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铁路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概述1.1铁路通信综合网管系统的发展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是在一个平台上完成多个通信子系统集中管理、运行监控的网络管理系统。铁路通信综合网管系统建设始于2008年京津城际铁路工程。原铁道部运输局于2008年8月颁布了《铁路通信综合网管系统技术条件(V1.0)》,对综合网管系统的构架、组成结构、实现的各项功能进行了规定。随后在武广、京沪、哈大、郑西高铁等新建铁路项目中,各铁路局开始建设路局级通信  相似文献   

2.
目前既有铁路应急通信系统已不能适应铁路发展及抢修的需要,因此需要一个能够迅速、安全、保密、准确、畅通的实现应急通信的业务的通信平台。本文对铁路应急通信现状及新型应急通信平台的组成、组网及运用和系统功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加强铁路应急处置工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分析铁路应急通信的现状,开发铁路应急通信现场无线接入系统,运用TD-LTE、WiFi等无线通信技术,实现了现场与指挥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为我国铁路应急通信提供可靠、安全、便捷的应急通信现场无线接入系统。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当前铁路不断增加的通信需求,结合TD-LTE通信技术的优势,提出一种铁路TD-LTE无线专网系统方案。在保证铁路无线网络业务安全性和设备可靠性的前提下,详细说明系统网络中各网元的具体功能,对此方案中的实现难点进行详细的分析,针对不同场景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满足铁路通信中的有线和无线综合业务的同时,也满足了铁路企业多样的通信需求,真正实现高速铁路通信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铁路通信电源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电源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原理;分析了系统的效率与负载的关系;对于铁路通信电源系统是如何实现直流48V电源的电池管理做了分析;最后,对铁路通信电源系统设计和维护使用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既有铁路电报交换网存在的缺陷,从铁路局电报通信系统实际应用出发,对改造铁路电报通信系统、报所组网及电报终端、局端与报所IP传输通道的实现、新的铁路电报通信系统与既有电报网的互联互通进行研究。对铁路电报通信系统改造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兰青二线内试验段区间通信系统改造工程为背景,在普通铁路区间通信系统中植入EPON技术,占用长途光缆中的光纤传输介质,即铁路长途光缆+光区话柱方式,实现铁路车站与区间语音、数据、图像综合通信业务的区间宽带接入,既符合普通铁路区间通信系统用户的使用习惯,又弥补了接入业务的不足,降低了维护成本,提升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从工程实际出发,对比地铁通信系统、境外铁路通信系统与我国铁路通信系统的建设模式以及技术标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根据智能铁路建设需求,从通信业务网、通信承载网、通信支撑网等方面探讨铁路通信未来发展思路。铁路通信应打破固有的专业边界及既有技术框架,融合通信、信息专业内外的新业务,推进相关技术政策发展,补充完善标准规范建设,实现资源监测自动化、网络管理综合化以及维护管理现代化,发挥其作为铁路中枢神经系统的决定性作用,共同打造智能铁路。  相似文献   

9.
采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构建IFC铁路通信领域概念模型是IFC铁路通信标准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基于IFC铁路通信系统分解及数据需求的研究成果,深入研究IFC铁路通信领域概念模型的构建,提出一种模型构建方法:将通信元素分为空间、物理、功能空间以及系统4类元素,提取4类元素构建3个核心模型,即空间模型、物理模型及功能模型。3个模型互相关联、密不可分,共同组成IFC铁路通信领域概念模型。该模型通过对铁路通信领域实际需求进行抽象和提炼,实现了对IFC铁路通信系统准确、完善的描述,对IFC铁路标准研究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也为今后相关通信BIM设计软件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调度通信系统是铁路行车调度指挥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铁路专用调度通信设备的技术发展历程,针对高铁客专、干线、支线等不同线路主要运用模式和技术特点,提出调度通信系统适应性的发展趋势及技术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