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的建设对恢复和改善河岸的自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时,应当因地制宜,充分遵循生态安全的原则,满足生态环境平衡的设计需求。本文就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形式的设计进行相关的研讨与分析,期望能为更好地发挥生态护岸的价值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使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景观更为和谐、自然,使之能真正与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黄小鹏  谢军 《水运工程》2017,(11):109-113
针对现今河道整治中常用的护岸材料材质硬化、基本功能单一、生态和环保效益差等问题,对生态护岸类型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河道整治中常用传统护岸和新型生态护岸的类型、特征和功能,总结得出:生态护岸除了具有防洪、排涝、引水、航运等基本功能外,还具备生态、环保、休闲、娱乐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杨桥干渠规划为具有生态输水功能的景观渠道,本文根据堤防设计要求,结合既有渠道、周边环境、渠道输水排涝功能、区域景观文化、流域生态等的要求,确定最为适宜的河道断面及护岸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4.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某河道治理工程为分析对象,满足河道防洪除涝安全同时提升河道生态、景观效果的情况下,进行护岸型式及桩型比选,结果表明:本河道采用生态堆石挡墙护岸生态景观效果更好。对各种计算工况下的边坡整体稳定、挡墙自身稳定以及桩基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边坡整体稳定性计算采用瑞典条分法获得的安全系数结果较有限元分析安全系数结果更保守;桩基承载力及位移采用m法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但由于部分设计单位内部管理和设计理念存在一些问题,使河道治理的最终成效不尽人意,传统的河道治理工程主要是采用必要的水利工程措施,提高防洪与排涝标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水利防洪排涝工程措施,已不满足新时代治水思路和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行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通过水环境整治工程及相应的亲水景观设置,改善了河道综合水环境,工程实施后可促进河道综合功能的发挥,为维持河流健康生命发挥重要作用,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大,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和措施进行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航道护岸工程不仅要满足强度、稳定、安全性和耐久性的要求,还要考虑生物、环境和人的相互影响和协调。通过常规生态护岸及浙江省限制性航道护岸结构型式的分析,阐述了直立式护岸作为断面的原因,本着"以人为本",建设美丽航道的思路,考虑了护岸的生态性及景观性,并结合游步道、亲水平台的布置,从而实现内河限制性航道护岸在工程、生态、景观、亲水性等多方面功能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针对珠海市高新区规划区填海造地、海岸线外移及城市化所带来的防洪排涝问题,通过建设海堤工程,形成封闭防洪保护圈来抵御外洪(潮);建设水闸工程,排除区内涝水;结合城市景观水体的规划来布置调蓄水体,满足各部门对水位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减少抽排工程的建设,兼顾利用涝水改善城市水环境、水景观。  相似文献   

8.
通过京杭运河续建工程扬州段两种不同类型的护岸结构在洪水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危害大小,提出通航河道景观护岸在设计阶段中应对洪水影响的措施和注重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陈立军 《中国水运》2014,(1):169-170,366
生态护岸是一种新型的护岸技术,它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是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护岸形式,生态护岸,改善或完善局部地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陆一奇  何晴  屠征波 《中国水运》2014,(1):173-174,305
杭州市城郊河道整治工程开展于2008年,目前已有5年多,文中从一个河道建设管理者的角度对历年来杭州市实施的河道护岸型式中较为新型、值得推广的生态护岸型式,从生态护岸的定义及内涵、传统护岸型式及存在问题、城郊河道生态护岸型式等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根据航运枢纽库区各特征水位将护岸边坡划分为护底区、重防护区、亲水区和景观区,探讨了各区段的水动力特性,推荐了相应的护岸结构型式。最后以广西右江上的那吉航运枢纽生态护岸建设为对象,给出了应用实例,可供类似生态护岸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2.
胡安春 《中国水运》2014,(11):54-55
生态护坡是一种新型护坡技术,它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应和自净效应于一体,是现代河流治理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介绍了京杭运河宝应段护岸损坏成因、生态护岸功能、植生生态护坡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3.
顾宽海  周松泽  宋凡 《水运工程》2020,(12):147-154
传统的内河航道建设重点关注航运、灌溉、防洪排涝等功能,但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传统功能外的生态美、景观美、人与自然和谐的问题。以某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为例,针对平面规划线型与现状线型差异大、文物保护要求和生态景观要求高、环保压力大等工程特点,通过对航道平面线型、护岸结构、文物保护、生态景观、节能环保等关键技术要点进行研究,提出自然型护岸线、生态型护岸、矩形航道断面的文物保护方案、节能环保的装配式护岸建造方案等设计对策,达到航道建设的生态美、景观美、人与自然和谐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工程设计与施工工艺的不断发展,针对内河航道的生态护岸研究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生态护岸凭借其集防洪效应、生态效应、景观效益以及自净效益为一体的优势,现已成为内河航道护岸工程建设的主流方向,极具经济与实用效益。本文主要从几种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岸的实际应用入手,对其各自的应用特点进行了分析与对比,希望帮助相关施工单位在具体工程施工中选择正确的生态护岸类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曹妃甸工业区起步区规划条件及需求分析,统筹开展了防洪排涝、水系、游艇通航各项涉水规划和竖向布置研究.采用漫滩型河道断面,创造性地结合高压走廊布置雨水集蓄区和生态湿地,实现了工业区的防洪、排涝、水系、游艇通航与竖向布置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型生态护岸在连云港港疏港航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内河航道护岸结构往往只片面强调岸坡的耐久性,较少考虑护岸与河道生态之间的关系,而如何在满足内河航道航运功能的前提下,实现护岸结构耐久性与生态性的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恢复河岸生机的目的,是近年来护岸建设和研究的一种趋势。文章介绍在连云港港疏港航道工程中成功应用的新型生态护岸结构,为在内河航道中应用生态型护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泰兴市城区河道水系丰富、河网交错的特点,研究提出了泰兴市生态水空间的主体框架。并结合生态景观河道建设实例,对特色生态景观河道设计、生态景观河道建设与片区打造相结合设计以及防洪与水生态的结合设计进行一些思考。生态河道的建设应根据片区水系特点,与城市规划建设相协调,因地制宜的进行景观及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汤渭清 《中国水运》2014,(6):150-151
航道护岸工程是路堤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进行能量、物质交换的枢纽地带,硬质护岸的使用严重影响了河流水质环境的改善和景观生态功能的提高。针对硬质护岸给河流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影响,探讨了硬质护岸的生态修复方法及其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广州大冲口涌及东塱涌硬质护岸进行了生态和景观修复设计。生态修复技术有效的解决了硬质护岸给航道生态系统造成的危害,同时为构建绿色生态文明航道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生态护岸的类型较多,其中以预制砌块为主体结构的生态护岸在上海市河道中应用广泛。本文在对上海市河道生态护岸调研和以往河道整治项目的基础上,概述了预制砌块在上海市河道建设中的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预制砌块在河道生态护岸应用中的材料特征、约束要素及管理养护要求等特点,为今后上海市河道生态治理中预制砌块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道经多年使用,很多会面临通水能力下降、防洪标准不满足实际要求、沿线生态环境较差等,需要进行大范围治理。本文以新疆昌吉滨湖河河道治理工程为实例,对其防洪堤及护岸进行了设计分析,包括堤防参数计算、结构设计、坡面形式选择等,以及护岸工程布置等。经治理后,该河段通洪能力提高了50%,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各项指标均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