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汕头市Que石大桥收费广场大面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的方案选择、设计、施工、荷载试验和沉降观测等,为今后在属海相成因的淤泥层软土地基上进行加固处理提供一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2.
刘峰  马华  尹锡杰 《路基工程》2015,(4):163-167
针对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将分层劈裂注浆用于机场扩建工程中特殊区域的淤泥层地基加固,解决了扩建场道与既有场道衔接段等飞行控制区地基处理时施工时间短、施工机械高度受限等问题。结合工程应用实例,验算了劈裂注浆加固淤泥软土地基的工后沉降量;经分析加固效果检验数据,确定淤泥软土层经分层劈裂注浆加固后,土的性质得到有效改善;证明了劈裂注浆在机场场道扩建工程软土地基加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宁波北仑地区属冲海积平原,上部分布厚层海积软土,其中淤泥质粘土厚度15m~28m不等,每平米地基承载力不足6t;而疏港高速公路延伸段全线上部结构均设计为双幅联体斜腹大挑臂现浇箱梁,梁宽26.5m,通过工程实践,阐述了地基处理、不均匀沉降控制及施工界面的冲毛处理等软土地基上施工宽幅现浇箱梁中的具体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4.
通过介绍深汕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加固处理工程设计和施工,阐述了高速公路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加固处理软土地基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及质检办法,提出在深厚淤泥层上修建高速公路在设计上要合理确定的主要参数,以及如何通过调整置换率和加固深度达到适应高速公路沉降过渡要求,解决桥头路段“跳车”问题。  相似文献   

5.
河滩相软土路堤填筑期和预压期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伊洛河河滩相软土地基上修筑1km多长的高等级公路路堤实际工程,设计软土地基变形现场观测方案,采用测斜导管、沉降板等测试方法,对软土地基变形进行长达2年多的观测研究,共获取数据2万多个。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结合河滩相软土特点,提出软土地基路堤施工控制的最薄弱层法和预压期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该文介绍了某高速公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的试验研究。首先,指出在施工处理淤泥及软土质路基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各种软弱路基特性、各项路基指标,处理和制订方案时要经过比较技术经济等综合影响。接着,阐述了在施工质量控制中要加强管理并制定措施,发现随时出现的问题,使方案得到修正,这样工程质量才能符合规范设计标准的要求。有丰富含水量的淤泥和软土具有低抗剪强度、低承载力的力学特性,修筑路堤时可能产生较大沉降。处理软弱地基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软弱地基的强度,确保地基稳定;使软弱地基的压缩性降低,基础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可以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采用排水固结法处治淤泥土或泥炭土时不但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避免路堤发生失稳破坏。为了减少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和增大路堤的稳定性,提出一种新的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处治方法,即在软土路堤施工前在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通过减少软土的侧向挤出,实现降低路堤的工后沉降和提高路堤稳定性的目的。为了评价该地基处理方法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处治效果,利用有限元软件PLAXIS对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后软土路堤的沉降、水平变形和安全性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与未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的软土路堤的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在软土路堤坡角两侧设置水泥搅拌桩连续墙不但可以减少软土路堤的沉降,而且提高了路堤稳定性,减少了软土路堤的施工时间。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公路建设过程中软土地基结构易发生不均匀沉降和失稳问题,以江苏某软土地基公路工程实践为对象,对CFG桩软基处理技术和土工织物联合冲击碾压两类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并选择典型施工段进行沉降测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CFG桩软基处理公路软土地基时,施工初期短时间间隔内,软土层出现较大沉降量,后期沉降量开始趋于稳定,工后沉降小于25 cm,最大不均匀沉降为4.0 cm,整个施工期间路面并未发生开裂现象,满足施工规范要求。土工织物联合冲碾压法处理软基的沉降量相对CFG桩软基处理法获得的相对偏差要小,土工织物的存在,减小了横断面不均匀沉降值。  相似文献   

9.
汕头海湾大桥北引道工程地处冲积平原 ,地表以下 2~ 18.5m基本为流塑淤泥或厚淤泥层夹层。桥梁下部结构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前 ,先在桥台软土地基进行砂桩结合堆载预压处理 ,减少了由于软基沉降对桥台桩基产生的负摩擦力 ,达到消减负摩擦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林清 《公路》2003,(9):87-90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高等级公路的关键技术问题是保证施工期的稳定和控制剩余沉降。通过对软土地基地质条件的充分了解,利用物理模型与数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软土地基的设计问题。通过信息化施工对填土进行现场监测,能有效解决填筑施工过程中的路堤稳定问题和控制剩余沉降,并能够确定路面施工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1.
依托在建银吴客专某区段粉质黏土、粉土、松散砂土等松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研究螺杆桩在高速铁路路基地基处理中的施工工艺、承载及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在黄土地区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地层中,可以形成螺杆桩螺纹段桩身,成桩质量良好;通过静载荷试验得螺杆桩复合地基具有较好的承载性能;路基填筑完成时地基沉降为18.05~24.54 mm,填筑完成6个月沉降增加值为1.37~2.06 mm,地基渐趋稳定;由此可知,地基沉降变形主要发生在填筑期间,表明采用的螺杆桩设计参数,能够有效控制该地区粉质黏土、粉土、松散砂土等松软土地基的沉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振杆密实法加固粉土地基的效果,对宿(迁)新(沂)高速公路粉土地基采用十字形振杆密实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加固前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分析了侧向土压力系数和超固结比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路堤填筑期工作性状,分别基于CPTu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得到的压缩模量计算加固后上覆荷载下沉降,并与采用双曲线法基于现场实测资料的预测沉降和瑞典振动翼加固沉降进行对比,以证明基于CPTu测试的沉降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比较加固前后相同上覆荷载下地基计算沉降量以分析地基加固前后路堤荷载作用下控制变形能力的差异;比较了加固前后场地土类别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场地土层加固后静止侧压力系数提高了40%,超固结比提高到1.8~2.3,出现超固结效应;十字形振杆控制粉土地基沉降效果优于瑞典振动翼,基于CPTu测试确定土压缩模量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在相同高度填土荷载下,加固后地基沉降比加固前减少约25%;加固后场地指数提高,特征周期减小,场地土类由软弱土提高为中软土,场地类别由Ⅳ类提高为Ⅲ类,在不影响建筑物基础抗震要求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3.
高等级公路建设越来越多地延伸到软土地区,但工程中采用的工后沉降量指标并不能完全消除路面开裂及不均匀沉降等病害的大面积发生。基于此,在提出软土地区公路建设工后沉降量及沉降速率双指标控制理论的基础上,确定了软土地区高速公路工后沉降速率控制标准,并以济(宁)—徐(州)高速公路济宁南四湖地区某高填土路段湖相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为依托,在进行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下工后沉降特性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工后沉降双指标控制理论,提出了适于该工程的公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运用Plaxis 3D Foundation有限元软件,分析了路堤偏载作用下,某软土地区城际铁路线桥梁桩基的受力变形。结果表明:桩基设计偏于不安全,建议软土路基处理措施穿透软土层,增设斜桩、增加横向桩排数、设置群桩基础保护帷幕桩墙及高压旋喷桩维护墙等结构,并加强施工和运营阶段桥梁和路堤结构的变形沉降监测。  相似文献   

15.
软基公路一般具有较大沉降,这是软土基承受载荷能力较差导致的。较大的沉降会使道路损害严重,还会导致交通事故发,因此进行软土基沉降控制研究十分关键。文章从碎石桩作用机理和施工工艺出发,通过PLAXIS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学模型对软土基和碎石桩处理地基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碎石桩对处理软基公路沉降有较好效果,可为今后软基公路的沉降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市中横沥南泵闸基坑工程为背景,对比论述了SMW工法桩在河道泵闸基坑工程中的优势。主基坑范围内的支护结构沉降、位移监测数据均满足基坑的安全要求,水泥土抗渗性能优越,分析表明,该支护形式在上海地区淤泥质土层中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水泥土搅拌法因施工简便,造价低,能有效改善地基土性质,在软土地基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返浆问题,给施工进度、经济等带来一些麻烦。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水泥土搅拌桩(湿法)处理软土地基的施工工艺,阐述了利用搅拌桩顶的返浆铺平作为基础底面的下盖层,以褥垫层进行找平的新方法。复合地基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处理后的地基沉降量比常规方法约减少一半,由于返浆层的存在,增加了桩的上部土层刚度,有利于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此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地基的沉降,缩短了工期,并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8.
围堰施工是跨江通道工程水域侧基坑实施的前提条件和关键环节,天然软土地基淤泥质软土层厚度大、承载力低,采用长管模袋砂围堰能较好地适应软土地基的变形和抵抗水流的冲刷。以广州南沙明珠湾区跨江通道工程施工围堰为实例,采用数值分析模拟长管砂袋围堰的施工全过程,计算产生的沉降变形及基坑开挖对围堰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堰施工时堰底内侧沉降明显,外侧坡脚处水平外移及隆起,基坑开挖引起围堰内侧变形明显大于外侧。  相似文献   

19.
王超 《路基工程》2019,(6):128-133
针对CFG桩加固铁路软弱地基的效果和变形特性,运用Mida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二维全断面双线路基模型,分别对施工期地基加固前和加固后6种工况下的竖向位移进行计算。以地基沉降值、路堤沉降值和工后沉降值作为分析指标,说明了CFG桩加固软弱地基的优越性。由于梯形路基附加应力分布不同,沿路基宽度方向地基表面沉降呈“中心大两边小”的不均匀现象。地基压缩层和路堤填料层是地基加固前路基结构的变形关键区,路堤填料层是地基加固后路基结构的变形关键区。桩土之间由于力的分配不平衡存在差异沉降,桩-砂石垫层之间存在最大剪切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