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含蜡原油管道低输量安全运行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内东部某油田的含蜡原油输油管道为研究对象,首先应用PIPEPHASE软件中的黑油网络模型计算出"热力条件允许最小输量"和"管道特性允许最小输量",以确定管道最小输量。然后针对该管道即将进入低输量运行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各种常用保障技术的可行性,并结合经济投入与生产管理2个方面的要求,通过对比优选出含水输送工艺,采用起点联合站掺水输送、终点联合站进行油水分离和污水处理,并扩建污水深度处理站的方案,以确保该管道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2.
国内盛产含蜡原油,研究其常温输送技术,在安全输油、节能降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常温输送工艺的内涵,提出了实现含蜡原油常温输送的技术路线,根据该技术路线,论述了含蜡原油常温输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技术现状,主要包括含蜡原油的流变性、改性机理和方法以及几种主要的常温输送工艺.文中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部分原油管线常温输送...  相似文献   

3.
研究含蜡原油管道的停输降温过程,对确定安全停输时间、提出再启动方案以及制订停输检修计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介绍了利用FLUENT软件模拟求解含蜡原油管道停输降温问题的方法,将双边壁面设为耦合壁面,不需要再单独设定边界条件;将析蜡潜热转化为附加原油比热容,不需要跟踪固液相界面的移动.通过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出任一时刻管道横截面上各点的温度,而且能表现出降温过程中自然对流的变化和固液相界面的移动,使得此类问题的求解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4.
老旧原油管道低输量运行易进入不稳定工作区,存在较大的结蜡凝管和泄漏风险。文中通过分析某低输量不稳定运行管道的压力、温度和流量变化,采取具体应对措施,验证了提高输油温度、添加减阻剂、提高输油压力和启用反输等措施在消减老旧原油管道不稳定运行风险中的作用。最后总结了老旧管道低输量安全运行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具体措施,建议把清管和反输纳入老旧热油管道的生产管理范畴,为老旧管道的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国内外节能技术应用的现状,更好地采用节能技术以不断降低管道能耗,对比了近年来国内外油气长输管道在输送工艺、运行设备及新能源3个方面的各种节能技术。结果表明:油品输送减阻剂技术、含蜡原油降凝剂技术、天然气管道减阻剂技术、输油泵变频调速技术、超声波防/除垢技术以及太阳能阀室供电等技术在油气长输管道上的应用有着明显的节能效果。因此,开发并利用新的节能技术,特别是新能源技术,将是油气长输管道节能降耗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原油通过管道输送具有能耗少、输量大、运费少的特点。含蜡原油在管道输送过程中,蜡沉积会使管道流通面积减小导致摩阻增大,但由于蜡层的保温作用,热损失会减小。以总运行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清管周期与总运行费用之间的清管周期模型。用此模型通过C语言编程确定最佳清管周期,绘制曲线图分析埋地管道地温、日输量、燃料油价格对总运行费用随清管后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低输量输油管道运行风险大,且无法通过调整输送工艺从根本上降低运行风险.降凝剂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文中阐述了降凝剂对原油的作用机理和其在输油管道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了在任丘-北京输油管线开展的降凝剂应用试验,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可以得出:降凝剂改善了油品凝点、黏度等物理性质,降低了低输量管线的运行风险,提高了管线运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低输量下阿独原油管道运行方式,托托站进行了收发球系统适应性改造,阿独原油管道进行了添加减阻剂试验。托托站越站工况下,FLOWCHEM减阻剂减阻增输效果显著,平均减阻率为32%~36%,平均增输率为24%~29%,最大输量达到2 218 m~3/h。分析了目标年输量下阿独管道间歇加剂、托托站越站及无人值守运行的技术可行性,并给出了管道优化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惠安堡-银川长输原油管道于2017年7月1日至8月11日控制每日运行时间输送,但受炼厂恢复生产的不确定性影响,多次调整管道运行方式,保证管线输送平稳。通过控制启停输量,检验了管道的适应性,保证宁夏石化炼厂年检工作,并为"三高"原油长输管道低输量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冬季,鄯兰原油管道计划输量大幅度下调,仅为设计输量的1/4。为避免对泵机组造成损害、提高设备运行效率,提出采用间歇输送方式。根据不同输送方式(连续输送和间歇输送)确定可行的开泵方案,并计算泵机组电能消耗。从开泵数目、泵机组运行时间以及泵效这几方面对不同输送方案的耗电量进行了分析。比选结果表明:采用运行流量1 000 m3/h,单次输送110 h、停输48 h的间歇输送方案所消耗的电能最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原油管道停输再启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实验室内建立了管流实验装置,测定大庆原油流变特性以及进行停输再启动的实验研究。对原油流变特性的测定大多是在旋转黏度计中进行的,而原油在旋转黏度计中是拖动流,在管路中为压力流。管流实验装置测量的原油流变特性曲线更符合实际管道原油的流变特性。分析了停输前流量、启输流量、原油出站温度、环境温度对启输过程的影响。由试验结果以及模拟结果分析可知,对停输过程温度的计算偏低,再启动压力值偏大。对解决东北管网的低输量问题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荆门石化年加工能力的提高,洪荆原油管道的输送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求.为此,在管道中添加了HG减阻剂,以降低管内摩阻压降.通过对沿程水力摩阻损失计算,确定了增输的“瓶颈”管段,选择在洪湖首站出站管道加剂,针对不同加剂浓度,对比输量变化,计算出增输率和实际减阻率.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原有现场工况条件下,加注减阻剂能显著提高管道的输量,并确定了最佳加剂浓度为30 mg/L.  相似文献   

13.
国内原油(包括海洋油田的原油)大都是含蜡黏稠原油和重质高黏易凝原油,这两种类型的原油流动性能差。采用添加降凝剂的方法是改善含蜡原油低温流变特性的途径之一。文中重点介绍了AM(丙烯酰胺)/AA(丙烯酸)/AE(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丙烯酸酯)共聚物型降凝剂的性能,系统研究了聚合体系单体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讨论了共聚物含量对含蜡原油流动性的影响,最后得出添加降凝剂的方法对含蜡原油的输送起到重要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乌鄯线哈萨克斯坦原油外输量增加问题,开展了乌鄯线减阻增输试验。文中介绍了乌鲁木齐首站加剂流程和现场加剂试验方案,对乌鄯线减阻增输试验进行分析研究,降低沿程摩阻,提高管输效率。根据试验结果可知:最优加剂量为10 ppm,在此加剂量下,乌鄯线2台主泵运行情况下加剂增输率为9.52%,3台主泵运行工况下加剂增输率达到28%,最大输量达到1 600 m~3/h,为乌鄯线增输提供了试验数据和依据,解决了乌鄯线哈萨克斯坦原油外输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热油管道的低输量问题,着重从管道的水力特性和热力特性2个方面进行分析,评述了温度和管道摩阻损失随距离和输量变化的情况,总结出管道低输量运行会带来凝管事故、翻越点增多、发生管道超压现象和费用增加等问题,并提出了降低低输量管道不稳定性的方法及具体措施,为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原油管道热运行过程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由热量传递关系导出了原油管输过程各种热量计算公式,研究了输送过程原油损失热、释放热、油流摩擦热及其组成比例与输量或输送速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油流摩擦热并非为输量增大后吨油输送耗热量降低的惟一原因,原油管中通过时间的缩短降低了输送过程单位质量沿线损失热。通过时间缩短且同时摩擦热增大的共同影响是输量增加后热经济性明显提高的主要原因。管道总损失热则与单位质量情况不完全相同,它取决于散热环境和油地温差,优化加热方案并使油地温差维持在合理水平,也可使总损失热随输量增大而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7.
管输原油最低进站温度常用于确定管道设计最小输量,分析管道的流动安全性,一般按照规范执行。但对于高黏稠油,现行标准规范均未明确最低进站温度的取值。因此,以新疆油田6种稠油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稠油最低进站温度确定方法。从原油黏度随温度的递增幅度、稠油拐点温度、稠油活化能递增温度点3个方面分析稠油的黏温特性,通过对比分析,推荐以稠油拐点温度作为进站温度的初始值,再结合正常输送及停输再启动工况的水力计算结果,对该温度进行校核。  相似文献   

18.
介绍的管道工程采用首站开泵一泵到底的常温、密闭、连续输送的输送工艺,根据设计输量和确定的管径,全线只设首、末站两个站场。以淮安-连云港碱厂卤水输送管道为例,对输卤管道工程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重点分析了管材的选取和防腐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为其他输卤管道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显热容方法,建立架空管道停输温降数学模型,利用UFD软件针对典型停输工况进行数值模拟。根据管道内部液相原油平均流动速度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了停输过程中自然对流换热过程的变化及影响。结果表明:从停输至原油全凝过程的后半程,可忽略自然对流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完善了原油相变传热机理,并可为长输管道停输维修时间及再启动条件的确定提供必要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洛线混输中原与进口原油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中洛线混输中原与进口油的合理输送方案 ,在中原油 :进口油 =3∶1、添加BEM - 5P降凝剂 5 0× 10 - 5的工况下 ,对加剂混合原油的流动性进行了跟踪测试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过泵剪切对加剂混合原油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