特性,对出口识别视距进行分析,得出了合理确定出口识别视距的方法,并对现行规范中互通式立交交叉范围内主线线形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用以指导实际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5.
介绍匝道停车视距及视距检验的方法;演示以模型计算的方式进行视距检验的过程,归纳主要计算结果并进行分析;例举已建成枢纽互通立交中部分匝道视距不良的路段及其运营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以卧佛寺枢纽互通立交B匝道设计为实例,介绍应对匝道视线不良的工程改善措施;提出相应改善措施带来的问题及对解决方式的设想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高速公路立交合流区的交通事故特点,从立交设计角度建立了立交合流区的视距模型,结合汽车理论及交通流特性,分析了主线车辆在不同驾驶行为条件下应保证的安全视距,构建了立交合流区视距三角形,研究表明:规范中规定的主线通视距离100 m,匝道通视距离60m的单一组合值欠妥,进而提出了立交入口通视三角形的合理取值。  相似文献   

7.
对识别视距和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最不利车道横净距进行分析后,利用视距简化公式推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识别视距所需圆曲线最小半径。通过对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驶出车辆的行驶规律和高速公路出口交通事故机理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减速换道视距”的新概念,分析了减速换道的原理和数值推算过程,确定减速换道视距一般值为300 m、最小值为150 m。根据横净距及简化公式计算得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左转曲线和右转曲线减速换道视距所需的圆曲线最小半径,给出了高速公路出口圆曲线最小半径建议值。研究结果可供技术探讨和研究参考,以期有助于分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出口的视距需求和交通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地下立交与地面立交不同行车环境的比较,总结了地下立交的特点及影响其选型的因素,进而对几种较为典型的立交形式的特点、运用范围及应用于地下立交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适合于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由于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在主线车辆高速驶入低速环形匝道,同时A匝道上跨的情况下,主线车辆驶出环形匝道视距不良,因此我国绝大多数单喇叭互通立交采用A型.依托国道110线包头北绕城段公路工程实例,结合交通量、平纵线形、视距等方面因素,对A型、B型单喇叭互通立交的工程适用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对具体方案进行了比选.总结认为,在主线左转驶出流量不大、A匝道下穿主线不影响驶出匝道视距等情况下,B型单喇叭立交型式并不劣于A型单喇叭立交型式.  相似文献   

10.
袁国柱  吴沛峰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18-20,24,M0005
以津汉联络线高速互通立交项目为例,从匝道平纵线形、变速车道长度、分合流点视距、主线运行速度协调性等方面进行技术安全分析,从而检验互通立交方案的各项指标和运行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地下互通立交设计是地下道路设计的难点。分析了地下互通立交的运营环境及工程特点,提出了地下互通立交设置条件,剖析了地下互通立交的选型,提出了地下互通立交的建设规模及总体设计技术指标。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12.
在公路路线、立交线形设计中,常常因某些控制因素的制约,对线形的几何设计有特殊要求.该文结合高速公路工程设计实例中遇到的视距设计不足的具体问题,重点阐述线形指标提高受限制时,可采取的保障视距的某些特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隧道防灾救援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火灾案例和火灾试验结果的分析研究,给出地下立交火灾场景的关键参数及地下立交横断面、纵向风速对火灾热释放率的影响规律。根据目前隧道火灾发生实际状况和营运技术水平,提出地下立交隧道防火安全等级体系和与之相对应的防火设施配置。对地下立交人员所需安全疏散时间与可用安全疏散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地下互通式立交区域联络通道的合理间距。  相似文献   

14.
为从视距角度分析多车道匝道上小车超大车引发交通事故的致因,建立基于视距分析的多车道匝道视距评价与优化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实际立交的多车道匝道评价与优化.分析匝道上小车超车过程中停车视距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找出最不利状态进行研究;建立多车道匝道视距评价与优化模型,对该模型中匝道圆曲线半径、圆曲线长度、圆曲线与缓和曲线组合这3个关键要素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满足视距要求的匝道平面线形要素推荐值;结合交通安全设施提出一套综合性的视距优化方案;利用该模型对四川省某高速公路的互通立交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解决多车道匝道视距不足的问题.在设计速度小于40 km/h的匝道,使用"平面线形优化法"效果较好.匝道圆曲线半径需要平均增大18.4%,圆曲线长度与缓和曲线长度均为3s行程长度.在设计速度大于40 km/h的匝道,"交通工程设施优化法"中的限速措施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其中设计速度与限速值的差值为15 km/h.   相似文献   

15.
对地下和地面立交进行对比分析,给出地下立交选型的影响因素、原则和选型方法;对3路和4路地下交叉提出几种立交型式选择建议,并将其应用于重庆两江隧道朝天门地下立交选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结合厦门机场路东坪山地下立交功能定位讨论城市地下立交变速车道的设计问题,提出东坪山地下立交变速车道设计思路及相关的安全设计措施,对城市既有隧道内新增立交的规划、设计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量急剧增加,致使城市立交发展迅猛。为了减少地面立交工程对区域规划的破坏,地下立交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以营盘路湘江隧道和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依托,介绍了地下立交的功能定位、结构设计控制性因素和施工技术,并以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对象,详细介绍了地下立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8.
胡学兵 《隧道建设》2011,(Z1):255-259
由于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交通量的急剧增加,导致城市立交发展迅猛。为了减少地面立交工程对区域规划的破坏,地下立交成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以营盘路湘江隧道和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依托,介绍地下立交的功能定位以及结构设计的控制性因素和施工技术,并以万石山地下立交工程为对象,详细介绍地下立交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今后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设计阶段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通立交区域内复杂的行车条件造成驾驶人更大的生理、心理负荷,带来了比正常路段更多的安全问题,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工作是道路安全评价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立交间距、主线和匝道运行速度协调性、变速车道长度和视距等评价内容,对设计阶段互通立交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易被忽视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为适合小客车专用城市地下道路的特点,合理确定其设计净高,通过广泛调研统计分析国内小客车的尺寸数据,结合国内外工程案例,确定了小客车专用的城市地下道路设计净高标准,并就顶部对行车视距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3.2 m可以作为小客车专用地下道路的最小设计净高,能够满足小客车及正常应急救援车辆的通行.该设计指标的研究应用,对今后减小地下道路建设规模,节约工程建设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