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朱向  刘明璇 《综合运输》2023,(6):148-152
在经济“双循环”发展、湖南获批自贸区并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处于业务加快增长阶段的湖南省空港物流面临升级换挡的要求,夯实企业发展基础、打造高效协同的航空联运业务体系,是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区域经济发展拥有的资源条件与现实状况,从支持区域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消费升级、推动区域贸易发展和提升供应链韧性的应急物流发展等方面,全方位构建湖南空港物流联运业务体系,明确了相关业务模式组织形式、实施目标及路径,为促进湖南空港物流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世界经贸格局走向环印度洋时代,中国贸易格局发展巨大变化,组织模式转向"枢纽-网络"结构,为南宁发展带来难得机遇。首先,基于规划和交通视角,分析历史演变、新兴趋势和南宁机遇,重新识别了南宁枢纽在航空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分拨中心、联动珠三角与东盟之间的专业化功能组织平台、北部湾航运中心核心区等方面的战略价值,凸显枢纽独特性和相对优势。然后,梳理南宁区域交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挑战,对照目标明确短板。最后,提出"空港引领、区域联动、海陆一体"的区域交通发展策略,支撑南宁构建面向东盟的综合门户枢纽。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期间,青岛将以构建海港、空港和陆路三大物流系统为主线,优化物流发展布局,重点推进物流集聚区建设和定向招商。  相似文献   

4.
统计资料表明,从原料到成品,生产往往只占10%时间,其他90%的时间都可能浪费在各个环节的物流过程中,但这样的情形在苏州工业园区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苏州没有海港,没有机场,发展物流产业"先天不足",然而这并不妨碍苏州成为江苏省的重要国际物流转换枢纽,周边的海港如上海港、宁波港,空港如虹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分析了京津冀海港、空港、陆港协同发展的背景,研究了京津冀"三港"协同发展的条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京津冀"三港"协同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空港经济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一种区域经济形态,近年来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明确不同地区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效应的差别,以长三角七个典型城市为例,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对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两者之间的脉冲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的空港经济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效应不同,应认清空港经济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区域经济带动作用的不同之处,找出制约空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为制定不同地区空港经济的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航  黎婷 《综合运输》2022,(3):90-94+125
为了加快长三角地区实现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建立长三角临空经济区联盟,打造未来世界级别机场群。本文针对2018年长三角地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航空物流效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进行横向对比测算,实证结果显示,作为国内主要的航空货运枢纽区域,长三角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杭州和南京均处于DEA有效,宁波航空物流处在增长阶段,上海虹桥航空物流需要转型升级,协调上海两机场功能定位。最后从加强机场管理与资源配置、航空物流新业态融合与政策支持、发挥长三角空港示范作用与发展高质量航空物流三方面给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三峡枢纽港13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核心港白洋港正式开港运营,可推动港口物流与保税物流、航空物流、智慧物流形成联动。三峡枢纽港是湖北宜昌港口集群的统称,今年计划实施重点项目34个,总投资近200亿元。此次集中开工白洋港二期工程、白洋港疏港道路、三峡航运大厦等13个项目,总投资60亿元。这些项目建成后,对于进一步增强三峡枢纽港整体功能,完善三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能力,推动宜昌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京津冀协同"和"区域港口一体化协同"的"双协同"背景下,通过对唐山港集装箱业务发展现状进行评估,全面分析了唐山港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和存在的短板。从腹地的协同基础、树立区域整体服务品牌的协同述求和拓展多式联运业务的协同优势等角度,阐述了津冀港口群协同发展集装箱的动力来源,明确了唐山港的集装箱业务应立足于承接区域特色物流服务、延伸港口服务腹地和升级物流服务类型等发展路径。最后,从融入津冀港口群统一平台、积极策划内陆铁路运输组织、优化集装箱专用码头铁路集疏运条件等角度,提出了促进唐山港集装箱业务转型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是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后的第三个经济发展引擎,但该区域航空物流的发展较为落后,尚未形成一体化的航空物流体系。区域内首都机场对航空货源的吸附效应极强,对区域航空物流产业的发展较为不利。为疏解首都航空物流功能,促进京津冀机场群协同发展,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研究了天津疏解首都航空功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打造航空物流生态系统、完善生态系统关键要素是天津发展航空物流产业的必由之路,并从提升通达性、降低成本及拓展货源等方面提出了天津疏解首都航空物流功能的具体路径及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可以为天津发展航空运输产业、打造国际航空物流中心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学习德国物流业发展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特别是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以及为物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于2018年9月9日—22日组团赴德国汉堡、纽伦堡执行"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与多式联运体系建设"培训任务。通过对德国物流业总体情况、运行模式、发展趋势以及物流园区规划建设等方面的调研、实地考察及系统总结,认为德国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多式联运体系十分完备,物流运作效率和社会化水平较高,为制造、商贸等产业发展以及城市运转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出加大对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的规划引导和支持力度、着力破除多式联运发展瓶颈、高度重视物流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加快发展智能物流和绿色物流、加大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等启示。  相似文献   

12.
提升国际陆港物流集成力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物流集成理论认识国际陆港形成、发展机理,指出通过提升海港与陆港物流集成引力,选择和培育物流集成体,提升陆港物流集成力;依托陆港构建有效的报关-通关、多式联运等联接键发展内陆外向型经济,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航空物流是支撑国家战略发展的重要产业,优化其空间结构对区域航空物流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长江经济带30个地级市(州)为例,基于改进熵权法、修正引力模型及社会网络分析法对长江经济带航空物流发展水平、空间网络结构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9年长江经济带航空物流发展水平呈现出“长江经济带中、下游强、上游弱”的空间分异态势;整体航空物流网络呈现“东密西疏,东强西弱”的空间格局特征并存在一定的质量效应,网络逐渐趋于稳健化和复杂化,但仍存在不均衡现象;航空物流网络中各节点等级鲜明,核心节点中心化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大通道是以辽宁营口和山东潍坊为重要节点,以营口港和潍坊港为支撑依托,连接两港,辐射东北、华东、华北等区域的物流通道,也是第一条跨渤海湾的陆海铁联运货物滚装物流通道。"辽鲁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以下简称"大通道")是辽宁与山东及环渤海湾省份加强区域社会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合作项目,旨在充分借助辽鲁双方以及环渤海湾区域交通运输优势资源,拓展集装箱和大宗散杂货物运输市场,致力于在东北地区国际口岸开展陆海铁多式联运,形成环渤海湾的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促进环渤海湾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内涵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区域物流系统内涵,分析了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构成及其之间的协同关联,构建了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层次,探讨了区域物流系统协同效应,并提出了区域物流系统多主体协同发展目标和运行机制,为促进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自2017年十九大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来,重庆根据中央部署,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初步成功。在这一过程中,发现航空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为了研究重庆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性,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重庆市2008年至2018年GDP、航空货邮吞吐量等指标进行代入计算。结果表明,重庆航空物流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较高的协同性,且呈现上升趋势,但由于航空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有效协同发展程度波动较大。结合重庆市实际情况,以资源配置优化为侧重点,提出提高二者协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物流建设 ☆中国第一个空港国际物流区——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区开工建设,物流区总投资30亿元。 ☆中国最大集装箱流转中心——上海港集装箱浦东物流转运中心正式动工兴建。 ☆中国黄河流域最大的粮食接卸基地——青岛港一、二码头连体改造暨散粮储罐工程竣工投产。 ☆中国东北建成粮食智能化运输系统,它利用互联网、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技术,覆盖东北三省公路、铁路、航空、港口联合运输。 ☆总投资约7.7亿元的大规模物流中心——中原物流中心在河南洛阳动工兴建。 ☆西北地区最大的航空货运中心近日在西安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国内外对于机场及空港所谓经济引擎和新动力源的提法,以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为分析对象,探究了以机场为平台的航空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前向推动和后向拉动作用,和航空运输有效需求诱发的引致效应,以及航空运输业与外贸、旅游等产业互动引发的催化效应,并且综合测算出航空运输业对国民经济整体的投入产出比。通过以上分析,验证了关于空港城作为区域经济引擎和机场作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相关提法的合理性。最后,根据分析结论,针对发挥机场平台下航空运输业作为国家发展新动力源的作用,提出了系列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9.
秦岩 《综合运输》2009,(12):40-42
综合运输是航空物流发展的基础,综合物流和航空物流服务是对交通运输发展的升级。本文在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陆空相连的航空物流网络系统,积极发展多式联运、航空物流业,加快综合运输的组织管理系统的建设等建议和措施,在加快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同时促进航空物流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互联网思维带来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盈利模式新变革日前,由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陕西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和海南省交通运输厅共同承担的交通运输部建设科技项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通过验收。该项目通过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现状、需求、建设运营模式和诚信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和实验,提出了"空中物流港"的建设运营模式,将互联网思维引入物流信息化领域。项目以移动客户端APP为主要形式,通过GIS、LBS以及SNS等多方式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聚集司机客户形成规模,从而与通信运营商、保险、加油站等合作,以优惠办理加油卡、合约机销售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