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全球造船业的订单,已经历了从欧洲到日本再到韩国的转移,下一个目标,业界一致认为非中国莫属。而事实也正如此,中国造船之势,越来越让韩日两个造船大国如坐针毡。与中国造船高涨的热情相比,钢铁业在船板方面则表现得不温不火,成了造船界抹不去的阴影。中国背负世界第一钢铁大国之名,却无法满足国内造船之需要,令人费解。但是,中国造船业需要钢铁行业的强力支持,因为只有实现了真正自足,甚至还能主导世界船板市场,那么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第一钢铁大国之誉,才会变得更加掷地有声。  相似文献   

2.
李敏 《珠江水运》2013,(20):48-49
在经历了2003~2007年的市场高度繁荣期之后,全球造船业目前正遭遇史上最大规模的结构调整。专家表示,主要原因是全球造船产能严重过剩,造船企业要在节能环保船舶开发方面多下工夫,努力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  相似文献   

3.
据全球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CLARKSON)最新发布数据,2015年第一季度,韩国造船业新接订单量超越中国和日本,跃居全球第一。作为韩国工业化以后最具指标性意义的产业,这是韩国造船业时隔3年再次抢占世界头把交椅。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造船业新接订单量为562万修正总吨(CGT)、211艘,比去年同期的1619万CGT、832艘大幅减少,显示出全球造船市场的整体不景气。其中,韩国造船业新  相似文献   

4.
《世界海运》2006,29(2):9
据英国克拉克森日前公布全球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字,中国造船业近年发展迅速,2005年接获船舶订单达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已成功超越日本,晋身全球第二大造船国。目前全球最大造船国的前四排名顺列为韩国、欧盟、中国和日本。韩国造船厂在2005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远超过名列第二的欧盟所接获的850万修正吨,而中国造船厂亦接获700万修正吨的船舶订单,轻胜日本的620万修正吨。  相似文献   

5.
一、金融危机重创主要造船国2008年9月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世界造船产业,延缓了全球造船业多年来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一些中小造船厂出现了订单撤销或延期交付、设施建设资金缺乏、订单询价及新船订单大幅减少、首次公开上市延迟、非船业务收益下降以及由于深陷流动性危机而不得不进行债务重组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金融危机重创主要造船国 2008年9月以来,全球金融危机波及世界造船产业,延缓了全球造船业多年来强劲的发展势头,特别是一些中小造船厂出现了订单撤销或延期交付、设施建设资金缺乏、订单询价及新船订单大幅减少、首次公开上市延迟、非船业务收益下降以及由于深陷流动性危机而不得不进行债务重组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谢予 《世界海运》2014,(8):34-38
2014年上半年,全球造船市场发展相对平稳。造船三大指标中新船订单累计同比出现小幅下降,表明当前船东对投资新船仍持相对保守的态度。主要造船国家中,中国上半年新接、完工和手持订单量均稳居全球首位,不断扩大与日本、韩国之间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提高在全球船舶市场中的地位。上半年主要造船国家(地区)的造船业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但从整体上看,推进造船业升级和多元化仍是当前全球造船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赪 《中国船检》2011,(8):58-60,119
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韩国新接订单量超过中国,重新夺回世界第一位置。中国造船业从造船"大"国变成"强"国,还有一段很艰难的历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中国造船业的比较优势日趋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造船业该怎样应对呢?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运》2017,(3):8-14
2016年全球造船市场形势延续低位运行。年内全球新船价格、新船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船东订单主要集中在中国、日本和希腊等主要航运大国,船型以大型散货船和大型油船为主。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年内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主流船型领域与中国造船业展开激烈竞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7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仍然不足,主要造船企业寄希望于研发绿色、智能船型吸引或牵引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安飞 《中国船检》2007,(6):34-37
2007是中国造船业继续扩大战果的年份。继上一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之后,中国造船在2007年第一季度承接新船订单量占到全球份额一半以上,再次品味到收获的甘美。但是,在一片财源滚滚的美好憧憬中,中国造船业既欣喜又彷徨,造船产能过剩、未来船价回落的种种忧虑无时不在敲打着造船人的心门,中国造船的利润时代究竟能够走多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机电设备》2020,37(4):后插1-后插2
正在2020年上半年全球造船业三大指标中,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作为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团,中国船舶集团如何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拿到造船订单,且保持盈利?在降本增效和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又有哪些典型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世界海运》2016,(3):1-7
2015年全球造船市场形势较为严峻,新船价格以及全球新船完工量、新船接单量等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年内全球船东订单总量较去年有大幅缩减,现有订单中,以油船、集装箱船居多,散货船订单量明显减少。全球造船市场延续中日韩三国错位竞争格局,年内韩国和日本造船业在主流船型领域与中国造船业展开激烈竞争。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2016年全球造船市场整体需求仍然不足,主要造船企业寄希望于研发绿色、智能船型吸引或引领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3.
张弛 《中国水运》2006,(3):41-41
韩国造船工业协会根据克拉克松的船舶登记数字公布,2005年全球十大造船企业中,韩国占了7家。前五名全部是韩国船厂。2005年全球排第一位的是现代重工,造船1073万修正吨。排第二、三位的是三星重工、大宇造船。2005年全球造船总量是1.42亿修正吨,韩国7家船厂约占造船总量30%。韩国造船业在订单总量、订单余量、船舶建造量方面均实现世界第一,遥遥领先于竞争对手日本,继续保持造船业全球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4.
造船     
《中国船检》2004,(1):59-61
我国造船业竞争力提速 中国造船不仅仅单纯地走大吨位、高数量之路,在船舶技术革新上,我国造船业也正在不断缩小与世界先进造船国家的差距,造船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在迅速提升。但是,我们的整体造船水平还落后于日、韩等国,在造船平均周期和船用配套产品质量方面还相对落后。我  相似文献   

15.
1 2002年韩国造船业总体情况 2002年,韩国造船业经历了丰收的一年.新船订单量达到230艘,计759.1万修正总吨,比2001年增长了18.5%,并再次从日本手中夺回世界第一造船国的桂冠.在新船完工量方面,韩国共建造了210艘船,计682.4万修正总吨,比2001年增长了5.9%,创历史新高.新船出口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5.4亿美元,比2001年增长了8.7%.截止2002年年底,韩国造船企业的手持订单为496艘、计1 707万修正总吨.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事》2011,(1):80-80
伦敦咨询公司克拉克森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在造船业的接收新单量、积存订单量、造船完工量三大指标上,中国仍然继续领先韩国,将有可能首次成为年度最大造船国.  相似文献   

17.
全球造船业市场的持续红火让中国造船企业家摩拳擦掌按耐不住,奋力超越日本、韩国的态势此起彼伏。造船业重心加速向中国倾斜,2015年成为世界造船翘楚对中国不再是梦想。中国造船业经历了风风雨雨,终于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通往问鼎世界造船强国的征途虽然一片光明,但也将面临重重挑战,尤以船舶配套业滞后为突出。因此,振兴中国造船业还需经历坎坷艰辛,仍要依赖造船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阴晴  谢予 《世界海运》2015,(2):24-29
2014年,全球新船价格指数走势平稳。全年全球造船业三大指标中新船完工量、接单量有不同程度下滑,年末手持订单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全球船舶市场供需状况没有出现较大波动,欧美船东仍是需求的主要来源,韩中日三国造船业三大指标位居全球前三,中国保持全球造船第一大国地位。主要造船国家发展呈现不同特点。未来全球造船市场供需状况会逐步改善,但短期内仍将处于失衡状态。同时,在造船强国发展战略的推进下,中国造船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龚商 《珠江水运》2014,(24):32-32
据悉,目前中国、韩国、日本等东亚三国掌握全球造船业霸权,三国的业绩数一数二,实际上奠定中韩日三分天下的格局。据统计,2013年全球新造船订单量为6000万CGT,其中亚洲造船企业的订单量为5690万CGT,中国、韩国、日本分别获得了2500万CGT、1840万CGT、1030万CGT订单,与此相比,欧洲则订单量仅为230万CGT。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受全球航运市场低迷、油价持续下跌的影响,今年上半年,我国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下降。目前,国内造船业产能过剩严重,船企亏损较多,国内造船完工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新接订单量却锐减超七成。同时,由于新船价格下降,船厂陷入"新接订单意味着亏损找死,而不接订单则是在等死"的窘境。国内钢价的快速下跌,导致造船用钢成本降低,这确实让船企获得了一定的利益。然而,伴随着钢价的大幅下跌,船企对能否顺利交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