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以某越野商用车驱动桥设计为例,阐述了驱动桥承载能力的设计及验证过程。驱动桥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接受由变速箱传来的发动机扭矩,再由齿轮系和半轴将转矩传递至轮端,使得车辆可以正常行驶;同时,桥壳承载了来自车身的重力,那么驱动桥就同时起到了承重和承扭的作用;在越野车辆上,驱动桥还要接受来自转向器的转矩,将其转化为轮端的摆动,从而起到转向的作用。因此,越野车驱动桥的设计与普通车辆并无本质不同,但是也有较大的差别,尤其对于越野商用车而言,合理的设计其驱动桥的承重能力,才能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转向驱动桥在整个转向过程中,对双联式万向传动轴运动做了理论分析,主要通过数值方法模拟了其不等速的变化趋势,给出传动轴在给定转角范围内,合理设计内部参数的过程,为双联式万向传动轴设计及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全驱车辆中,万向传动轴作为转向驱动桥中重要的传动件。其保证前轮既能在最大转角范围内任意转向某一角度,并不间断的传递动力。这里介绍万向传动轴的设计校核过程。  相似文献   

4.
分析转向驱动桥中双联万向节转向时传递转速的特性,包括转向时转带的不等速传递及其定量分析、转向时双联万向节的端部相对于与共相配的零部件的滑动量δ产生的原因及大小以有δmax、最小间隙∑min的计算,为设计双联万向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Altair Hyperworks 9.0软件为工具,以及传统理论计算结果,对某型起重机驱动桥壳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驱动桥壳强度满足要求,验证了驱动桥壳设计的合理性,为其它起重机用驱动桥壳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转向驱动桥主销孔和内半轴支承的机械加工工艺方案,分析在不同的机床上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案加工转向驱动桥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全时四驱差速传动装置,是专利权人发明专利的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了10多个汽车发达国家的发明专利。应用此差速传动装置设计出的中央差速分动器,再与中央差速分动器设计出专用前后驱动桥,使汽车在全时四驱状态下转向灵活,在冰雪光滑路面制动不甩尾,燃油经济性及越野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8.
某转向驱动桥桥壳总成在垂直弯曲疲劳试验中,轴头开裂,严重影响该产品的交付时间。为了按期交付客户,节约试验资源,采用有限元分析,对轴头进行优化设计,达到设计要求,为此类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结合当前工程机械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主离合器、液力变矩器、驱动桥、转向离合器和转向制动器等部位的故障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具体措施,为检修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赛欧轿车的前桥既是转向桥又是驱动桥,总称为转向驱动桥;后桥是一个随动桥。前桥与悬架主要由动力传动总成、转向节及轮毂总成、前弹簧及减振支柱总成和稳定杆控制臂总成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后桥与悬架主要由减振器、后桥和后弹簧组成。前后桥与悬架的常见故障都是由于减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市场所用13.7米客车随动转向桥,重点分析随动转向原理,转向半径的减小,锁止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2.
转向前桥在汽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实现汽车转向,而转向角是决定转向前桥性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本文解决了在桥总成装配线快速调整某转向前桥转向角问题。  相似文献   

13.
双前桥转向系统瞬时转动中心理论分析及二轴转角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瞬时转动中心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学公式推导,得出了转动中心位置的一般公式以及一轴、二轴转角关系式。以某车型为例讨论了二轴转角、偏移和转动半径分别在不同双后轴距离处以及一轴不同转角条件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瞬时转动中心不在后二轴中心线上,而是相对后二轴中心向后偏移,且偏移量随后二轴轴距增大而增大;前一轴转角对于瞬时转动中心的影响不大。转向半径随着后二轴轴距增大而增大;当一轴转角较小时,转向半径变化很大,当一轴转角最大时转向半径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14.
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前桥转向机构包含两个独立的转向梯形机构和双前桥间的转向联动机构—双摇臂系统。文中分析了双前桥转向机构应实现的功能、运动规律和与其它系统可能造成的运动干涉,提出了同时保证双前桥汽车车轮转向时做纯滚动和杆系干涉造成的车轮异常磨损最小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参数化分析方法,以基于双前桥转向理论建立的各转向车轮转角范围内所有转角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累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转向杆系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仿真优化所得结构参数表明,该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牵引车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设计,转向器、动转泵的匹配设计,并应用UGNX6软件建立了转向系统的三维模型,对转向系统进行设计校核和优化,设计出性能优越的双前桥动力转向系统。  相似文献   

17.
双前轴平行度双前轴汽车转向系统一个重要参数,本文对目前国内重卡企业双前轴系统调整工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廖红利  杨爱民 《客车技术》2012,(3):29-30,32
详细论了DD32/120系列后桥设计方案,对从动齿轮与桥壳间隙及从动齿轮与主减速器壳前轴承座间隙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19.
双转向轴商用车转向侧滑检测台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的侧滑检测是机动车安全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的侧滑检测台无法适应双前轴车的检测。介绍了双转向轴车的检测原理和实施方案.主要分析了双转向轴年侧滑检测值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和企业检测标准。  相似文献   

20.
The classic two-degree-of-freedom yaw-plane or ‘bicycle’ vehicle model is augmented with two additional states to describe lane-keeping behaviour and further augmented with an additional control input to steer the rear axle. A simple driver model is hypothesised where the driver closes a loop on a projected lateral lane position. The driver can select the preview distance to compensate driver/vehicle dynamics, consistent with the ‘cross-over’ model found in the literature. A rear axle steer control law is found to be a function of the front axle steering input and vehicle speed that exhibits stability similar to a positive-real system, while at the same time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the driver/vehicle system to track a complex curved lane and improving steady-state manoeuvrability. The theoretically derived control law bears similarity to practical embodiments allowing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al value of steering a rear ax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