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钢板组合梁桥构造简单、设计和建造的适用条件广泛、制作与施工方便,是一种非常经济和耐久的结构。为大力推广钢板组合梁桥的应用,文章对该种桥型的梁高、板厚、横梁、主梁分段及连接方式、桥面板等进行了介绍,对相关构造及设计理念提出了一些建议及想法,总结得出钢板组合梁只要构造合理,工法适宜,在20~150m跨度范围内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国内已有多个省份开展了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图编制工作,各标准图的结构体系和构造细节各有不同,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为推广钢板组合梁桥在广东省内的应用,本文以钢板组合梁桥设计标准图研究课题为背景,研究了钢板组合梁桥的构造细节。广东省钢板组合梁桥设计标准图路基宽度分别为26 m、33.5m,跨度分别为30 m、35 m、40 m。26 m路基宽度采用双主梁,33.5 m路基宽采用三主梁体系。对钢主梁、钢横梁、钢结构连接方式、预制桥面板、钢梁与桥面板的连接方式、负弯矩区桥面板抗裂措施、钢筋布置形式、横桥向预应力的构造细节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利于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钢板组合梁桥标准图。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标准化的施工工艺技术对于城市交通设施的建造有着巨大影响。 就桥梁方面而言, 采用工厂化的施工技术对于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桥梁的质量管理和钢结构产能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可以促进钢板组合梁桥在我国的发展。 因此, 本文介绍了中小跨径钢板组合桥梁工厂化制造和标准化施工。 并以实际工程应用为例, 介绍了钢板组合梁桥施工时采用的架桥机架设和汽车吊架设, 节约了人力成本, 使经济合理化。 同时大大加快了钢板组合梁桥的建设速度, 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屈丰来 《北方交通》2022,(4):6-8,11
以辽宁境内跨径为16 m的简支梁桥为例,提出了热轧组合H型钢、钢板梁、热轧H型钢三种不同结构形式的钢-混组合梁桥,通过结构验算及经济指标综合对比分析,确定了热轧H型钢组合梁最为合理的桥梁结构形式,可为中小跨径钢-混组合梁桥的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剪力连接件是保证钢梁与混凝土翼缘板共同工作的关键元件,合理安全地确定其抗剪承载力对组合梁的设计和保证其整体工作性能至关重要。重点介绍了组合梁桥连接件中的栓钉和开孔钢板连接件的性能、应用情况与抗剪能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以辽宁省新民市北西线姜屯桥为试验桥,对FRP-混凝土组合梁桥设计方法进行研究。以该中小跨径FRP-混凝土组合梁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和试验结合的方法,从各向异性材料的受力性能、组合梁的整体受力状况和刚度、横向连接处理方法等方面,阐述了FRP-混凝土组合梁桥关键控制节点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具有参数化建模、可视化施工、沉浸式体验等特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三座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为例,结合BIM技术,对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难点进行分析,为复杂组合梁桥的BIM工程技术提出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8.
预弯组合梁桥在我国虽然只有十几年的研究、建造历史,但国内在设计理论、制造工艺和施工控制上已有了长足进展,而且已成功的建成了多座预弯组合梁桥。下面对预弯梁的制作及施工工艺作简单的介绍,以便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下承式桁架组合梁不仅设计难度大, 而且其杆件种类多、 节点构造复杂, 靠传统设计很难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而依靠 BIM 技术, 为传统钢桁架桥梁设计提供了突破, 文章针对浙江省 2008 年发布的 《组合钢桁架桥通用图》, 建立下承式桁架组合梁精细化模型, 为此类桥梁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朱静 《北方交通》2022,(1):25-27,31
某桥位于朝阳市,由于运营年限较长,且重载交通较多,桥梁病害较为严重,该桥半幅已封闭交通,经过专家评审,该桥上部重新改建.改建方案采用型钢-混凝土组合梁设计,计算并验证了热轧型钢-混凝土组合梁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根据改建后桥梁运营状况的跟踪反馈,验证了热轧型钢-混凝土组合梁施工的高效性以及结构整体受力性能合理性,对桥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各挂篮的分类及特点的比较分析,依托H桥工程实例,选择三角组合梁式挂篮作为施工方案,对预应力连续梁桥悬臂施工中挂篮的选择及受力进行了分析,得出三角组合梁式挂篮设计和施工中应重点控制的构件是主桁梁、吊带主,它们的受力最大。  相似文献   

12.
运宝黄河大桥副桥桥跨结构采用(48+9×90+48)m波型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结合运宝黄河大桥副桥介绍波形钢腹板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设计及分析。  相似文献   

13.
虽然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在支座处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处施加了预应力,但仍然存在桥面板拉应力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以山东省广饶县小清河特大桥2 号主桥为例,在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设计难点及其相关技术措施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基于部分组合技术及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对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的支座处负弯矩区的受力性能进行优化设计。基于Midas Civil 有限元模型,重点对该组合梁桥负弯矩区的抗裂性、支点反力及全桥刚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同时使用部分组合技术和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桥梁营运期内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始终受压;仅采用部分组合技术或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桥梁营运期内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受到拉应力作用,且拉应力较大。由此可知,综合使用部分组合技术和桥面板混凝土分步浇筑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负弯矩区混凝土桥面板的拉应力,防止混凝土桥面板开裂,改善桥梁耐久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钢板-混凝土组合梁的受力性能,对2片带肋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和1片普通钢筋混凝土梁进行了负弯矩区段的试验研究分析以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的探索。试验表明,钢板-混凝土组合梁在抗弯承载力、刚度上表现良好。提出的钢板-混凝土组合梁极限抗弯承载力弹性-塑性相结合的计算方法,计算值与试验值较吻和。  相似文献   

15.
在对山区桥梁建设特点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在山西省山区公路桥梁建设中可广泛应用组合梁桥的建议。对组合梁桥的结构形式、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并以干海子大桥为典型桥例,与装配式混凝土T进行方案对比,总结了组合梁桥应用于山区公路建设中的特点,为其在山西省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少联大跨径连续-刚构组合桥的受力分析及合龙顺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时某座3跨连续-刚构组合梁桥与连续刚构桥、连续梁桥的施工仿真结果对比分析。研究了3跨连续-刚构组合梁桥的力学特点和后期使用性能.并且针对其墩身抗推刚度、合龙次序两个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同类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深化对钢-混凝土组合梁桥温度作用与效应的认识, 从施工阶段水化热温度作用与效应计算, 运营阶段温度作用模式与取值, 以及温度效应计算方法等方面, 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 探讨了后续的研究重点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现浇组合梁桥施工阶段水化热温度作用是桥面板早期开裂的重要原因, 准确计算组合梁水化热温度效应的关键在于选取更为准确适用的水化热模型和考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弹性模量、抗拉强度以及剪力钉连接刚度发展的影响; 运营环境下组合梁桥主要考虑均匀温度、正负温度梯度等3种温度作用模式, 由于不同国家气候环境的差异及研究历程的不同, 各国规范关于组合梁桥温度作用模式和取值的规定尚不统一, 温度梯度作用的取值并非基于统计分析方法得到, 在取值时亦未充分利用已有历史气象数据资源; 组合梁桥温度效应的计算多基于有限元数值模拟展开, 求解组合梁温度效应的解析计算方法也逐渐准确化, 钢-混界面关系已从不考虑界面滑移发展到考虑界面滑移, 温度分布模式从简单的钢-混均匀温差发展到钢与混凝土任意温度分布, 但还应加强建立任意边界组合梁温度效应求解的理论模型; 组合梁桥温度问题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应集中在开展基于效应分类的组合梁温度作用模式研究, 从机理上加强对组合梁温度自生效应和次生效应的认识, 加强组合梁桥长期温度实测, 基于统计分析确定组合梁温度作用代表值; 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各地区气象部门历史气象数据, 开展组合梁温度作用地域差异性取值研究。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桥梁工业化是发展新趋势,为促进钢混组合梁桥生产模式的变革,基于贯穿桥梁所有应用阶段和参与方的BIM信息化技术理念,针对钢混组合梁桥特点,研究引入BIM技术后在钢混组合梁桥中设计、施工的具体应用方法,利用Dynamo二次插件可视化编程,实现参数信息的自动集成,并将所有桥梁参数信息输入到同一平台进行传递和管理,为桥梁建造一体化设计和信息化管理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对拉挤成型GFRP组合桥面板和工字形钢梁组合而成的新型GFRP组合梁桥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分析,通过对横隔板、纵梁跨径及间距等参数的研究,得到该组合梁桥横向分布系数随上述参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文中介绍了钢-混凝土组合梁的特点,并以某公轨合建跨江通道项目非通航孔引桥为背景,结合该项目特点探讨了大跨径连续钢-混凝土组合梁桥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桥型布置方案的选择、钢-混凝土组合梁关键构造和方案的确定、下部结构方案的拟定以及施工方案的选择等,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