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媒体之音     
《世界海运》2010,(11):7-7
<正>《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10.2船用中速机中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为提高船用中速机燃油喷射系统性能,减少有害物排放,研制开发一种柴油机中压共轨液力增压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以润滑油作为工作介质对燃油进  相似文献   

2.
介绍柴油机燃油喷射测试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及功能,采用该系统对6L16/24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对比分析不同工况下燃油喷射系统的性能,表明燃油喷射测试系统满足测量精度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改善大功率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性能为目标,创新性地提出180 MPa以上的超高燃油喷射压力。建立包括进气道和燃烧室在内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AVL FIRE软件对仿真模型进行动网格划分,将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嘴内流场计算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对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燃油物性参数的变化以及喷嘴参数对柴油机燃烧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油的物性参数发生变化之后,喷孔内部空化效应的增强有助于油束获得良好的初始破碎状态,雾化效果好,缸内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当喷孔直径增大时,油滴初始湍动能增强,运动发展范围较大,喷油持续期短,后期排放物浓度小;随着喷射夹角增大,缸内燃油与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燃烧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改善大功率柴油机的燃烧与排放性能为目标,创新性地提出180 MPa 以上的超高燃油喷射压力。建立包括进气道和燃烧室在内的三维几何模型,利用 AVL FIRE 软件对仿真模型进行动网格划分,将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嘴内流场计算结果作为边界条件对燃烧过程进行仿真计算,分析燃油物性参数的变化以及喷嘴参数对柴油机燃烧排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燃油的物性参数发生变化之后,喷孔内部空化效应的增强有助于油束获得良好的初始破碎状态,雾化效果好,缸内燃烧过程进行得更加充分;当喷孔直径增大时,油滴初始湍动能增强,运动发展范围较大,喷油持续期短,后期排放物浓度小;随着喷射夹角增大,缸内燃油与空气混合得更加均匀,燃烧性能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船用柴油机电控共轨新技术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阐述了电控共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特点,着重分析和比较了两大主流机型(Sulzer RT-flex和MAN-B&W ME/ME-C).通过与传统型柴油机在性能和结构上的比较,介绍了电控柴油机的优点,并探讨船用柴油机电子喷射燃油系统的运行管理措施,指出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NOx排放可完全符合MARPOL73/78国际防污公约的最新要求,并且能进一步改善船舶柴油机的经济性、可靠性,是船用柴油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冼伟伦  余天明 《船舶》2006,(6):38-40
阐述了电控共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特点,着重分析比较两大主流机型(Sulzer RT—flex和MAN—B&W ME/ME—C)。通过与传统型柴油机在性能和结构上的比较,介绍了电控柴油机的优点,探讨船用柴油机电子喷射燃油系统的运行管理措施,指出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NOx排放可完全符合MARPOL73/78国际防污公约的最新要求,从而进一步改善船舶柴油机的经济性、可靠性。这是船用柴油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MTU柴油机的新型燃油喷射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TU柴油机以功率大、作功能力强、重量轻、体积小、燃油消耗率低、维修简单方便、可靠性高而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最新开发的2000、4000和8000系列柴油机由于采用了新型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其经济性和动力性进一步提高,排放进一步优化,整体性能进一步完善。文中对这三种系列柴油机电子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8.
袁先德  罗运同  王建 《中国修船》2011,241(4):15-18
利用HYDSIM软件,建立了TBD620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仿真模型,对其采用的标准喷油器和专用喷油器在不同负荷工况下的燃油喷射过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研究了2种喷油器对柴油机燃油喷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专用喷油器在低负荷工况下能显著提高燃油喷射压力,改善燃油雾化效果,而在高负荷工况下,两者区别较小。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和在船用低速柴油机上的应用状况,对其在排放方面的优越性进行了评析。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作为一种全新概念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具有高度的控制灵活性,是未来船用低速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党杰 《中国修船》2004,(1):22-23
文章简要叙述了二冲程柴油机共轨燃油喷射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大型低速二冲程柴油机采用该系统后在结构形式、柴油机性能、经济效益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主要优点.  相似文献   

11.
郎克军 《珠江水运》2012,(14):76-77
燃油喷射系统是柴油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燃油提高到一定压力并根据柴油机的发火顺序和负荷大小定时定量地把燃油经喷油器喷射到气缸内进行燃烧.高压油泵是喷射系统中最关键的部件,它的工作情况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正常运转.BOSCHPE..ZWM 170/100 RS 30..系列高压油泵是一系列普遍用于高速柴油机的高压油泵,本文对该系列柴油机高压油泵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以提高故障的排除效率.  相似文献   

12.
电控共轨船用低速柴油机燃油系统的特点及管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此文主要阐述了电控共轨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特点,着重分析比较两大主流机型(SulzerRT-flex和MAN-B&W ME/ME-C),并探讨船用低速柴油机电子喷射燃油系统的运行管理措施,指出电控共轨燃油喷射系统NOx排放可完全符合MARPOL 73/78国际防污公约的最新要求,并且能进一步改善船舶柴油机的经济性、可靠性,是大型低速船用柴油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燃料喷射过程计算和理论分析改变了单纯依赖油泵试验台和发动机试验来选择和研制燃油系统的局面,它正成为研究柴油机燃油系统的重要手段。本文就船用柴油机燃油系统的特点来叙述燃料喷射过程的精确模拟计算方法,及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计算时的程序编制,并通过课题研究实例,详细说明计算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叶剑新 《中国水运》2006,4(7):182-183
通过与传统燃油喷射系统的比较,给出了共轨燃油系统的优点,进一步对共轨燃油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展望共轨燃油系统在实际船舶柴油机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系统层面通过试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改善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燃油的压力波动,减少各缸喷射过程的互相干扰为目标.对整体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试验研究,揭示了影响共轨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指出该系统结构在船用柴油机应用上的局限性.对分布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仿真分析,并与整体式系统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分布式共轨系统可明显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代表了未来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船用柴油机高压共轨系统动态特性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系统层面通过试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改善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燃油的压力波动,减少各缸喷射过程的互相干扰为目标.对整体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试验研究,揭示了影响共轨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指出该系统结构在船用柴油机应用上的局限性.对分布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仿真分析,并与整体式系统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分布式共轨系统可明显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代表了未来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喷油嘴偶件作为柴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最核心的精密偶件,其性能的优良直接影响到燃油喷射系统的喷射特性,从而影响柴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本文通过对喷油嘴偶件针阀升程、针阀头型参数(三锥和单锥)、针阀运动质量、喷孔参数(喷孔直径和数量)、压力室容积、喷孔内孔口圆角、喷嘴体高压容积等关键参数设计技术的研究,分析了这些关键参数及结构设计对燃油系统泵端压力、压力室压力、喷油持续角、喷雾圆锥角、油粒平均直径等喷射特性的影响,从而给喷油嘴偶件的性能参数设计、结构设计以及燃油喷射系统与其他系统的综合匹配设计和系统主要部件的可靠性分析计算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正W?rtsil?RT-flex型柴油机作为目前智能柴油机的主流机型,采用先进的电喷共轨技术,能够非常精确地控制柴油机燃油喷射时间和燃油喷射量,优化燃油燃烧过程,在实船应用中,降低了船舶柴油机的耗油量,提高了燃油经济性,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控制了船用柴油机的不良排放。而WECS-9520是主机控制系统的核心,掌握出厂试验时WECS-9520控制系统的功能检查,对柴油机产品检验来说非常必要。本文简要介绍W?rtsil?RT-flex智能型柴油机以及WECS-9520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朱明 《航海技术》2001,(2):37-38
机械式燃油喷射系统不能同时满足NOx的排放限制和经济性对燃油系统的要求,电子喷射系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之一。同时,电子喷射系统具有一些机械式喷射系统无法具有的优点,是大型低速柴油机燃油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从系统层面通过试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研究,以改善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燃油的压力波动,减少各缸喷射过程的互相干扰为目标.对整体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试验研究,揭示了影响共轨压力波动的主要因素,并指出该系统结构在船用柴油机应用上的局限性.对分布式共轨燃油系统开展仿真分析,并与整体式系统进行比较,研究表明,分布式共轨系统可明显改善系统动态性能,代表了未来船用柴油机共轨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