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船体结构的总变形由船体零件、部件以及分段结构的装配变形和焊接变形两部分组成。船体结构的装配误差和变形包括零件加工误差、吊运变形、运送变形、堆放变形以及装配精度等,所以控制船体结构的装配变形,实际上是从零件加工工序开始,直至装配的全过程对变形的全面控制。根据船体建造精度标准的要求,用“一步一矫”的办法,消除船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对集装箱船船体建造反变形控制的经验,给出了具体的分段与主船体的反变形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或减少因焊接环形大接缝而造成的船体挠曲变形,人们往往都习惯以船体横剖面的中和轴为上下对称线,由双数焊工同时施焊,并采用力求使焊缝均匀收缩的热规范。采用这种方法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船体型线的影响,把船体本身结构的中和轴,误作为环形焊缝的中和轴,所以得不到真正的对称收缩;船体分段在合拢焊接之后仍然产生很大的挠曲变形(一般总是上翘)。解决办法:一是预留反变形;二是放宽公差。反变形法,不仅给激光划线、公差造船带来困难,而且过大的反变形会过多地耗去焊缝的塑性储备,对船体的总纵强度不利。至于放宽公差,对某些航速很  相似文献   

4.
船舶分段装配焊接精度控制应力应变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船生产过程中精度控制通常采用主动控制的方式,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在误差产生之前采取合理的方式加以控制。随着加工精度提高、生产流程优化,焊接变形的控制成为造船精度控制的关键。通过以57500DWT散货船底部分段为研究对象,将焊接变形与焊接能量输入关系及板厚公式化,采用基于固有应力的等效载荷方法对船体分段的焊接变形量进行有限元分析与计算,对船体分段建造过程中焊接变形进行有效而准确的预测,为分段焊接补偿量的设定提供了有效依据,通过实测船舶长度X、宽度Y、高度Z三个方向均达到精度要求,为造船精度控制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散货船底部分段平面度精度控制研究,了解底部分段建造精度控制重点及难点。针对底部分段平面度控制设计出合理反变形值,完善及优化工艺方案,通过不断的改进,散货船底部分段平面度均达到要求,提高了船坞搭载工作效率,减少船坞搭载的修割量和开刀率,并减少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大型复杂船体分段焊接变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估大型复杂船体分段的焊接变形,运用热弹塑性法计算典型结构的焊接变形,得出典型船体分段的固有应变,采用固有应变法计算该船体分段焊接变形,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采用固有应变法计算大型复杂船体分段的焊接变形是可行的;船体分段焊接变形呈现整体外张的趋势,且两舷侧边缘位置的焊接变形量最大。  相似文献   

7.
我们用自己研制的设备、专用胎架、合理的工艺有效地控制了铝合金薄板的焊接变形,成功地焊制了小型模拟结构及气垫船模拟结构分段(尺寸为2050×3000×1600毫米)。此结构分段的纵向、横向变形及甲板、舷侧板的波浪变形都达到了我国中小型船体建造精度的要求,也达到了日本轻金属结构协会的铝合金船体建造精度的要求,从而为铝合金薄板建造全焊结构艇体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徐振江 《中国修船》2006,19(6):28-30
船体构件装焊过程中产生的焊接残余应力不仅会降低船体焊接结构件的性能,还会影响结构的尺寸精度和外观,而且可能降低其承载能力。焊接残余应力变形矫正不仅费时、费工,甚至还会带来新的问题。使得船体建造精度不易控制,从而最终影响到船舶的修造质量,因而采取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必要的。文章介绍了某潜艇艉端船体结构加强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以控制和调整变形,强调在施工工艺制定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如何控制焊接变形。  相似文献   

9.
分段吊装是船体建造的重要环节,吊装过程中的变形将影响后续船体合龙精度,从而制约船坞或船台的分段合龙速度,延长了建造周期。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分析25 000 DWT化学品船典型横舱壁分段在吊装过程中变形量,优化分段吊装设计方案。通过实际分段吊装对比分析,验证优化的正确性以及改进效果,以达到吊装设计最优化,满足吊装方案的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焊接变形对建造精度、质量和周期影响,结合薄板、中厚板焊后的变形特点,以及中小型船舶建造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通过对小组立,中、大组立,总组及搭载等阶段中焊接变形实船记录,找出船板选择、船体分段划分、坡口设计、装配及工装、焊接试验、焊接工艺设计、焊接顺序等对焊接变形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表明应在设计阶段考虑焊接变形控制,从而解决船体构件焊接后变形复杂、矫正困难和精度偏差大的难点,为后续中小型船舶建造从焊接工艺设计进行预防和控制焊接变形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从生产设计开始,探讨了船体建造中的零件加工、部件装配、分段制造、分段总组及坞内搭载中精度控制的方法。以及船体建造过程中各阶段余量加放余量的实践,从而减少现场修正量,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2.
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变形导致焊接工艺下降,提出基于极限强度应变动态调整的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方法。构建船体分段钢结构船体板和加筋板试件的载荷分析模型,通过累积塑性损伤和疲劳裂纹损伤特性分析,建立循环载荷幅值响应与裂纹分布的动态分布关系,根据单调载荷下船体板极限强度的应变特征分析和动态反馈调整,实现对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变形控制。测试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船体分段钢结构焊接的可靠性,降低变形屈服响应,提高极限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船舶建造过程中,大量构件的焊接变形不利于船体分段建造精度的控制,从而影响船舶建造的质量.通过分析船体构件焊接变形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并考虑船舶构件建造过程中各阶段的特点,总结出船舶建造不同阶段减小船舶变形的结构设计措施和建造工艺措施,从而达到满足船舶强度及使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船厂实际遇到的问题,以某船厂建造的57000DWT散货船的船体双层底分段为模型,使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在不同环境温度场下热应力引起的变形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其在X、Y、Z三个方向的变形量。这将有利于船厂对船体分段的精度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5.
作战系统作为舰船特有的组成部分,在区域造船模式下,设计可生产性应从作战系统系统集成设计、总体装舰设计之初就得以贯彻;为满足高度预舾装造船模式下武备基座定位及设备安装精度要求,应分析船体分段、总段合拢精度及船体变形等因素对武备安装精度的影响,从而制定对应的工艺(流程)及精度管理计划。  相似文献   

16.
为了缩短船坞周期,提出轴系分段镗孔工艺,通过改变工艺操作流程,把原坞内镗孔前移到平台开展,艉轴管分段在垂直状态下镗孔,降低施工难度,有效消除了镗排因自重所产生的扰度的影响,切实保证镗孔精度;相关分段搭载及焊接时,通过控制船体变形及焊接收缩变形,保证轴系的精度;进而提高了船舶建造质量和造船速度。  相似文献   

17.
分析影响船体总长精度的各项因素,针对主要因素,通过控制分段总组阶段装配、焊接顺序,达到过程精度控制,减少总段完工精度偏差;通过优化模拟搭载流程,将下坞分段在平台修割纠正偏差,并减少过程偏差;在搭载阶段通过补偿量控制,减少原始坡口修割,并综合考虑施工环境因素,关注总段移位等关键工序,实现船体总长精度控制。  相似文献   

18.
《江苏船舶》2016,(5):33-36
现代化造船模式主要依托于造船成组技术,使船体建造从钢板切割到分段搭载的工序流程化,将船体分段主要分为平直分段和曲面分段。为了加强船体建造的精度,提高造船的生产效率,分析了平直分段和曲面分段的特点,并结合不同分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段精度控制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现代化造船模式下的分段精度控制工艺能大大加强分段的施工精度与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由以中船总公司船舶工艺研究所为主、求新、芜湖、武昌造船厂参加的集编组编制的中、小型船舶船体建造精度标准于今年五月份在杭州市审查通过。本标准主要对钢材表面质量、放样、划线与号料、气割、加工、装配精度与修整、部件装配、船体焊缝碳弧气刨、焊接、分段装配、船台安装、船体主尺度及变形、吃水标志和于舷高度等十三大类做了规定。本标准按以下各项原则进行编制:(1)适用于船长小于90米的钢质船舶;(2)具有一定的先进性、经济性和合理性;(3)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用传统吊装翻身的方法吊装薄板立体分段的诸多弊端,设计一种船体分段翻身架,解决开放式薄板立体分段翻身变形问题,保证薄板立体分段的精度要求,特别适用于豪华邮船分段建造,同时适用于其他类型船舶分段的翻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