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结合大连市区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建立了一套基于GIS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并将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引入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中,研究和探讨GIS与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模型的结合,为解决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中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提供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市密云区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成果,选取高程、坡度等7个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信息量法开展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灾害易发于高程100~500 m、坡度25°以上、山区迎风坡(<90°)、距离断裂构造近的区域,岩层软硬相间、降雨量大、NDVI为0.1~0.3的区域发生地质灾害可能性大;高、中易发区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4.91%,包含区内96.41%的地质灾害数量,与实际调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0,(7)
地质灾害预测预警在自然灾害防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估是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的基础。文章以北京西南地区的公路崩塌灾害为研究对象,利用GIS技术从多来源、多时相的数据源中提取了包括高程、地层岩性和降水在内的多种崩塌致灾因素;尝试将新型的XGBoost机器学习模型应用于地质灾害易发性研究,将452个公路崩塌灾害样本分为70%的训练集与30%的验证集进行训练,利用召回率、ROC曲线以及模型的不确定性等指标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价,并与常用的SVM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XGBoost模型的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召回率分别为1.00和0.87,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1.00和0.91,均优于SVM模型,并且其预测价值大的样本(崩塌发生概率为0.75~1和0~0.25)占比达到93%,远高于SVM模型。将训练得到的评估模型应用于北京西南地区,叠加区域路网数据,绘制北京西南地区的公路崩塌易发性图。用"8·11"房山崩塌灾害样本验证了易发性图的可靠性,并通过易发性图识别出需要重点防范的崩塌高易发性公路路段。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1,66(6):214-221
受九寨沟Ms7.0地震影响,地震直接触发和潜在的地质灾害已经频繁破坏或堵断公路,这种影响将长期存在,对游客前往景区造成严重影响,已成为制约景区旅游业恢复和发展的重要"瓶颈"。以斜坡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比分析地震前、后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各路段危险性,研究其对不同方向游客到达景区通达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震前、后灾害点数量以及灾害点密度比均随易发性等级的提高逐渐增大,高易发区地震前、后分别为低易发区的9倍和27倍,符合地质灾害易发性等级划分原则;(2)因距离震中近、地震烈度高、地形陡峭,震后76%的灾害点和新增的高危险公里路段单元主要分布在路段6、7、8、9、10,震后成都方向、甘南方向至景区的路段组以及景区内部路段危险性大幅提高,会对游客到达景区通达性产生较大影响;(3)针对不同路段及路段组地震前、后危险性变化对景区客流的影响,提出了防、治、建等对策与建议,为震后九寨沟区域交通规划和旅游业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山区滑坡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为研究区,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开展滑坡易发性评价研究。首先,选取地层年代、与断层距离、高程、坡向、与水系距离、与公路距离以及土地利用7个影响因素作为该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其次,以研究区117个历史滑坡点为样本数据,运用证据权法客观确定各因子不同类别的权重;然后,基于GIS的栅格数据模型,对滑坡影响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得到滑坡易发性指数图层,在此基础上将神农架林区划分为极高、较高、中等、较低、极低5个等级的易发区;最后,利用历史滑坡数据对区划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研究区滑坡易发性分区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说明地理信息系统与证据权法应用于区域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比较有效。  相似文献   

6.
以贵州省纳雍县为研究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区域滑坡易发性。选取高程、坡度、坡向、地表曲率、岩性、到公路距离、到水系距离和到断层距离8项影响因子,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描述滑坡发生与各项因子关系的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预测研究区内滑坡易发性的概率值,并将研究区划分为5个易发级别。结合历史滑坡分布,对滑坡易发性分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滑坡易发性分区图和实际滑坡分布情况吻合较好。此外,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模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774,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7.
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某公路改建工程为例,探讨了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方法。在综合评估中,以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灾种数、灾害点平均密度、灾害分布长度比例3个指标作为定量评价的量化指标,结合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结果对公路沿线进行危险性等级分区。与传统定性分析分区相比,采用量化指标结合定性分析进行分区,结果不仅合理、切合实际,还体现了“区内相似、区际相异”的评估原则,在类似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中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褚永彬  王传启  杨泓  宋扬  仇开莉 《公路》2023,(6):161-165
高速公路作为地表重要的条带状人工建筑,不可避免地受到沿线地质灾害的影响。以四川省高速公路沿线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灾害数据、ASTER GDEM数据,在水文分析的基础上,计算了小流域的面积高程积分值,分析了地质灾害与小流域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四川省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小流域的壮年期,以及部分老年期;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老年期流域地质灾害的因素。研究结果为高速公路沿线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提供了更宏观的地形特征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Logistic回归在区域滑坡空间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巫山新址西区作为试验区,选取地形地貌、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等区域斜坡稳定性影响因子,以MAPGIS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将全区按10m×10m方格划分为14450个单元,每个格网单元作为一个样本,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区域滑坡空间预测。结果表明:以滑坡发生概率0.163为判据,试验区内发生滑坡地段的判对率为72.08%,不发生滑坡地段的判对率为81.44%。根据计算结果可以得到区域斜坡稳定性分区以及进一步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高边坡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边坡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和威胁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安全。为有效提高边坡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与管理水平,基于高边坡安全检查,结合地质灾害易发性分析、危险性分析和易损性分析结果,提出高边坡地质灾害风险指数和风险等级,并依据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准则,建立一套针对高边坡工程的安全检查与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标准体系及相应的边坡防控对策,为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对公路边坡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及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路线走向与边坡地层走向的关系、边坡外部形态、坡体结构和岩土体性质等因素对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类型的影响,提出了以"影响因素叠加识别方法"为核心的山区公路边坡地质灾害类型快速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2.
充分调查了广西(桂林)园林园艺博览园建设项目,认定评估区内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崩塌滑坡、岩溶塌陷和地(路)基不均匀沉降等。针对每一灾种,判定各自的影响因素,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排序,选取影响大的因素为优先考虑对象,同时参照相关文献资料和实际工作经验,制定评判标准。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对建设项目进行模型运算和隶属度分析,将评估区分为大、中、小、微弱四个级别,阐明各级别所属区域的特征,建立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确定建设场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陕西秦巴山区公路斜坡灾害发育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秦巴山区是我国著名的山地灾害多发区.为了研究该区域公路斜坡的成灾机制和发育规律,通过对陕南G316国道早阳~蜀河段斜坡灾害的实地调查,总结了斜坡灾害点的基本情况,指出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水文等地质环境条件有利于斜坡灾害的孕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坡度、坡高、坡向及坡形等基础因子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了各影响因子的优势度.  相似文献   

14.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文章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性、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不断增多,地质选线成为成本控制的关键,地质灾害成为选线的控制因素之一。不稳定斜坡作为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因选线阶段未能及时避让或采取合理的治理措施,常常在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阶段造成巨大安全隐患及经济损失。结合保神高速公路在不稳定斜坡区选线的经验,归纳总结了在不稳定斜坡地段选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地震灾害下公路网的破坏形式和地震灾害对公路网的损害机理,研究地震烈度、地震等级、震中距和地质条件等影响因素与公路网可靠性的关系,并对其进行量化,计算出地震灾害影响下公路网最易受损的桥梁单元和边坡单元的连通概率。在此基础上,研究地震灾害下区域内任意2点之间的路径可靠度、OD对间的出行可靠度和反映区域路网总体情况的网络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建立地震灾害影响下的公路网可靠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震灾区公路网的结构优化,对区域公路网应急救援规划及灾区公路重建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针对脆弱环境下山区公路具有环境脆弱性和地质灾害易发性的特点,综合应用公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3S"技术和数学理论方法,正确合理地把握山区公路选线与环境、地质灾害的关系,以期从公路工程建设的源头上减轻公路选线对脆弱环境的影响,减少或避免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洪凯  唐红梅 《公路》2011,(9):17-23
针对川藏公路沿线的地理环境选取了公路沿线灾害体、暴雨、年均降雨量、路基位置、岩性条件、地貌类型、地震烈度、年均温度、植被覆盖率、地质构造等10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据库....  相似文献   

19.
基于边坡工程的特点,结合高速公路边坡管养经验,从边坡易发性、边坡危险性、边坡易损性三个方面进行边坡灾害评估.根据边坡灾害的特点,筛选出与之相对应的灾害评估因子,通过因子叠加法、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建立灾害评估模型,得到边坡易发性指数、危险性指数、易损性指数及灾害评估指数.通过对福建、浙江、广东等省份的20多条高速公路、2000余处边坡的计算结果的统计、分析,将灾害评估指数划分成五个灾害区间,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灾害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