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隧道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成为了公路上最大的封闭区间,其狭窄幽暗的洞内环境与公路上的环境相差甚远,隧道洞口作为隧道内外环境的衔接,其景观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缺乏指导性的设计原则,不乏出现华而不实的洞口景观,其给驾驶安全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本文分析了隧道洞口景观的表达形式以及隧道洞口景观的作用,并提出了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的设计原则,可为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隧道工程的快速发展,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问题也越发重要。论文在分析归纳我国公路隧道发展的总体情况基础上,通过现有文献资料概述了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现状,并总结出我国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继而分析了洞口景观的重要作用,最后对我国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的过程和表现形式进行了探讨,希望对未来的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公路》2018,(12)
以驾驶员视觉特性为切入点,对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的动态性加以强调,提出公路隧道洞口动态景观概念,并论述了公路隧道洞口动态景观特性及其与传统园林景观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现有公路隧道洞口景观案例,对我国公路隧道洞口动态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归纳为:洞口动态景观设计理论不够完善、洞口动态景观设计尺度把握不到位、洞口动态景观元素设计不适宜,并全面且系统地分析了出现洞口动态景观问题的原因。最后,根据诱发问题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和避免出现洞口动态景观问题的几点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研究公路隧道洞口设计施工新理念,在确保隧道洞门安全性、经济性的基础上,不仅要追求它的艺术性,还应特别注重洞口的景观效果,使隧道洞门与环境和谐统一,从公路隧道洞口的设计施工理念来研究公路建设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谈公路隧道的洞口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口是隧道的标志,公路隧道洞口区域是人们注意的焦点,重视其景观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洞口景观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并结合一些比较成功的例子介绍了如何在洞口景观设计中结合建筑学,园林学等美学知识,使洞口造型设计不仅满足其使用功能,而且更美观,更环保,更具有人文特色。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路隧道洞口减光问题,根据隧道所处地质和地形环境、隧道洞门形式以及地理位置等,在隧道洞口设置不同构件的遮阳棚,形成平滑的亮度过渡带,防止洞内外亮度突变,从而有效地改善了隧道行车环境,确保行车安全和节能降耗,符合高速公路隧道安全、节能、环保的发展理念,在公路隧道设计中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阶段四车道大断面公路隧道建设既无成熟的经验可参考,又无规范可参照,特别是大断面隧道洞口段临时支撑的拆除尤为重要,稍有不慎,极易引起坍塌。以龙头山双洞八车道高速公路隧道为依托,借助数值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隧道洞口段临时钢支撑拆除的不同长度对围岩、隧道结构的影响,并结合现场施工情况,提出了大断面隧道洞口段临时支撑适宜的拆除长度,为类似特大断面公路隧道洞口段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隧道洞口设计由于影响驾驶体验而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针对公路隧道洞口的设计评价主要从结构安全出发,对洞口景观环境和洞口美学的考量较少,缺乏对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并且评价角度主要从静态视觉角度展开,忽略了行车过程中驾驶人的动态视觉特性,缺乏对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的思考。鉴于此,以层次分析法为基本评价分析框架,建立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德尔菲法、灰色系统理论确定以功能、景观环境、美学为准则层的评价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得出功能、景观环境、美学指标的权重为0.662∶0.232∶0.106;基于模糊数学理论,提出了以专家和普通群众为评价主体、采用专家打分法和驾驶模拟试验的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并考虑洞口设计在动态视觉特性下对驾驶安全的影响,针对隧道洞口设计安全性问题提出了眼动仪测试评价方法,构建了一套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综合评价体系。以云南省富龙高速板仑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例,采用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为结构安全、环境友好、景观优美的优秀方案;并通过对试验者眼动数据的分析得出隧道洞口设计方案不存在安全隐患问题。该案例验证了综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可为隧道洞口设计及综合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隧道洞口缓和曲线参数的合理取值,建立了隧道洞口附近缓和曲线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洞口明暗适应时间、反应时间、缓和曲线起点至隧道洞口距离,确定了有效的适应距离长度,并结合车辆偏移阈值,根据几何关系确定了隧道洞口最小缓和曲线参数随缓和曲线起点至隧道洞口距离的计算图。该计算结果对今后隧道洞口附近线形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避免了JTG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中关于隧道洞口内外侧不小于3s设计速度行程长度范围内的线形一致性中定性描述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0.
对机载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技术,应用于高原野外自然环境恶劣复杂地区的公路隧道洞口地形勘测及协同设计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够安全、准确、快速地提供设计所需的隧道洞口大比例尺地形图及高精度横断面三维地面线,并实现了机载三维激光测量与公路隧道CAD的协同设计。该方法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昌都镇至邦达机场公路改造工程得到应用,并提供了工程勘察设计急需的隧道洞口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  相似文献   

11.
渝(重庆)合(合川)高速公路尖山子隧道进洞,首先建立了地表排水系统,实施抗滑桩群及挡土墙治理山体滑坡;其次,洞口开挖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注浆超前支护,短进尺,弱爆破,上下台阶法施工及喷锚网钢拱架加强支护.围岩监控量测等施工技术,安全进洞。  相似文献   

12.
扬家坝隧道进口浅埋偏压大跨软弱围岩段施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凤杰 《中南公路工程》2004,29(4):96-98,148
介绍渝怀铁路杨家坝隧道进口大跨段的施工方案,对地表注浆预加固,超前小导管预注浆,钢格栅加模筑混凝土护拱支护,台阶开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介绍渝怀铁路杨家坝隧道进口大跨段的施工方案,对地表注浆预加固,超前小导管预注浆,钢格栅加模筑混凝土护拱支护,台阶开挖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山岭公路隧道洞口美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现代化城市、交通、景观的发展,隧道洞口美学成为一个新的关注点。隧道作为特殊的交通要道,为使其美学发展符合隧道的工程特性、满足隧道运营的安全性原则,在对隧道洞口美学已有研究调研的基础上,对隧道洞口美学进行比较全面的综述和研究: 从隧道的工程特性出发去认知美学,将隧道洞口美学的研究设定为审美活动; 从设计理念、设计原则和设计思路3个层面对隧道洞口美学设计进行分析,指出“绿色生态”“以人为本”“内实外美”是隧道洞口美学设计的核心思想;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提出隧道洞口美学设计方案评价方法,实现评价结果由定性向定量转化。  相似文献   

15.
公路隧道环保型假拟洞口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南京)淮(安)高速公路老山公路隧道为依托,对洞口假拟洞口方案的设计和施工情况,选用代表性断面计算,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洞口稳定性分析,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假拟洞口方案更有利于洞口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介绍古田隧道进口段洞顶滑坡、偏压影响洞内支撑变形情况。洞外采用锚索桩、锚筋桩,洞内加强支护等综合治理效果与经验。提出在不良地质地段修建隧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琼水 《公路交通技术》2007,(4):114-115,122
通过对隧道入口段照明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隧道洞外亮度的实测,确定符合隧道洞外实际亮度的L20(S)以达到设计节能、提高照明效果、保证行车安全的效果,供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夏国志 《公路交通技术》2013,(4):120-123,127
隧道工程中,洞口施工方案的选择对于整个项目的工期及投资都非常关键,也是隧道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火凤山隧道右线出口段浅埋偏压地质条件,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对该隧道右线进洞明、暗挖2种施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针对不同方案建立围岩的位移场、应力场,并从风险控制、建设投资、施工工期以及环境影响4个方面对2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暗挖方案优于明挖方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坪石隧道进口端为丹霞地貌。LK14+370~+420段原设计为路基,路线左侧为陡壁,右侧为冲沟,左侧山顶存在两座11万伏铁塔,路基开挖刷方至山顶,须拆迁铁塔,经调查铁塔无法迁移,所以将此段路基改为明洞。隧道洞口LK14+420~+445段隧道埋深较浅,围岩整体性差且上方冲沟为一断层,雨季水量大,故采用长管棚超前支护方案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快速成长,交通运输也随之蓬勃发展,其中交通运输时间的缩短及运输燃料的节省更为重要,又因工程技术及材料的提升,因而促使隧道工程成为工程规划及设计上的首选,其虽可能导致工程经费的增加,但却大幅缩短运输时间及能源损耗,并增加行车舒适性,对于社会效益之提升具有相当大之帮助。隧道的利用首在确保其畅通性,除隧道内部的结构设计需抵抗地层应力,以维护隧道安全及空间利用外,山岳隧道洞口上方之边坡防护尤为重要,盖因洞口的防护除攸关隧道两端的通畅性外,另与隧道灾变后之救灾与人员逃生有绝对相关。一般隧道洞口的设计及施工均无可避免地对隧道洞口上方边坡稳定性及地表植被产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若采用喷浆或混凝土框梁等护坡方式时,对生态及环境将产生永久性的影响。预应防护网工法为可取代上述传统混凝土工法且无其缺点的一种新型护坡工法,将可使隧道洞口的设计及施工更加弹性及符合环境保护目的,本文旨在介绍该设计及施工更具弹性、非混凝土结构护坡方式且无需砍伐树木的护坡新工法,以供工程界于设计及施工时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