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生活性服务业科学合理的配置可为市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环境.依据2019年兰州市四区兴趣点数据(POI),利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函数、局域Getis-Ord G~*指数,探究兰州市生活性服务业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兰州市生活性服务业集聚程度明显,整体具有"东密西疏"不均衡分布特征;不同类型生活性服务业分布特征各异,呈现"单核心"、"双核心"、"多核心"的分布特征;不同区域生活性服务业分布特征差异明显,城关区生活服务业态齐全,七里河区主要以医疗保健、批发零售、绿地广场为核心,安宁区主要以科教文化为核心,西固区主要以餐饮住宿、居民服务、批发零售为核心;地理环境、城市发展历史、商圈引力、政策导向、交通便捷程度是影响兰州市生活性服务业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9):200-201
在归纳总结山地城市特征、布局形式和山地城市路网规划原则的基础上。以兰州市区为例,从讨论兰州市区地形形态对城市道路交通的影响入手,分析研究了兰州市区道路网普遍存在的道路交通问题。最后结合兰州市区路网存在的问题和山地城市路网规划理论,提出了今后兰州市区道路网规划应主要考虑的一些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把握北京城市职住空间演变特征、理清轨道交通发展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结合国际城市的发展路径,基于北京城市人口经济普查数据和交通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手段和潜力模型,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和就业可达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城市人口在中心城区聚集和向近郊区扩散发展的双动力态势正在形成,职住分离的程度继续加深,远距离通勤出行比例逐步提高;城市就业增长呈现出规模扩大与空间结构调整的双驱动模式,就业多中心格局已经确立,通勤交通流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就业中心对其相邻街道及居住组团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行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就业可达性,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基于城市研究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的断裂点理论,以兰州都市圈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对《甘肃省城镇体系规划(2013~2030年)》提出的兰州都市圈空间结构进行定量优化.首先,利用断裂点理论得到兰州中心城区到周边8座相邻城市的断裂点位置,然后连接各断裂点确定兰州市的引力吸引范围,再分别计算周边8座城市对兰州市的空间辐射强度,并依据兰州市城市吸引范围与已规划兰州都市圈范围不重叠区域的面积大小以及形态走势,分析兰州都市圈空间向外拓展的主要发展趋势,最后,根据兰州市引力范围与都市圈空间发展趋势的趋同特征,提出了兰州都市圈空间结构优化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对城市移动轨迹进行深入挖掘,有助于更加精细地理解城市空间动态交互特征. 以兰州市出租车GPS轨迹为基础,采用栅格方法,分析城市栅格空间的交通出行量. 以栅格为节点,以交通出行量为权重,建立动态有向加权复杂网络. 采用Infomap 算法识别城市社团结构,研究兰州市城市结构的时空演化特征,并对城市社团识别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表明,休息日和工作日城市动态时空交互存在明显差异. 工作日的城市空间交互距离和范围较大,空间交互更加紧密;休息日的空间交互范围相对较小,分裂程度较大. 高峰期和非高峰期城市空间交互也有不同,城市空间交互随时间动态变化. 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管理城市,商家运营和居民出行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阶段和重要环节。本文以兰州市幼儿园数量、在园人数、居住用地以及居住小区为基础性数据,运用核密度、克里金插值以及源点OD成本矩阵,分析幼儿园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与需求主体的空间匹配性。发现:(1)整体幼儿园空间分布呈现向心集聚态势,空间结构上呈现出"带状多中心"多层次的圈层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并存在"公办少民办多"的数量特征和空间分异特征。(2)通过幼儿园的空间布局与居住用地和居住小区的匹配性分析,发现兰州市幼儿园空间配置整体较好,但也存在部分区域还不够合理。较好的区域主要分布各在行政区的核心区域,较差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城乡结合部,城市核心区域存在少量的服务"盲区"。  相似文献   

7.
基于海口市城市街区路侧空间的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使用特征,从人性化、精细化、标准化角度提出路侧空间设计方法。首先,从街区特征、设施特征、交通特征等方面分析问题成因,提出统筹红线内的路侧带与红线外的建筑前区,减少路侧空间使用功能重叠的基本设计思路。其次,对路侧空间进行了功能细分和界定,研究了人行道、绿化带、建筑前区的宽度计算方法、功能布置要求和设计要点。最后,采用现场调查数据测算人行道宽度,对人行道和路侧带宽度进行分区分类设计,将绿化带与附属设施协同设计,创新提出了功能性内侧绿化带,弹性考虑建筑前区内机动车停放需求,研究了停车区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超高层建筑气动噪声产生的机理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大涡模拟,在大气边界层内求解超高层建筑绕流场,结合FW-H (Ffowcs Williams-Hawkings)方程的声类比法进行了超高层建筑周围声压场的数值模拟. 研究发现:超高层建筑每个面均是偶极子声源,气动噪声是由建筑表面的偶极子声源产生,且受建筑表面风压主导,顺流向和横风向的脉动压力分别主导相应方向的声场辐射强度; 气动噪声沿高度方向先增大后减小,在0.7倍建筑高度附近噪声达到最大值; 在相同高度和离建筑表面相同距离的不同空间点,当空间点面对建筑迎风面时总声压级最大、背风面次之,侧风面最小; 随着空间点与建筑距离的增大,空间点总声压级快速衰减,且横风向较顺风向衰减更快. 研究认为:大涡模拟和声类比相结合的方法能合理预测超高层建筑的气动噪声;优化气动外形,降低建筑表面风压是降噪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9):213-214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数据源可以用来研究居民的出行特征。本研究通过首次采用建筑停车场的车牌识别数据研究不同建筑业态吸引客流的出行时间特征、来源地空间分布情况、出行平均时耗等内容,从而为城市空间功能布局规划、停车场规划、停车场周边道路交通改善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兰州市城区近期地表面沉降状况未知并且监测手段较少的情况,采用SBAS-InSAR技术对兰州市城区2017-2020年间地面状况进行沉降监测,并利用统计分析法、SDE法、时序分析法等方法对沉降量大小、沉降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沉降驱动力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兰州市城区大部分区域发生了沉降,但沉降速率均较小.榆中县沉降区域最多,恒大山水城附近的物流园以及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附近平均累计沉降量较大,地质灾害防治部门应加大对上述区域的监测.2)兰州市城区地面沉降重心向黄河北岸移动,在西北-东南方向上有明显的方向性,沉降速率与累计沉降量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3)土体类型、建筑和施工等工程效应以及降水量是影响兰州市城区沉降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1.
卓曦 《交通标准化》2013,(23):77-79
为剖析衔接区域交通空间资源对城市干道的交通影响规律,分析干道衔接区域的土地利用、路网结构和信控交叉口等交通空间特征,探讨了条带状用地与聚集式用地特征,阐述了路网等级体系、密度与微循环系统设置状况,给出了信控交叉口位置、单点与联动配时策略,有利于城市干道交通出行规律研究与交通管理措施制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各城市公共自行车规模快速扩张,开展其服务特征的分析和评估对优化系统有重要意义。以杭州市为例,抓取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规模、分布与运行状态等开放数据,通过城市间以及城市内部片区间的横向比较分析其服务特征。总体上杭州市公共自行车服务覆盖水平较高,各片区(除部分外围组团外)均注重对于居住区的覆盖;相比其他城市,租赁点布局更密、覆盖更广、规模更大。各片区系统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和各运营主体的布局策略差异明显。租赁点空间分布特征显示:系统配车数量以及满载率总体合适;可借车辆数在空间上表现为"分散—聚集—分散"的时变特征,聚集区呈现"一核多心"的等级化特征。租赁点分时状态特征显示:超过50%的租赁点接近饱和或空缺状态,且在集聚区内小范围集中。  相似文献   

13.
多层网络(Multilayer Network)是国际研究领域正在兴起的概念,着眼于以不同准则叠加聚合的互补性网络的系统特征和影响力.以全球物流枢纽城市为研究对象,在构建海运、空运、物流企业组织及国际贸易网络的基础上,借助Gephi分析工具,试图从网络结构特性及节点物流运行能力揭示多层物流网络的复杂性特征,实现网络聚合并运用t-SNE与聚类算法,评估城市发育水平并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物流网络表现出显著的小世界及无标度特性;呈现以“欧洲西部-亚洲东部及南部-亚洲西部-北美洲东部”为核心的菱形空间结构;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层级性,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具有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探索扬子江城市群交通需求及空间联系结构特征,为综合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和管理提供基础。基于高速公路断面流量数据及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建立了OD反推模型,结合产业GDP、人口数等要素,揭示扬子江城市群交通需求特征;运用位序-规模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网络结构分析方法探究各城市在城市群体系中的地位、城市群空间联系结构等。研究发现,各城市交通量与城市GDP显著相关,客货车流量与第二产业值呈正相关性;扬子江城市群整体发展较为均衡,网络流量分布均匀,呈现无层级结构,货车流量比客车流量分布更均匀,城市节点流量的流入、流出基本无方向性差异。苏州在城市群交通网络中的核心地位突出,南京、南通、常州和无锡的地位也较高。  相似文献   

15.
城市快速公交网络性质研究对其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复杂网络理论研究领域由传统的轨道交通扩展到整个城市快速公交,并针对L空间度值物理意义模糊、路径选择实际意义匮乏等缺陷,提出了新型S空间模型构建方法.以常州BRT系统为例,采用新型建模方法,用计算度值、聚类系数、路径长度等特征指标分析了城市快速公交网络整体性能.继而采用效益费用比指标,比较其各支线优化方案效用,为资源限制条件下支线优化方案的选择提供建议;最后通过比较城市快速公交骨架网络及常规公交衔接下的快速公交网络的鲁棒性,验证了城市快速公交与常规公交一体化衔接规划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安宁区的交通由于其带状地形的特点而受到严重制约,在分析快速公交系统特点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较的基础上,说明兰州市发展快速公交的必然及其产生的影响,并建立评价指标系统模型,提出快速公交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寻求利用街景数据从人本尺度进行街道空间品质评价的思路方法,研究通过构建步行安全性、街道舒适性、空间交往性三大评价指标,利用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街景图片语义分割,以兰州市城关区街道空间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街道客观空间品质方面:城关区街道空间绿视率以较低水平及低水平分布为主,整体上街道绿视率低;大...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出租车的时空行为特征,采用非负矩阵分解法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出租车行为进行聚类分析.首先划分时空单元,以上客点的时空分布特征表征出租车的时空行为,并构建时空行为矩阵,然后采用非负矩阵分解法进行出租车聚类.最后以广州市为例进行研究,聚类结果表明:出租车受广州市空间结构特征的影响聚成了 4类,而受时间维度的影响较小,但不同时段的行为也有明显差异.4类出租车都形成了明显的围绕区域商业活动中心集中运营的空间行为模式以及调整运营范围以适应不同时段出行活动需求的时间行为模式.研究揭示了出租车的时空行为与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出行活动的联系,能为出租车和城市管理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空间经济学因非现实性假设和数学模型的理论形式被贴上了实证主义标签而遭到批判,其揭示的聚集机制是实证主义的经验规则还是现实主义的深层规律有待考证.本文认为空间经济学聚集机制作为一种具有自组织正反馈特征的生成机制,是一种现实主义的真实机制,不依赖于非现实性系统假设而存在.大量实证研究为聚集生成机制的存在性提供了佐证.逐渐放松中的假设与聚集生成机制的不断结合将增加空间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以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大型换乘站——西关什字站的修建为背景,对兰州市轨道交通大型换乘车站建设情况及周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地下空间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要点、总体布局原则等方面的研究,为兰州市地下空间资源能得到有效的利用提出了相关规划建议,使兰州市地上开发资源较为紧张的局面能够得以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