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基于局域网的城轨列车视频监控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站内监控系统主要技术已趋于成熟,而车内监控在国内还刚刚起步,既有列车通信网络不能满足运动视频信号传输条件,为此,结合现有的通信网络技术,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局域网的列车视频监控系统,并展望了列车视频监控系统和列车通信网络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
轨道交通列车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频监控包括车站视频监控及列车视频监控。列车视频监控对车载设备硬件的设计与安装、车载设备性能及网络构成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网络化、冗余化的思想,阐述了轨道交通列车视频监控系统的集成与实现方案及其重要性。该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完善地铁图像信息通信应急保障机制,提升处置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快速反应及处理能力,并为列车无人驾驶的工程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上海铁道科技》2012,(2):F0002-F0002,F0004
该系统采用单片机控制、数字视频处理、无线数据传输、语音报警、光纤数据及视频通信、网络监控等技术,实现铁路道口列车接近预瞽、高清视频监控、智能化道口作业监控及远程视频监督指挥管理。系统适用于铁路有人看守道口、派人监护道口、平交道口等需对通过列车接近预瞽提示、视频图像道口作业监控和远程视频监督指挥管理的繁忙重要道口。  相似文献   

4.
结合国际标准IEC TS 62580-2中列车互联互通的技术框架和当前列车车载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设计了一套符合当前铁路列车运用需求的列车车载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接入列车骨干网(ETB),连接列车网络控制系统(TCMS)、无线数据传输装置(WTD)、乘客信息系统(PIS)等车载子系统,形成列车车载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信息汇聚、车地互联、故障联动和智能图像分析及推送,并成功应用到南非22E型电力机车前方路况高清视频监控系统(FFCCTV)中。  相似文献   

5.
高速铁路多通道通信系统(HRMC)是智能高速列车课题的宽带无线通信部分,其目的是在列车和地面之间实现一个宽带通道,可以传输列车传感器及网络的数据,支持视频监控、IP电话及旅客服务。HRMC系统地面基站网管为了保障网络的正常运行,网管系统采用了C/S架构,SNMP协议等相关技术方案,满足地面基站设备的网络管理的需求,为高速、大流量铁路通信系统提供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阿尔斯通准备在法国北部的瓦朗谢讷试验中心开始试运行安装了Urbalis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BTC)系统和华为的LTE 4G通信系统。试验将采用装有LTE车载设备的地铁列车,并由华为提供轨旁LTE网络。LTE可安装到CBTC系统中,提供关键语音通信、列车安全信号,达到宽带数据通信,允许实时传输视频监控系统和更多的旅客信息  相似文献   

7.
研究基于视频监控的全时空列车智能追踪系统,实现对高速列车自动、精准、全视角的监控追踪。从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获取铁路沿线摄像机监控画面,运用视频分析技术对视频图像中的列车进行分析;从列控设备动态监测系统获取列车的地理位置,结合二者数据运用一定的算法实现列车的精准定位,并在视频显示终端上以9屏监控画面显示列车的运行位置;同时,利用车载视频、综合视频、地理信息系统等在显示终端上实现全时空、可视化地图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列车视频监控系统的需求,介绍列车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组成、功能和技术实现,针对其关键技术、设备技术要求及实际运用进行探讨。特别对入侵检测、拥挤检测等视频分析算法在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
尹鹏  李双良 《中国铁路》2022,(3):139-143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是保证铁路车站及沿线运营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铁路视频监控系统运行现状,以及分组传送网(PTN)的技术优势,得出采用PTN搭建视频监控系统网络传输通道的可行性.分别针对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阐述视频监控系统搭建网络传输通道的PTN技术方案.该方案具有快速、高效、安全、灵活等特点,具有一定推广价值和应用前...  相似文献   

10.
移动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在地铁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基于移动宽带网状网技术研制的移动宽带多媒体通信系统,在单一平台上实现了地铁列车视频监控、应急通信指挥、视频直播、移动IP电话等功能,避免了以往设置多个信息带来的信息难以共享、区间设备繁多等问题,降低了建设和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物联网技术、车联网技术及空天车地一体化网络的理论和应用现状,分析列车群车联网系统构建需求,搭建基于空天车地一体化列车群车联网系统总体框架;分别建立艇载、机载、车载、区域监测和地面中心监测节点和网关,阐述系统的通信结构;提出基于空天车地一体化的列车群车联网系统物理架构设计及信息传输等关键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服务于列车群监测和通信的空天车地一体化网络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起到指导和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比LTE与WLAN在通信频率、覆盖范围以及抗干扰等方面的技术特点,阐述LTE在有轨电车车地无线通信应用的合理性,指出LTE在有轨电车发展中具有广泛应用的可行性;通过分析有轨电车的运营调度、售检票、乘客信息、广播、视频监控、列车状态监测等综合业务需求,给出有轨电车各业务的带宽需求和性能需求,并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分配合理的上下行设计能力。以武汉有轨电车车都T1线为例,全线采用LTE宽带无线集群通信系统网络进行无线信号覆盖,实现车地无线语音通信、数据传输及控制中心的录音功能。采用专用测试软件模拟业务数据测试系统带宽和丢包率,测试结果以及项目试运行的效果表明,采用LTE车地无线通信系统在稳定性、安全性、抗干扰性等方面表现突出,指标满足多样化业务承载和系统高可靠性要求,系统运行流畅,为未来有轨电车的通信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视频监控系统对铁路运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目前铁路发展的需求,详细介绍了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特点及系统结构,并提出了系统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刘魁 《都市快轨交通》2017,30(5):103-108
市域铁路各无线传输系统独立建设,分别运营维护,增加了前期建设投资和后期运维成本。通过分析市域铁路各业务承载需求,比选当前主流无线通信技术,提出基于TD-LTE技术的综合承载信号CBTC(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PIS(乘客信息系统)、无线语音调度系统、列车状态监测系统和AFC(自动售检票)系统手持终端在线传输等业务的多网融合解决方案,并介绍在工程实际中TD-LTE频率资源的选择和网络架构的搭建,为后续市域铁路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介绍车务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并对车务视频监控系统的改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铁路货场平过道道口自动防护系统以高清视频设备、智能闸机控制装置、列车及车辆检测传感器等为基础,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自动控制理论及信息处理与集成技术,实现列车通过平过道道口图像信息的自动采集,平过道道口列车接近报警,智能闸机抬杆/落杆自动控制、远程监控和集中管理。系统投入使用后,能加大技术防范力度,有效地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货场平过道道口科技管理水平,将安全隐患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7.
视频分析技术综述及铁路应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频分析技术作为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技术,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中国铁路通信系统之中,为铁路安全的监控提供了一种先进可靠的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视频分析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基本实现原理,分析了国内外视频分析的应用现状和铁路市场未来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几种常见的无线信号覆盖方案,解决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车地通信弱场覆盖的问题。利用低噪声放大技术、窄带滤波技术、光电转换技术、无线电移频技术,结合站场实际条件,研制移频光纤直放站,实现无线信号覆盖范围的延展,已应用于多个车站。对在用设备车地通信记录分析表明,30天内未发生车地通信中断事件,满足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对车地通信的性能要求。移频光纤直放站的建设能够解决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车地通信弱场覆盖的难题,改善系统车地通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随着国务院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实施,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设计中,如何选择设计合理的牵引供电远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气化铁路远动通道。研究方法:分析主控站和被控站设备对通道的要求及接口方案,以及国内电气化铁路的通信网络建设现状,结合近几年国内通信领域日益兴起的MSTP(综合业务传输平台)技术,进行研究。研究结果:给出了电气化铁路远动通道组成方案的建议意见,并预测了电气化铁路远动通道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1)远动通道:当被控站较多、尤其是占用长途通道较多时,建议以调度台为单位组成2 Mbps自愈环网、采用2M E1接口,控制站及被控站均加设路由器、IP寻址方式,若考虑路由器也有备用,则组2个2 Mbps自愈环网;当被控站较少、基本上不占用长途通道时,可采用一主一备的64 k点对点方式,采用64 k4线音频板、同步/异步RS232/RS422/RS485接口。(2)视频通道:当被控站较多时,采用以调度台为单位组成2 Mbps自愈环网;当被控站较少、仅为增加个别被控站时,通过经济比较,也可采用2 Mbps点对点方式。(3)近几年国内通信领域日益兴起的MSTP(综合业务传输平台)技术应成为电气化铁路专网建设的首选,应很好的整合被控站内的综自系统、视频监控、MIS等传输网络,从而实现一种网络提供多种业务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