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的客货运输需求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扩建为8车道或10车道的多车道高速公路,而中国目前还没有针对8车道及以上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展开充分研究.本文研究了整体式、客货分离式和"长途+集散"式3种断面形式下多车道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构建了3种横断面形式下的多车道高速公路通行能力计算模型,并借助VISSIM仿真平台进行各断面形式下的交通流运行模拟,运用所得到的一系列速度—流量曲线,对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标定.本文的研究思想与成果,可以从通行能力角度为新建和改扩建多车道高速公路断面布设与组织形式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八车道以上扩建技术标准论证是沪武高速公路扩建的难点和关键点,以该工程为依托,通过扩建技术标准初步论证,并在沪宁高速特别是大交通量硕放枢纽至东桥枢纽段运行情况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整体式断面、整体复合式断面和分离式断面方案进行综合比选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工程规模及安全风险可控角度推荐整体式十车道(客货分行)方案,从审批及安全风险角度推荐平面分离式3+3(客货分行)方案,优先推荐整体式十车道(客货分行)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国内外高速公路客货分离模式进展,通过文献查阅、现场调研等手段,收集国内外典型客货分离高速公路案例,分析其客货分离形式、横断面布置方法、专用车道设置等,总结提出我国客货分离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的问题,为客货分离式高速公路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高速公路客货混合车流带来的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方面的不良影响, 通过 VISSIM 微观交通仿真软件, 对车道限制、 专用车道和时段限制三种客货分离方法的适用标准进行研究, 以保障客货分离车道管理方法的顺利实施, 减少混合车流带来的不良影响, 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交通流特性的深度调研,分析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基本路段车道数对通行能力的影响,对整体式断面及分离式断面条件下高速公路技术标准确定进行研究。基于以上理论分析,以绥沈高速公路为依托工程,研究确定了多车道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及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6.
万江 《交通标准化》2012,(13):44-47
分析集散车道的影响因素,对高速公路主线车速为120km/h,车道数为四、六、八车道,匝道为单车道的情况进行计算,可为互通式立交集散车道设置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特点,提出研究避险车道几何线形多样化的必要性,并在避险车道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对曲线式、多坡式避险车道几何线形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依托珠三角地区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在综合国内外现有技术规范、相关研究成果及多车道高速公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设置的必要性论证。在分析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左侧硬路肩宽度取值进行研究,提出不同功能条件下多车道高速公路左侧硬路肩宽度的取值。  相似文献   

9.
柳佳 《北方交通》2023,(10):82-87
京哈高速公路绥中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以下简称沈山高速改扩建段)按照双向十车道进行建设。针对多车道横断面如何划分、互通区出入口车辆如何进行转换等问题,通过不同模式的十车道横断面划分方案比选、出入口标志标线指引适用性分析,得出标准路段采用客货分隔、出入口段采用外侧混行的标志标线指引体系,保障沈山高速改扩建段车辆安全通行。  相似文献   

10.
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改扩建工程分车道路面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扩建车道数的增加,为实现车辆分车道运行管理提供了条件,为实现充分利用原路与提高路面耐久性的路面设计理念提供了前提.针对沪宁高速公路江苏段原路4车道改扩建为整体8车道的高速公路进行了分车道路面设计,并通过对改扩建后道路实际运行状态的统计分析,就相关设计技术参数的选择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多车道高速公路路面分车道设计是经济、可行、合理的,且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山区高速公路路基路面排水系统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勉宁高速公路北起勉县元墩,止于宁强县党家梁,全长54.858Km,总投资24.05亿元。是陕西省秦巴山区第一条高速公路该高速。该高速为双向四车道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路基宽度整体式24.5m,分离式12.5m。该工程于2001年开工建设,穿越秦巴腹地,以工程地质条件差、工程量大著称,建设者“以千克难”,比计划工期提前一年于2003年年底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12.
以国内多条八车道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收集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多车道高速公路的事故率、事故形态、车道分布特性,并对比分析扩建前后的安全水平变化。以典型事故多发路段为切入点,从道路线形设计方面查找诱导事故多发的原因,最后为多车道高速公路的设计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ETC(全称: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出口计重收费主要是针对长途货运车辆按重量不停车进行收费。文中探讨了高速公路ETC出口计重收费系统的设计,并在"设计原则与功能需求、计重设备的选择、车道设备的布局、计重数据序列和ETC出口车道车辆数据序列的匹配及异常处理"等主要环节进行了设计和详细说明,对目前市场上研究较多的计重设备前置式ETC和计重设备后置式ETC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去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展望了高速公路ETC出口计重收费系统的未来与实现。  相似文献   

14.
本丈对高速公路客货混行的主要事故模式,即递晒酚哑挂、撞固定物及翻车等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追尾事故主要是安全间距不足、客货行车速.度差异、货车超载等引起;撞固定物主要是泥合干扰、疲劳驾驶等引起;翻牟则主要是超车变道、超载等引发.才卜据这些事故模式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进行车道分界线隆起或颠簸处理、左车道限制、推广使用汽车递j酚滋撞预警系统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断面形式下的多车道高速公路出口影响区开口长度及流量与交通安全的关系,针对2种断面形式的高速公路出口,分别设计了3种不同的开口长度,结合3种不同流量条件设计了18个不同的驾驶模拟场景。实验招募30名被试者开展模拟驾驶实验,提取不同开口长度及流量条件下各断面形式高速公路出口的车辆行驶轨迹、换道间隙的选择、减速度、最小 TTC (Time to Collision)等驾驶行为特性参数,综合分析基于驾驶行为数据对不同开口长度的行车风险。结果表明:两种断面形式下,开口长度对于车辆在开口段上的换道点选择存在显著影响;两种断面形式下,1500 m的开口长度能够满足绝大多数驾驶人的换道需求;在换道间隙选择中,大都集中在5~6 s,分离式断面下的开口长度对于低于临界间隙的换道间隙出现的频次具有显著影响;流量及开口长度对于最大减速度及TTC最小值和分布位置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但分离式断面下的最大减速度和最小TTC相较于整体式断面更小;此外,整体式断面中内侧3车道的行车风险低于分离式断面,分离式断面中外侧车道的行车风险低于整体式断面。  相似文献   

16.
结合国内相关工程实践,针对多车道高速公路路拱形式、横坡值,从新建和改扩建角度进行分析,并对多车道高速公路不同超高过渡方式和形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根据新建高速公路和改扩建高速公路的特点,灵活应用双向路拱、折线型路拱和单向路拱;对于超高过渡方式,有中间带的公路均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的方式,不设路拱线适用于降雨量不大的地区,设一条路拱线可减小汇水面积和坡面汇流长度,改善路面排水,超高形式能较好地适应多车道高速公路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加利福尼亚州HOV系统的运行效果,基于交通量检测器收集的数据,对HOV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评价。最终得到4个主要结论:1)与多条普通车道构成的高速公路相比,包含1条HOV车道的高速公路损失了20%的通行能力;2)HOV车道通常处于两种运行状态,一种是HOV车道未被充分利用,另一种是HOV车道处于超负荷、降级运行状态;3)HOV车道未显著提高小汽车合乘比例;4)在一个相当出色的交通管理系统中,HOV车道并未从整体上缓解道路交通拥堵状况。  相似文献   

18.
自动驾驶卡车在横向控制原理、横向位置分布特征上与人工驾驶车辆存在较大差异,为评估自动驾驶卡车对路面耐久的影响并支撑其在人机混驾环境下的车道规划,开展考虑路面车辙的高速公路车道管理策略研究。基于高速公路自然驾驶数据,提取卡车车道内横向分布特征,并提出以正态分布为基础的自动驾驶卡车横向位置分布模式;根据车道类型提出3种高速公路车道管理策略,即专用车道策略、混合流车道策略、专用+混合流车道策略;在不同车道管理策略、横向位置分布参数下,从车辙发展均衡出发确定不同车道自动驾驶、人工驾驶卡车比例,并通过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评估路面养护年限。结果表明:专用车道策略中专用车道宽度可变,但要求自动驾驶卡车比例固定,且沥青路面养护年限最低;混合流车道策略适用于所有自动驾驶卡车比例,且养护年限最高;专用+混合流车道策略适用于自动驾驶卡车比例高的高速公路。  相似文献   

19.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隧道拓宽时往往采取在原有隧道之间或两侧新建隧道,形成四洞分离式隧道,以达到增加车道之目的。新建隧道洞口地形一般较为狭窄,分离式独立两隧道之间中间岩柱厚度较小,即形成小净距隧道,新建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会影响原隧道安全。通过对泉厦高速公路扩建工程苏厝隧道施工技术的介绍,阐述了小净距隧道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现状的调研发现,传统避险车道存在长度不够、坡度过陡、易发生避险车道内追尾等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地貌条件的变坡式避险车道。通过计算,验证该避险车道在现行高速公路条件下的适用性,此种避险车道的设计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高速公路避险车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