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铁路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路建设项目受地质灾害影响很大,在项目建设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评估过程中,只有对灾害类型、规模、影响范围、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作出准确的评估,其结论才能成为以后拟建项目后续工作的科学依据.文章以一改建铁路项目为例,探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定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台风多发区,持续强降雨因素成为影响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一个很重要的诱发因子,其诱发机理与一般地灾有所不同。文中以佛山三水西南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项目为依托,在充分调查研究当地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降雨诱发突发性地质灾害的机理,构建了适合研究区以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灾害治理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山区公路地质灾害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对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评价方法以定性评价为主,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定量或半定量评价体系和方法。文章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以及现有的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实践,并结合公路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情况,提出了公路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危害性、发展趋势及危险性评价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简述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亓晓贵  王爱涛 《公路》2000,(9):61-6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高速公路建设情况及害害程序评估的进一步完善。以莱新高速公路的地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介绍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依据、范围及防治措施,对今后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为例,在收集野外资料,详细分析研究区环境地质背景及地质灾害类型及成灾特点的基础上,合理选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因子相对权重,建立模糊关系矩阵,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评价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估结果,研究路段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不等,主要以危险性轻度为主。危险性中等级及高危险等级区段主要分布在滑坡、崩塌、泥石流、危险性斜坡等灾害分布密集带和沟谷地带。  相似文献   

6.
刘薇 《广东公路交通》2006,(Z1):173-175
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一项重要评估内容.分析了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气象条件等影响泥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论述了泥石流易发程度的多因素定性一定量分析法,并结合兰武二线实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GZ40公路安康至紫阳段地质灾害频发,文章以此路段为研究对象,分析公路沿线孕灾条件及其分布规律,借助MAPGis平台,形成公路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建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路段地质环境条件与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价,为最终的风险评估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现有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文中分析滑坡形成条件等因素,建立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和熵权模糊评价计算指标权重,通过综合权重和评价矩阵计算评估集隶属度,获取最终评估值,划分危险性等级.经计算,设计方法评估指标的平均关联系数为1.697,评估值的平均相对标准误差为2.374%...  相似文献   

9.
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洪凯  唐红梅 《公路》2011,(9):17-23
针对川藏公路沿线的地理环境选取了公路沿线灾害体、暴雨、年均降雨量、路基位置、岩性条件、地貌类型、地震烈度、年均温度、植被覆盖率、地质构造等10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采用专家系统法赋值,通过层次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据此提出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在GIS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川藏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据库....  相似文献   

10.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为公路路线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是保证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ArcEngine开发组件,针对公路实际,引入GIS的有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手段,采用模糊综合评判分析评价模型,得到公路沿线区域地质危险性评价专题图.同时,综合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栅格数据,利用栅格空间分析算法,采用Visual Basi...  相似文献   

11.
长距离、大埋深已成为未来隧洞工程的新特点,其中突涌水问题是制约此类工程开挖进度的关键因素之一。陕西省引汉济渭秦岭输水隧洞越岭段长81.8 km,最大埋深2 000 m,地质构造复杂,因此以该工程为背景研究长深隧洞突涌水灾害等级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在分析大量地下洞室突涌水灾害的基础上,针对长深隧洞突涌水的孕灾环境,遴选了地层岩性、岩层产状、不良地质、地表汇流条件、隧洞底部水头压力、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层面(间)节理裂隙与地表河流规模结合度7大指标,采用打分法描述指标致灾因子的致灾程度,构建了长深隧洞突涌水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指标间的判断矩阵,用最大特征根法求取每个指标的权值,通过对评级层建立云模型,使综合评价等级的隶属度更加客观,形成了一种长深隧洞突涌水灾害危险性等级评价方法;并建立了突涌水危险性等级与单点最大突涌水量范围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在初期设计阶段预测突涌水量范围。结果表明:秦岭隧洞已开挖段(约60 km)突涌水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实发突涌水情况吻合性较好,验证了长深隧洞突涌水灾害危险性等级指标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对秦岭隧洞未贯通(约20 km)突涌水危险性进行评价,为有效预防突涌水灾害发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系统分析了纵断面设计的关键因素,并且结合某工程实例,为多约束条件的复杂纵断面设计提供了思路和方法;通过研究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的对应关系,提出了基于DEA方法的纵断面方案定量评价方法,解决了以往定性选择纵断面方案时易产生的主观性、片面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金宝 《隧道建设》2010,30(6):701-705
为解决地铁车站的施工通道与主隧道的施工转换,从转化工序、临时支护费用、安全、质量、综合效益等方面对CRD法和上挑洞法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在地层较好时小断面转入大断面隧道交叉口可优先考虑上挑洞法,对于地质条件较差时可考虑CRD法。对与本工程类似的洞口转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已有的工程实践表明,路桥过渡段往往会由于路桥两种结构形式的不同产生不均匀沉降,发生诸如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病害,在软弱地基条件下,病害尤为明显。该文以上海虹桥枢纽工程为背景,在软弱下卧层的不良地质条件下,采用PHC管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对路桥过渡段进行路基处理,降低路桥段的不均匀沉降,避免病害的发生。实际工程应用表明,该方法应用成效明显,且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  相似文献   

15.
许俊伟 《隧道建设》2018,38(6):1029-1036
为解决富水淤泥质地层和粉质黏土层中大跨径矩形暗挖隧道密贴下穿雨水箱涵施工难题,提出采用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结合的技术加固隧道及周边土层,以提高地层刚度。隧道采用分步开挖法,分上下、左中右6步开挖,超前支护采用小导管注浆方案,并分段进行临时支撑拆除和二次衬砌施工,施工过程中对隧道和箱涵变形进行监测。结果表明: 通过水平旋喷桩和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改良土体,施工过程中的箱涵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且整个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变形较小(6.8 mm),说明施工采用的超前加固和开挖支护措施是安全可靠的,可以有效降低类似地质条件下暗挖隧道的施工风险,对类似工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明  吴波  李春芳 《隧道建设》2018,38(10):1674-1679
针对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性评价具有模糊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基于云模型理论处理地质指标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提出一种定量指标为区间数的云模型确定方法。分析归纳福建地区的地质特点和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风险,构建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性评价体系及各指标的量化标准,将各评价等级划分为“简单”、 “一般”、 “较复杂”、 “复杂”,将其映射到区间[0,2.5)、[2.5,5.0)、[5.0,7.5)、[7.5,10.0]上,并确定对应云模型的数字特征。将所提理论及方法应用于福州地铁2号线某车站基坑工程中,基于评价结果针对性地提出地下水、软土等的处理方案,工程实践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胡新朋  王登锋  肖本利 《隧道建设》2020,40(Z2):210-215
为降低分岔隧道大跨、超小净距段施工安全风险,满足进度需求,结合某市政公路分岔隧道施工实例,针对隧道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复杂和敏感度高等特点,采取将小净距段替换中间岩柱由双连拱形式优化为单侧隧道扩挖并喷混凝土回灌的方法;分岔大跨段将左右两侧导坑加大,与原有2车道断面相似,中间导坑依次减小,两侧导坑可连贯施工优化为一体化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实现对大跨、超小净距段施工方法的优化,有效地控制了施工风险,并实现了快速施工。  相似文献   

18.
孙广林  刘君 《公路》2020,(3):196-199
公路基本路段划分是实施交通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划分结果要求具有相似的几何线形及事故统计特征。基于公路线形特征划分的路段单元,叠加动态聚类算法划分的事故特征相近的路段单元,提出包含分割与相交合并的基本路段分割合并方法,进一步以京昆高速北京段为例验证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及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吕燕  邓林 《路基工程》2010,(6):90-92
隧道作为地下建筑物,修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穿越不同水文地质体。涌水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同时也是其它很多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之一,如突水、突泥、翻浆冒泥等等,对隧道工程的涌水量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以雅安至泸沽高速公路大相岭泥巴山隧道为研究对象,以地质及水文地质分析原理为基础,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隧道涌水特征和涌水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隧道整体涌水量为41 366 m3/d,在主要断层处最大涌水量可达3 100 m3/d,在断层段施工,要提前采取措施严加防范,保证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以金沙江奔子栏水源地工程为依托,采用组合赋权法和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滑坡危险性评价模型,选取奔子栏库区达日开发区滑坡进行危险性评价。以权的最小平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主观权重,熵值法确定其客观权重。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危险性等级为中度,与现场调查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