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的1根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通过对桩端后压浆钻孔灌注桩进行自平衡试验,研究桩端后压浆对含黏性土角砾层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桩端压力浆液上返能有效地改善了下段桩的桩土边界条件,并增大了桩侧剪切界面阻力和粗糙度,使得下段桩桩侧摩阻力提高了66.67%,且对桩的荷载传递特性产生明显影响;在含黏性土角砾层中桩端后压浆钻孔灌注桩承载力随着桩顶沉降的增加而增加,且在达到极限状态时,极限承载力的可提高幅度58.14%,端阻力可提高幅度60.64%。此外,在含黏性土角砾层中采用桩端后压浆技术不仅可以通过增强端阻力来提升桩基极限承载力,还能提高桩侧摩阻力,且桩侧摩阻力的提高也成为提升桩基承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分桩端后压浆和桩侧后压浆两类,本论文着重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控制参数及其适应地层,并分析其作用与工作机理,结合工程实践,提出钻孔灌注桩桩端后压浆技术对单桩承载力提高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各类上部结构荷载的不断增加,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桩径和桩长不断增大。但由于施工工艺的影响,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存在着桩底沉渣和桩侧泥皮过厚等质量缺陷,削弱了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限制了其承载能力的发挥。文中以工程实例为依托,通过2根普通灌注桩和4根后压浆灌注桩的静载荷试验,对比分析了后压浆技术对灌注桩承载力的增大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后压浆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桩基础的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4.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是通过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及桩侧压注水泥浆液,使桩端的沉渣隐患及时得到根除,持力层得以固结密实并形成扩大头,同时也使桩周土体密实,桩与桩周土的粘结力增强,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桩端的承载力及桩的侧壁摩阻力。  相似文献   

5.
对于日益增多的采用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桥梁,为进一步剖析后压浆工艺对桩基侧阻力、端阻力的作用机理并确定合理的承载力计算方法,以陕西渭河特大桥桥址作为试验比选区,制作了2组试桩及一组工艺桩进行了静栽试验及注浆性状直观剖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沉渣固结及泥皮置换作用使得后压浆桩基承载性状得到了充分发挥,应用建科院公式更能够反映后压浆桩的承栽力状况.研究成果对于同类型工程桩基的设计与加固补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当桩端持力层为砂土层等非岩石层时,通过桩底压密灌浆能有效地提高单桩承载力。本文通过工程实例介绍桩底后压浆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依托某集装箱码头工程的后轨道梁桩基,针对开口钢管桩和半闭口钢管桩两种形式,详细对比国内外常用桩基承载力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并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于砂性土与黏性土成层交替分布的地基,国内外桩基承载力经验公式在侧摩阻力、端阻力、桩端闭塞效应、总承载力计算结果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与静载试验结果相比也有所偏差。按国内规范计算的总承载力与静载试桩结果基本接近,国外经验公式的偏差较大。半闭口桩尖可显著提高砂质地基的桩端承载力,桩端闭塞系数可达0.8以上。相关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李文勇  高頔  胡新元 《港工技术》2021,58(2):117-120
基于山东某地液化储气罐区试桩工程,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分析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各层土中的荷载传递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呈摩擦桩特性,即桩端承载力占比较低;桩侧阻力发挥非同步,且在荷载传递过程中相互影响;相近土层因埋深不同其侧阻发挥差异较大;施工工艺对桩侧土体阻力的发挥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结合七浦塘大桥一根试桩压浆前后的应力测试结果,对比分析了桩端后压浆对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发挥特性的影响,得出"桩端后压浆能够大幅度提高桩端阻力,同时对桩端以上20 m范围内各桩段侧摩阻力提高程度也达42.32%~79.25%"的结论.研究成果直接用于七浦塘大桥桩基设计,同时为类似桩基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汉江特大桥基础的3根试桩资料,研究了在厚卵石层地基条件下不同施工工艺对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钻孔灌注桩的成孔工艺、泥浆性能指标、清孔时间及清孔方式都会直接影响桩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挥,同时提出了提高钻孔灌注桩承载力的技术措施及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11.
以海南省某跨海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平行对比试验法,以桩侧桩端后注浆及施工桩长为变量,对3根超长灌注桩进行了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并对试验过程中试桩穿越各土层的分段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进行测试。通过比对试验结果,分析桩侧桩端后注浆对超长灌注桩承载力性状、荷载传递规律及桩侧、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桩侧、桩端后注浆能显著提高超长灌注桩的承载能力,减小桩基沉降;对于超长灌注桩,桩侧注浆对承载能力的增加效果远远大于桩端注浆;桩侧桩端注浆后,超长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不变,依然是上部侧阻力先于下部侧阻力激发;桩侧注浆处土体表现出与桩体水泥胶结的性质,其抗剪强度较大且随位移增长而增加得更快。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上海某处钻孔灌注桩灌浆前后的静载试验,对比分析了后压浆技术在基桩工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桩底后注浆能大幅度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并依据预埋元件所得的应变值,计算出试桩在该区域的侧摩阻力值,其分布规律基本良好,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佐证。  相似文献   

13.
纳米比亚油码头软岩地层无经验参数可取。根据1根抗压桩和1根压拔桩现场静载试验和应力测试结果,分析软岩地层中抗压桩和抗拔桩的侧阻和端阻,得出抗拔桩的上部砂土及粉土层中抗拔系数以及Q-s曲线呈缓变形的抗拔桩极限承载力取值。结果表明:上部砂土及粉土层中抗压桩的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所需桩土相对位移为9~15 mm,单位侧摩阻力极限值可取30.1~48.1 k Pa;下部软岩侧摩阻力充分发挥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大于40 mm;对2根桩的抗压过程,在最大加载条件下,实测桩端阻力分别为桩顶荷载的22.3%、27.3%,表现为摩擦型桩。采用双曲线模型预测抗拔桩极限承载力为4 896.7 k N。  相似文献   

14.
在现场试桩试验的基础上,考虑土体的小应变刚度,应用Plaxis程序中的小应变硬化土模型,对桩端桩侧联合后注浆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能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表明:有限元分析桩土作用时,应充分考虑土体的小应变刚度;灌注桩注浆后,桩土界面条件改善,桩侧摩阻力提高明显,相对位移减小;沉渣固化和桩端持力层强度的提高,使得桩端阻力明显增大并且发挥提前,可以在较小的桩端位移下发挥较大的桩端阻力,减少了桩体沉降量,提高了承载力,改善了灌注桩的承载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从天津港某工程静载试桩结果浅析后压浆的处理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几个角度比较试验区灌注桩的静载试验结果,分析了灌注桩经后压浆处理承载力提高的幅度以及影响承载力的因素。分析了后压浆处理灌注桩承载机理。对试验桩的测试龄期及荷载分级提出了建议。为工程设计提供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跨海大桥桩基试验项目,对4组大直径PHC桩进行了竖向承载力静载试验,并通过桩身预埋的应变式钢筋计测试桩身轴力分布.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桩端土层刚度的提高,单桩极限承载力也将进一步增大,因此对于大直径PHC桩,也应选择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随着桩顶荷载的不断增大,桩端阻力分担荷载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大,表明大直径PHC桩呈端承摩擦桩的承载性状;对于桩端持力层较好,而上覆软弱土层较厚的大直径PHC桩,尚应考虑上部土层侧摩阻力软化现象的影响;尽管大直径PHC桩桩身刚度较大,但在设计工作荷载下,此次试验的桩顶实测沉降主要由桩身压缩引起.  相似文献   

17.
邱健 《水运工程》2003,(12):73-74
某大厦钻孔灌注桩未经过试桩就已进行打桩施工,经过对已打灌注桩进行检测,分析发现有部分桩的单桩承载力未达到要求,原因是桩基承载力估算值偏大造成的,对桩周土的摩阻力乘以折减系数后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在纳米比亚某项目的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类特殊土——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工程性质非常特殊的土,含水量非常高、密度极低、孔隙比极大。国际上硅藻土地基的工程案例非常少见,关于其工程特性的相关研究也非常稀少,硅藻土地基中桩基承载力的研究更是处于"荒漠"状态。文章通过室内剪切试验指标的理论计算获得硅藻土的桩侧摩阻力并与现场单桩荷载试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硅藻土层中灌注桩的桩侧摩阻力规律,可为硅藻土层中灌注桩的桩基承载力分析与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由于缺乏海相密实碎石土持力层中钢管桩的工程实例及研究,依托秘鲁某港口工程,研究碎石土持力层中钢管桩的沉桩及承载特性。在国内开展模拟试验,获得模拟沉桩参数后,进行沉桩可打性分析及完善施工策划,随后在现场进行试沉桩、高应变和静载试验并测试侧阻力与端阻力。结果表明:开口钢管桩在进入密实碎石土持力层后,其承载力、单位面积侧阻力和端阻力将随入土深度增加而增大,但增大幅度会逐渐减小;但在进入持力层1 m后沉桩变得困难,此后碎石土的单位面积端阻力将逐渐稳定,其单位面积极限端阻力不小于10.5 MPa;钢管桩的端阻力主要由桩端阻力提供,土塞承载力提供的反力较小,开口管桩土塞系数取相对低值。  相似文献   

20.
南京长江五桥引桥桩基础以泥岩作为桩端持力层,为验证桩基承载能力、优化设计桩基参数,采用自平衡法对三根试桩进行静载测试,研究泥岩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端嵌固于中风化泥岩层中的桩基所承担的桩顶荷载主要由侧摩阻力承担,而桩端阻力占极限承载力的比例不超过20%,且随着长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中风化泥岩层的侧阻力可以达到190k Pa左右,大于勘察建议值120k Pa,建议桩基设计按照摩擦桩计算,并且宜对桩型进行优化,适当加大桩的长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