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问题71 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的第23.2.2条规定,“新建地铁线路选线及车站选址,应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环境规划以及城市环境功能区划,避绕既有、在建或规划的噪声敏感集中区域和重要敏感建筑,并充分利用天然缓冲地带的减噪作用”,是否可明确提出“符合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相似文献   

2.
我国核心区的高强度开发夯实 TOD 发展基础,但高度密集发展的同时面临匹配居民宜居目标的挑战。结 合中国城市特色开展 TOD 模式创新性的研究,提升高密度核心区能级同时改善空间环境品质,是我国 TOD 发展 的必然课题。在研判我国城市和交通特征的基础上,以石家庄为例,对其特色 TOD 发展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分 区差异化开发强度、用地优化以及“148”等站点发展策略,鼓励核心区依托轨道的紧凑型城市建设,外围依托 轨道站点开发,强化轨道与慢行交通耦合,形成公交主导的绿色出行方式。从“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建 设步行和自行车友好的生态城市,为中国城市进行特色 TOD 发展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3.
深圳是中国年轻的大城市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深圳速度”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但随着人口的逐年增加.经济的日益发展.深圳交通供需矛盾日益加剧传统交通方式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交通问题严重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实现建设国际化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深圳制定了构筑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发展的重点。由于轨道交通造价高昂(地下线每公里5亿元左右,地面线每公里2亿元左右),筹集建设资金成为制约轨道交通发展的首要障碍。为了拓展资金来源,提高建设、运营效率,一些国家或城市在传统的“国有国营”模式的基础上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融资渠道、建设和运营环节进行了一定程序的改革、建立多种收益模式,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纵观世界各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历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而在公共交通中.发展大容量、无污染,高效率的轨道交通正日益成为世界性大城市交通发展的首选模式。可以预料到.城市轨道交通也是我国解决大城市长期交通堵塞.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和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城市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大量流动人口涌进城市,人员出行和物资交流频繁,交通需求急剧增长,城市交通面临着严峻的局势。当前,中国大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堵塞的现象,交通不畅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7.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将城市形态分为:放射形.卫星城、线形城市、棋盘形城市、其他格状模式、巴洛克轴线系统式样、花边式城市、“内敛式”城市、巢状城市等多种类型。一般说来,在从城市边缘到市中心去的旅行时间就是居民单程出行可能承受的最大旅行时间.城市的半径往往等于居民在一小时内所能到达的距离。例如在古罗马.步行为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其城市半径仅为4公里:在19世纪的伦敦.出行靠公共马车和有轨马车.  相似文献   

8.
带形城市由于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城市空间布局及发展受限,城市用地与交通之间的矛盾尖锐,市区交通拥堵问题严重,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为解决当前带形城市交通发展难题,应当在带形城市规划建设中引入以城市轨道交通引导的TOD发展模式,制定城市发展主轴,以城轨站点为中心开发周边土地,建设良好市区环境,有效拓展城市规模。城轨交通TOD模式能以自身优势破除城市交通发展难题,改善城市结构布局,为调整市区土地结构提供机遇,是带形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以兰州市轨道交通2号线为例,结合TOD理论,提出规划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导致车辆增多,给城市带来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世界上不少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乘车难”和“行路难”的问题,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缓解交通拥挤、是当前世界大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公共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承载工具,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更大的活力。呼啸而驰的地铁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不仅记录了城市在科技的推动下飞速发展,也见证了行色匆匆的人们的流转与变迁。有人说,地铁展示了都市文化、折射了城市精神、促进了城市发展、提升了经济指标,这无疑是一趟“开往春天的地铁”。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河内市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历程,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和发展战略,通过研究河内城市公共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城市机动车爆发现象,提出建设城市交通一体化体系,实现轨道交通和其他交通方式衔接的“门到门”模式.要重视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特别是轨道交通建设.从符合河内城市交通方式的视角看,应把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的基础层次,加强“门到门”的换乘出行,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包括轨道交通)和慢行交通(步行加自行车)的衔接.  相似文献   

11.
徐虎 《中国铁路》2002,(10):46-48
分析济南铁路局客运公司青岛分公司一体化管理和客车提速给客车运用及检修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客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北京铁路局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研究并实施了“旅客至上”的铁路客运经营管理新模式,文中阐述了该模式的研究背景、结构、实施措施,以及实施后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3.
介绍秦沈客运专线客运广播系统的主要功能、工作原理、系统构成和控制管理软件的功能组成.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与航空出行总费用对比的方法,研究长距离客运专线列车票价制订问题.旅客选择出行方式的依据是所花费的广义费用最小,给出广义费用的计算方法.以航空出行总费用为标准,推导出长距离客运专线列车票价计算公式.以京广客运专线为例,分别计算夕发朝至、朝发夕至列车的参考票价范围.计算结果表明:以航空出行不住宿时总费用为标准,夕发朝至、朝发夕至列车的票价范围分别为1 193~1 962元、1 022~1 79l元;以航空出行住宿时的总费用为标准,夕发朝至、朝发夕至列车的票价范围分别为1 343~2 212元、1 172~2 041元;夕发朝至列车比朝发夕至列车的定价空间高10%;夕发朝至列车单位价格范围可达到目前动车组的1.5~2.8倍.  相似文献   

15.
客车舒适度的评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铁路的大幅度提速和高速铁路的兴建,铁路将成为人们工作和出游旅行的首选交通工具。为确保铁路“安全、经济、快捷、舒适”的特点和优势,研究提高客车舒适度是必须的。本文介绍振动舒适度分类及其评定方法。并提出我国旅客列车提速中采用舒适度评定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我国铁路旅客服务信息系统的现状,对客运专线旅客服务信息系统进行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7.
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通过分析铁路客运专线的相关收益及费用,从铁路运输企业和旅客两方面的利益出发建立了客运专线相关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优化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求解方法。所提出的换乘多种类别列车的疲劳恢复时间计算公式、不同消费层次选择不同类别列车的思想、列车开行数量的计算式、列车的吸流原则、确定列车类别的动态规划方法等都贴切反映了铁路客运组织和客运市场的相关规律。该方法在客运专线预可行性研究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求解路网规模为60个车站的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仅需100s左右时间,并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的铁路客运线路示意图在铁路大发展和旅客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旅客出行的需要。从以旅客为本的营销角度出发,综合运用人因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和图论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分析设计,绘制出到2020年规划的全新版本中国铁路客运线路示意图,并可以此为基础设计系列图形,对铁路客运线路示意图做系统的改进设计,使之成为中国铁路标识体系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19.
铁路客运专线的客运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路客运专线建成后,其运量主要由趋势客运量、转移客运量和诱增客运量3部分组成。以陇海线郑州西安客运专线为例,指出在转移和诱增客运量预测中应注意OD调查的准确性、服务特性的拟定和模型参数的标定。同时提出客运量分配时应注意的几个原则,以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客运专线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研究,对了解旅客的实际出行需求状况,科学地制定客运专线运输组织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在考虑影响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模拟了旅客出行的选择过程。利用非集计方法,构造了旅客出发时刻和运输方式选择行为的双层巢式逻辑决策模型,并对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进行分析。在大量问卷调查基础上,收集了石太客运专线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叙述性偏好和显示性偏好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工作。利用最大似然法,对模型的上下选择层的参数进行估计。根据回归得到的参数,分析了当城际之间的客运通道引入客运专线时,旅客的个人社会经济因素、时间因素、运输方式等属性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