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台湾海军现役扫猎雷舰共有三级,分别是“永阳”级远洋扫雷舰(MSO)、“永丰”级猎雷舰(MHC)和服役只有两年的“永靖”级猎雷舰(MHC)。“永靖”级舰抵台后很少对外公开猎雷作业细节,直到2014年7月,台湾“海军司令部”才向岛内媒体开放参观“永靖”级猎雷舰“永安”号的部分作业内容,因此颇受外界关注。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八年岁尾,蒋军队四方告急,八方溃退。一条由美军扫雷舰改作缉私舰的A-3“和星”号,忙得不可开交,刚接回烟台海关撤退到上海的人员;又奉命驶往天津塘沽去接撤退人员。一路弯上海、福州,直到香港,停泊在铜锣湾。大家都以为,这次长途航行后,总可以休息几天吧! 谁知,刚休息两天,晚上就  相似文献   

3.
玻璃钢(Galak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GRP)结构以其质轻、比强度高、无磁性和易于加工等优点备受各国军舰和海洋工程工程师的青睐。在扫雷舰外壳的选材上,GRP材料的无磁性特别受欢迎。改善GRP结构的抗爆强度并预报其在水下爆炸作用下的动响应变得十分重要。在这方面曾开展了很多试验研究,但理论研究报导得很少。其主要原因是玻璃钢与水下爆炸冲击波的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本文给出了一种分析玻  相似文献   

4.
针对传统舰船磁性目标定位方法在定位舰船磁性目标时,受到航行环境的影响,存在目标定位偏差大、时间长的缺点,提出数据挖掘技术的舰船磁性目标定位方法。根据舰船磁性目标特征的确定原理,确定了舰船磁性目标的特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将舰船磁性目标特征提取出来,利用平滑处理技术对舰船磁性目标特征进行滤波处理,在引入舰船磁性目标的边缘停止函数基础上,对舰船磁性目标特征进行映射,预处理了舰船磁性目标特征,通过分析舰船磁性目标的定位原理,布置磁性传感器,通过判断磁性传感器采集的舰船磁性目标是否有效,实现了舰船磁性目标的定位。实验结果表明,数据挖掘技术的舰船磁性目标定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舰船磁性目标的定位精度,还可以加快目标定位速度。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围绕磁罗经的指向原理、船舶磁性的变化及其对磁罗经的影响、船舶航行和磁罗经密不可分的关系进行阐述,一方面介绍了磁罗经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说明了磁罗经在保证船舶安全航行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玻璃钢用作船体材料已有三十多年历史。我国曾建造了各种类型的船舶,比较大的客船有:安徽22m客船(1970年7月),40客位玻璃钢气垫船(1981年11月等,最大的是39m玻璃钢扫雷舰(1974年),在当时它是世界上仅次于威尔顿号扫雷舰的大型玻璃钢船。船舶标准化委员会于1981年颁布了CB/Z 180—80“船用玻璃钢制品手糊成型工艺”标准,它提出了:五个常用聚酯树脂的牌号和三种环氧树脂的牌号;常用的助剂包括引发剂、  相似文献   

7.
刘健军 《航海》1998,(3):28-28
一、扫雷平台向多样化发展 水面舰艇是基本的扫雷平台,为了适应各种扫雷具的需要,各国建造了型号众多的扫雷舰艇。近几年来,随着深水扫雷具的发展,扫雷舰也向大吨位发展。日本新建了1000吨级的扫雷舰;美国的“复仇者”级反水雷舰的排水量竟达1312吨。 目前直升机和气垫船也被用作反水雷平台,尤其是扫雷  相似文献   

8.
新产品     
电磁计程仪是一种测量舰船航行速度、指示航行里程的导航设备,它可以提供航速和航程的模拟形式和数字形式的接口,以满足本舰武器系统、雷达及导航等电子设备的信息要求。  相似文献   

9.
船载通信航行数据记录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通过采集船舶GPS定位系统、计程仪、VHF(低、高频)通信设备和雷达系统的输出信号,以一种安全、可靠的方式保存下来,一旦船舶发生事故,可以通过数据记录仪获取事故发生前船舶的航行状态以及当时的气象环境条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的数据优化等内容,将以太网技术应用于航行记录仪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并设计了基于以太网技术的航行记录仪雷达信号数据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对磁性敏感的实验装置提供一个无磁干扰、具有一定深度以及姿态稳定的水下测试环境,设计一款基于经典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控制的弱磁型四旋翼水下自主航行器。本文通过外形设计,对该自主航行器进行三维建模,从而建立该AUV的运动学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电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组装,调整各控制参数,成功搭建该自主航行器并进行水池实验。通过实验可知,基于PID控制的弱磁型四旋翼水下自主航行器通过无浮力缆与上位机连接,可以实现定深以及定姿态的功能。同时将各个误差值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英国素以快讯报道著称的《每日电讯报》捷足先登,首次公开披露了一份二战期间的英军秘密军事档案:50年前,英国曾发生过一桩称为二次大战最惨重的误伤悲剧,灾难直接导致2艘扫雷舰被击沉,1艘扫雷舰遭重创。117名海军官兵葬身鱼腹,酿成了英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惨重的误伤事件。事件曝光后,英国和世界各大通讯社纷纷转载报道这一消息,各界反映强烈。事件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芬兰赫尔辛基船厂与内河航运部门密切合作,设计成一种既适合于海运又适用于内河航运的组合式多用途驳船。它是由一艘驳船和一艘顶推船组成的。这种组合式顶推驳船在海上以及近海运输货物时可以借助联按装置到1成一休,顶推船顶推驳船航行。但是,在内河航道航行时,  相似文献   

13.
船载三分量地磁测量时会受到舰艇磁化磁场的干扰,为消除干扰需要获得准确的舰艇磁化特性参数。提出一种补偿舰艇磁化磁场干扰的方法,通过测量舰艇摇摆状态下绕圆行驶的磁场值,采用AMGA求解出舰艇的感应与固定磁性参数,从而可将舰艇磁性干扰有效消除。此方法减少了操作步骤,对舰艇的航行姿态没有严格要求,且充分利用了多姿态下数据的差异性,求解结果不易受到外部条件的干扰。仿真显示此方法求解速度快稳定性强,可获得较高精度的海洋三分量地磁数据,从而解决了船载地磁测量中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AIS船载终端的普及,AIS技术得到应用越来越广范的应用,它为船舶航行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利用AIS技术,构建内河的AIS桥涵标,可以是实物桥涵标的重要补充,它可以保证船舶在雨天、雾天等能见度很低的情况下航行时,通过AIS终端及时发现前方桥墩,避免碰撞,并通过电子屏幕上的显示,及时了解桥孔净高等通航数据,这将对内河船舶航行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船舶航行性能优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具有多个设计变量,多个约束和多个极点.传统的优化方法通常无法解决该问题.文中采用了一种传统的优化方法一复合形法(CA)和遗传算法(GA),模拟退火算法(SA)来计算船舶航行性能优化问题,比较了三种优化方法的输出结果并选取最好的那个解作为最终的优化结果.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以更高的概率获得真实的最优解.应该指出的是,这三种算法都作了某种程度上的改进.作者采用C++语言基于面向对象思想开发了计算软件-ShipPO.文中列出的所有船舶航行性能优化计算结果都是在ShipPO平台上计算出来的,结果表明采用三种优化方法计算一次船舶航行性能优化问题耗时并不太多.最终的结果表明ShipPO具有很强的寻找全局最优解的能力,它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6.
徐双华 《航海》2001,(6):16-16
在悉尼港海上,有一种叫“太阳水手”的船,船体呈流线形,背着4块像帆一样的东西,航行时无声无息无污染,被称为最“干净”的轮渡。 这其实是一种太阳能帆船。该船可以综合利用太阳、风、电池和柴油等4种动力形式。船背上那4块像帆一样的东西被称为“太阳翼”,其实是玻璃纤维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板。它可以高效率地吸收、转化太阳能,并以此为动力带动渡船航行;此外它还能起到帆的作用,使船在风的推动下前  相似文献   

17.
领海权概念的形成各国的轮船和舰只,在公海上可以自由航行,一旦要进入某国的领海,则必须征得该国的许可才行。报纸上经常读到它国侵入某国领海的消息,某国轻则抗议,提出罚款,重则给以扣留、驱逐、击沉……这是该国行使它的神圣主权。那么,领海权的概念是怎样产生和形成的呢?它经历过哪些发展阶段呢? 还在十三世纪以前,地球上本没有领海权概念,那时,海洋被认为是公有的。到了十三、十四世纪,  相似文献   

18.
由上海长江轮船公司为洋山港集装箱运输量身 定做、可以在江海之间从容航行的一组新型的江海两 用平底船——“穿梭巴士”近日亮相申城,即将投入洋 山港和外高桥之间的穿梭航行。 一艘无动力的平底船“长洋驳1”轮长约90m,它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水下航行体开展了不同距离的近海底、近海面的模型阻力试验研究,建立了模型试验及分析方法,获得了海底和海面对阻力的影响规律。模型试验表明:采用低速浅浸深试验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分离近海面、近海底影响的试验目的;仅有自由表面影响存在时,当水下航行体航行在大于其艇长1/3的深度上时,在实际中可认为没有兴波阻力;仅考虑海底壁面影响,当水下航行体航行在距海底超过其1/4倍艇长的距离时就可以不再考虑海底的影响;同时存在自由表面和海底壁面影响时,要完全避免限制水域的干扰需要水下航行体潜深超过1/3倍艇长的同时,水下航行体距海底的距离不宜小于1/2倍的艇长。  相似文献   

20.
周风啸 《舰船知识》2011,(11):38-39
布林诺夫是苏联著名的扫雷舰艇设计大师,他一生担任了苏联255K、265、265K、265A、И265、257、1253、1258、1258З、1259、12592等多型扫雷舰艇的总设计师.布林诺夫生于1919年,1940年从列宁格勒造船学院毕业后,在苏联第17中央设计局开始了扫雷舰的设计工作.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