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应用模拟优化理论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然后给出了应用示例。示例表明,通过计算机模拟能够评价货运系统站场布局的合理性,为货运站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站场系统布局一定的情况下,有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运输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铁路客运枢纽出租车运营管理效率较低的问题,对出租车运营通道数优化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对铁路客运枢纽的出租车运营组织问题进行分析,将其抽象成M/M/C排队系统得到系统的稳态指标;然后以系统服务台数为决策变量,以铁路客运枢纽交通方式选择模型作为约束,以系统运营成本和乘客等待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建立铁路客运枢纽的出租车运营通道数优化模型;最后给出了具体算例。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得到的方案能够使综合成本最小且服务水平高于实际情况,模型具有可行性,对提升铁路客运枢纽的运营效率和出租车系统的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客运枢纽系统作用越来越重要,而站场布局对于枢纽系统作用的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淮安市为例,对其公路客运枢纽的布局模式和布局方案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其合理性做出了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协调城市群公路客运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应用轴辐网络设计方法,以需求加权出行时间成本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最小化为目标,构建了与城际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优化模型HN,并采用优化软件CPLEX求解;以珠三角部分地区公路客运实际线网为例,从需求加权出行时间T~(Total)和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C~H两方面,对比分析了模型结果和实际线网运营方案。结果表明:公路直达线路客流比例P~D随着城际轨道交通运行速度V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城际轨道交通与公路客运换乘时间T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公路客运线路总运营成本权重系数β的增加,城市群公路客运线网变稀疏,公路直达线路数量N~D减少,但公路接驳线路数量N~F变化不大;实例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道路客运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现有道路客运的内在规律进行研究,合理整合优化客运班线,有助于提高道路客运的整体营运效益。对道路客运班线宏观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从班线站场配置的发班模式及其外部影响因素作了详细介绍,并对影响班线配置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点建设项目,其线路的基本设计和走向由城市建设规划决定,而线路具体的运营模式、系统选型、行车组织等因素则影响了线路最终的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如何选择与客运需求相适应的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案,保证线路运输能力能够满足城市客运初期、近期、远期的需求,是研究的主要内容。广州地铁11号线规划设计为环线,以11号线为背景讨论环线的运营模式方案。在介绍国内外现有环线线路情况、运营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广州地铁11号线可能的3种运营模式方案,并用层次分析法对3种方案进行比选研究,得到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7.
公路货运枢纽系统运营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公路货运枢纽系统特点,应用模拟优化理论和方法,再观了系统运营的全过程,给出了模拟流程图,并对模型中各种模块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设计了一个调度集中模拟示教系统,文中介绍了系统的功能及相关模块,重点给出了站场图数据文件的生在及由向结点链转换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高铁时代公路客运难的问题,提出门到门的公路客运运营模式,并构建了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公路客运服务商的日运营总利润最大为目标,优化门到门模式下公路客运的末端线网,下层模型计算均衡状态下交通网络上的客流量,最后基于大连至沈阳运输区段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公路客运的日运营总利润随末端线路数的增加先升后降,运营4条末端线路、日发车25班最佳;高铁开通后原有运营模式下公路客运服务商的日运营总利润为7 270元,票价为99元,日均客流量为130人次;门到门运营模式下公路客运服务商的日运营总利润为37 755元,票价区间为[88,105]元,日均客流量将达到778人次。可见,公路客运门到门运营模式可以有效提高公路客运的市场份额和运营利润,在保证公路客运服务商利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整体客运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组织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生产的基层生产单位,对外承担大量乘客售检票、乘降、换乘等客运作业。车站客运组织的效果影响着正常运营情况下乘客群体的舒适和安全,以及紧急情况下客流的迅速疏散。为全面反映车站客运组织水平,提出客运组织评价指标概念及其理论计算方法,以期为车站客运组织评价进一步计算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而为改善轨道交通车站客运组织方案和优化布局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现有铁路车站作业系统仿真模型建模过程复杂、适用范围有限、效率不高等问题,根据站场布置图,用进路冲突图描述车站列车进路及进路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不同站场布置图的赋时有色Petri网(timed colored Petri net, TCPN)仿真模型.车站作业过程仿真结果表明: TCPN仿真模型性能与结构稳定,适用于包括高速铁路在内的任意铁路客运站站型图的作业过程仿真及优化;冲突图模型与现实车站系统相似程度高,对车站布置图的描述精度与施工图精度相同,最高可达毫米级;与传统铁路车站仿真软件手工建模过程相比,冲突图模型建模效率高,建模过程耗时小于1 s;仿真过程咽喉进路最高负荷为70%,到发线最高负荷为35%,列车到达正点率100%,出发正点率91%.   相似文献   

12.
客运专线大型客运站列车作业过程模拟仿真是检验客运站站场设计质量,研究车站设备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客运站设备、列车作业等客观实体进行结构化描述是仿真系统建立和开发的关键.不同性质的列车到达客运站会选择不同的作业任务序列和占用不同的设备,即选择不同的作业过程.针对北京南站京津城际铁路车场的站线配置,在给定的列车运行...  相似文献   

13.
������ͨ������Ӫ��֯�����ϵͳ�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首先提出了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的概念。并对支持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的关键技术即运营作业计划自动编织系统的开发,车辆运行定位、监控系统及其支持平台的开发,公交区域运营辅助调度系统和乘客信息服务系统的开发等应用系统及支持平台做了进一步描述。在论文最后,对运营组织与调度区域化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成都市公路主枢纽客运系统修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阐述公路主枢纽客运系统修编的背景。并讨论公路客运产业在运营管理、客运站场建设、客运发展趋势及客运场站选址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成都市公路主枢纽客运系统修编,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阐述公路主枢纽客运系统修编的背景.并讨论公路客运产业在运营管理、客运站场建设、客运发展趋势及客运场站选址等方面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地铁电视监视系统是保证行车组织、运输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行车指挥透明度的辅助通信工具。本文主要介绍沈阳地铁一号线电视监视系统的构成及功能,其构成主要就控制中心各调度员监视、车站站长及值班员监视、列车司机监视及图像录制等需求进行设计,便于沈阳地铁一号线用户操作与维护。控制中心和车站利用该系统监视列车运行、客流情况、变电所设备运行情况,提高行车指挥效率。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客流量极大,安全措施必须得到保证,因此,本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的辅助工具,有效地提高了地铁运营效率。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综合运营调度系统Agent结构和规则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客运专线综合运营调度系统的智能性,采用智能体(Agent)技术,将运输调度决策过程看作是Agent之间的协商过程,建立了客运专线综合运营调度系统的多智能体(MAS)体系结构。将列车运行调度子系统、动车组调度子系统、牵引供电调度子系统和车站分别抽象为Agent,所有Agent构成了Agent社会,给出了Agent社会规则。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给出了二路四层垂直型结构的公司行调Agent结构和反应式车站Agent结构,并阐述了其工作原理。仿真结果表明:在遵循社会规则下,Agent能在10s内调整列车运行计划,5s内选取调度预案,因此,MAS体系结构可行,能够提高运营调度系统的智能性。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我国大中型铁路客运站的设计和运营问题,并通过建立客运站系统设计优化模型,提出了大中型铁路客运站系统设计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为快速疏解城轨线路上车站的大客流,减少乘客的等待时间,研究了备用车投放问题; 在考虑列车追踪关系、列车停站时间等约束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备用车投放时机确定、投放最佳车站选择和时刻表动态调整的多目标优化模型; 界定了城轨备用车开行条件,提出了城轨备用车投放时机的定量化判定方法; 用0-1变量表征车站是否具备备用车投放条件,并将其作为模型输入,以减小大客流车站乘客等待时间和降低运行图偏离时间(延误时间)为优化目标,构建了备用车投放的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该模型通过比较不同的备用车投放方案效率得到最佳的备用车投放车站和后续开行计划; 为同时求解0-1变量与连续变量,设计了带惩罚函数的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对所有符合备用车开行条件的车站制定投放方案,并进一步筛选出最优的备用车投放车站,最多可减少1 318 209 s的乘客等待时间,优化效率为21.9%,且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的适用性较好; 相比于既有城轨线路列车运行调整和时刻表优化方法,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应对突发大客流的备用车投放时机上做出了更加定量化的判断,优先考虑了大客流车站的疏解能力和效率,并优化了备用车与后续列车的开行方案,可以有效解决高峰时段车站大客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铁路客运站客流到站分布和聚集人数获取与处理,为枢纽设施的合理布局和运营管理方案编制提供依据.对北京南站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旅客在候车室的到达规律,采用拟合工具提出旅客提前到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建立旅客到达规律模型;基于旅客到达规律模型,提出旅客到达仿真算法, 仿真旅客到站乘车的过程;设计车站客流变化仿真系统,提出仿真计算车站聚集人数的方法;根据北京南站客流时空分布特征,基于列车时刻表,模拟车站客流变化,以观察枢纽旅客到站聚集波动情况,验证本文所提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