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建立了防扭拉杆在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频率计算中的模型,推导了其等效刚度的计算公式.该防扭拉杆静刚度的公式计算值、有限元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对比验证了所推导计算公式的正确性.以一具有防扭拉杆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例,利用ADAMS软件和所计算出的防扭拉杆等效刚度对其固有频率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和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防扭拉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吕兆平  杨晓 《汽车工程》2011,33(7):581-585
以某一微型车动力总成3点悬置系统为例,针对汽车的28种载荷工况,对动力总成的质心位移和各悬置点的位移与反力进行了计算,并论述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非线性刚度的设计思想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车型系列中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固有特性优化和位移控制为设计要求,以悬置的静刚度和安装位置作为优化变量,提出了在共用一套结构相同的悬置基础上的车型系列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特性的优化方法.论述了车型系列中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位移控制设计思想,以车型系列中质量最大的动力总成作为基准,设计各个悬置的力-位移特性曲线,然后对其它动力总成悬置的位移进行核算.最后给出了一计算实例,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同一套结构的悬置在车型系列中各动力总成上均能获得良好的固有频率分布,同时能满足在不同行驶工况下,各个动力总成的位移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单摆式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抗扭拉杆的不同设计对整车噪声和振动水平以及驾驶平顺性的影响分析,总结了单摆式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抗扭拉杆的设计原理,并在某车型上进行实际应用,提高了该车的NVH性能和驾驶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动力总成位移计算方法的基本原理,并以某款轿车动力总成3点悬置系统为例,结合具体设计实际,论述了动力总成的悬置系统匹配、质心位移计算和包络的构建等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因距离过小而导致的运动干涉问题发生,对于动力总成悬置的设计和机舱的布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动态特性及悬置系统振动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对汽车的NVH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论述了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中的橡胶悬置、液阻悬置、半主动悬置和主动悬置的静态、动态特性,探讨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设计方法及隔振设计的5个方面(建模;振动频率和解耦率的优化;动力总成的位移控制;低频大振幅激励下,动力总成的振动控制;隔离发动机的激励传递给车身或副车架),从而降低转向盘的振动和减少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7.
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位移控制设计计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论述了动力总成位移控制设计的一般原理。以一轿车动力总成4点悬置系统为例,针对汽车的一特殊行驶工况,对动力总成的质心位移、悬置位移和支承点反力进行了计算。文中论述的动力总成位移控制的设计思想和计算方法对汽车动力总成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一轿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计算该模型的刚体模态,并在整车状态下进行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及车内方向盘和座椅导轨的振动测试。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分配刚体模态频率和提高刚体模态解耦率对整车NVH性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国产轿车,在建立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进行解耦特性分析;综合考虑实际车辆生产与制造工艺及成本等因素,通过调整和优化动力总成悬置的位置参数或刚度参数,有效地改善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解耦特性。  相似文献   

10.
发动机悬置设计中的动、静刚度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发动机动力总成悬置的动、静刚度参数及其在悬置匹配中的应用技术进行理论和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动力总成悬置匹配计算中关于动、静刚度的选取原则:计算静变形时采用静刚度;计算刚体模态时采用动刚度;计算动力总成关键点位移量时宜动、静刚度同时采用.指出,不同承载状态下动刚度值主要受频率、预载荷和动态载荷幅值3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