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针对长途旅游、公交客车车厢内空气质量较差,有损乘客身体健康的现状提出了创新的解决方案;该方案通过多重空气净化和任意比例引进新风,有效提高了客车内部的空气质量、乘坐舒适性,而且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2.
重庆车辆检测研究院(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试验室,是通过CNAS认可的专业试验室,主要开展客车、校车以及乘用车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还可以按照企业标准及试验方法进行相关检测工作。试验室拥有从美国安捷伦公司进口的7890A-5975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Y-8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  相似文献   

3.
针对车内空气质量不佳的现状,结合国内外相关法规政策及措施,分析了影响客车内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由国家引导、行业主导、社会全员参与的理念,采取了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将环保性作为正向开发的关键指标等手段,最终达到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客车内部局部区域的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性。评价空气质量的单位为olf和decipol。应用气流分析软件PHOE-NICE,可以计算几种进、出气口位置情况下的客车内部的气流、温度及污染浓度的分布状况。文中还对速度场、温度场和污染浓度场进行了测试和比较。通过对这些结果的分析,可以选择最优的方法来寻求空气质量和热舒适性都是最佳的车内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5.
针对GB/T 17729—1999长途客车车内空气质量要求的有关规定,运用现代控制技术,设计了一种自动控制换气系统。通过一系列的实车试验验证。证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并已在国产豪华客车上装备使用,有效提高了客车的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们对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越来越重视,车厢内空气质量的改善成为客车设计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简要介绍高档大客车独立新风系统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7.
从深入了解车内污染源及相关法规,建立企业标准进行摸底检测,对零部件环保性进行优化和管控,加强材料和整车环保性验证等几个方面探讨客车内空气质量管控体系的搭建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人体对空气质量的需求以及人体缺氧表现的论述,提出在不同空气缺氧环境下安全作业的时间,又通过对封闭实验室的换气实验,提出换气效率概念以及对密闭式客车车厢应设换气系统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污染程度也在不断增加,空气质量大不如前,这个问题已经得到政府与市民的高度重视:因此,政府不断出台政策,限制污染物的排放,这其中也包括公交客车的排放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客车作为公路客运的主要交通工具,人们对其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其中整车防尘密封是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车内的空气质量和视觉效果。整车防尘密封的问题解决得不好,车厢内的粉尘浓度就会超出标准,给乘客和驾驶员造成不适。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分析各相关部位的结构,找出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这里以总装车间的密封工艺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Ventilation system in a bus is employed to provide good indoor air quality and thermal comfort for passengers. Poor ventilation system will increase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air contaminants which could affect the passenger’s health. The presence mixing ventilation system used in many buses is not efficient in removing the air contaminants from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using different ventilation setups on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gas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inside a passenger compartment of a university’s shuttle bus. The goal is to find a suitable layout of the air supply diffusers and air return grilles that would lower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contaminants inside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Field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quantify the concentration of gases (carbon monoxide, carbon dioxide and formaldehyde)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PM1, PM2.5 and PM10). The measurements were done at the front section of the bus compartment, close to the front door. The data were acquired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and evening hours during a clear and sunny day. The bus travelled along an in-campus road with no passengers. A simplified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the bus compartment was developed using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oftware. Flow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to predict distribution of gas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concentrati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 carbon monoxide, formaldehyde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obtained from the field measurements were used as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for validating the computational model. A parametric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identify a suitable layout of air supply diffusers and air return grilles that would lower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the air contaminants. Two types of ventilation systems were considered namely a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and an underfloor air distribu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derfloor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is more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of gas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s inside the passenger compartment compared to the displacement ventil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发动机舱存在过热现象,应用CAE技术对整车在怠速时的机舱内空气流动状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在散热器、冷凝器及风扇处存在回流现象,经过排气歧管的气流因其它部件遮挡而流向右大灯,且排气歧管温度很高,相当于对气流进行加热,造成右大灯温度过高。文章通过设置导流通道来增加进风量和减小回流,改善了发动机舱内的空气流动状况,因此,该方案是有效可行的,指出通过对发动机舱进行冷态的模拟仿真并辅助一定的实践经验完全可以解决好发动机舱过热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家用车已经越来越普及,有些家庭甚至拥有好几辆家用车,车子在为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车内的空气质量,调查显示所有家用车内空气都存在VOC浓度超标的情况,在静态封闭的情况下,久而久之会对乘车人员造成致癌风险。改良VOC是提高材料环保指标的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家用车内空气质量的VOC及气味评价作出实验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汽车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以及国内外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法规的状况;提出我国应尽快对车内空气质量实施国家强制性法规、政策、标准等管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客车空调在满足驾乘人员舒适度的同时,其运行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也影响客车的舒适性。本文就此加以论述,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航空运输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克服传统城市候机楼在服务范围有限、成本高和选址难度高等弊端,提出1种基于市区移动站点(UMS)的航空旅客行李值机服务模式。UMS基于乘客的实时位置分布差异来动态调配移动站点在城市的位置,因此需要解决UMS站点布局优化问题。综合考虑乘客到服务站点的平均路径长度和乘客最大可接受距离等2个重要指标,基于服务站点位置、不同时段的客源分布和站点的最大服务容量等限制因素对2个重要指标进行约束,建立基于路网的UMS布局优化的数学模型。为满足UMS服务模式对优化运算时效性的严格要求,提出1种混合智能优化算法,采用涟漪扩散算法(RSA)求解乘客与UMS站点多对多路径优化问题,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AGA)高效优化UMS位置分布。以天津城市路网的实际案例与随机生成测试案例对市区移动站点和城市候机楼2种模式的各服务时段的服务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在相同站点数量的情况下,乘客到服务站点的平均路径长度比城市候机楼模式减小30.9%,超出乘客的可接受路径长度比城市候机楼模式减少43.7%;UMS位置分布优化使用混合算法(RSA-AGA),其平均计算时间为377 s,比城市候机楼模式所需的平均计算时间减少了41.2%;UMS服务模式在不同站点数量和随机生成测试案例中,各项优化目标均优于城市候机楼模式,更符合乘客的实时需求,验证了UMS运营模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在整车开发设计初期,发动机舱内的流场分析是机舱零部件布置和优化的重要手段。文章利用STAR—CCM+软件对某轿车在概念设计阶段的发动机舱流动进行了模拟仿真,获取了其发动机舱内流场特性,指出了阻碍流动的回流、阻滞区及漏风位置,进一步提出了优化机舱内流动的改进方案,通过流场分析辅以经验设计,为发动机舱后续的布置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协同决策机制下航空公司时隙分配优化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航空运输系统涉及空管、航空公司与机场三方面,但是目前解决不正常航班却单纯依靠空管。而这种方式无法达到减少旅客延误时间的目标。文中研究在协同决策机制下,航空公司根据航班旅客特性自由指派航班时隙的方法问题。建立了一种航班时隙指派模型,针对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启发式算法。通过实例证明了采用该方法可以减少旅客总延误时间,同时还说明了航空公司参与时隙分配决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京津都市圈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昕  吴永平  付鑫 《公路交通科技》2006,23(10):155-158
区域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特征是研究空间运输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都市圈出现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路交通为主体,支线航空为补充的综合快速客运系统格局,分析了都市圈空间运输联系的基本特征。在京津都市圈现有的区域性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基础上,通过对其各主要城市之间的客流量的分布状况和运输联系强度,并利用非均衡系数、集中度、公路旅客运输联系强度3个指标来分析京津都市圈空间运输联系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京津都市圈空间运输联系指向于北京和天津两个中心城市,并且各城市客流分布不均衡。  相似文献   

20.
由于雨刮臂摆动频次与导水槽及空调外循环进风口结构不匹配等因素,部分车型在淋雨工况下,有水滴甚至水流沿空调进风口进入空调系统,导致空调出现异味,甚至有水渗漏进入乘客舱,出现严重的感知质量问题。采用 SPH 方法,考虑雨刮臂运动、车身姿态及气流效应工况下,借助 PreonLab 软件仿真,复现某车型淋雨场景下的水管理质量问题,通过在空调外循环进风口位置增加挡板,显著减少了溅入空调箱的雨水量,并在实车淋雨试验中得到验证。方法能在车辆开发阶段发现并整改车辆在淋雨场景下的流通路径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可改变目前车辆淋雨场景水管理质量控制主要依托实车测试的现状,也可应用于车辆水管理的其他性能质量的控制,如涉水、雨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