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远 《轿车情报》2008,(4):160-161
在选定了草图的设计之后,设计师需要按照比例制作出模型,以利于对车型做进一步的修改。虽然现在的CAD技术能够模拟出许多过去需要在油泥模型中修改的步骤,但传统的油泥模型以其直观和易修改的特性在汽车设计中扮演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
针对车辆这样复杂系统的开发工作,构建一个整合的虚拟产品开发技术框架,并成功地将其应用于某轻型客车的前悬架改型设计之中。本文建立了整车刚弹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采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整车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确定了改型设计的实施方案,并输出了后续有限元分析工作所需的动载荷;利用数字化模型技术,依据原有的零部件模型,通过修改模型特定数字特征来完成零部件的改型设计;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NASTRAN对改型零部件的静、动强度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方案,确保改型设计方案的可靠、可行。整合的方法有效综合了各种开发手段的优势,减少了重复设计时间,避免了在产品开发后期阶段的返工,并增强了物理样机与实际产品性能之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3.
弯弧平叉模具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弯弧平叉模具冲压后的平叉产品,很难完全达到平叉产品图的设计要求,往往要多次修模和修改图纸,本文阐述了该平叉一次性成功的模具设计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UG软件在汽车内衬盖模具设计中的应用过程及优势。利用UG软件对模具结构进行三维设计可以简化参数的设计,缩短模具的设计和制造周期,提高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5.
文章重点分析了注塑模零件的特征和设计方法,对非标准件进行再分类并指出建立并调用各类零件相应的标准库是提高模具设计效率的有效途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工作、降低绘图量,实现提升注塑模架的设计效率、缩短模具设计周期,以NX10.0为平台、NX/OPEN二次开发技术为工具,采用基于程序建模法开发了注塑模架设计系统。该设计系统不但能根据所选关键参数准确快速地生成所需模架,同时还融合专家知识经验以减少设计人员对设计经验的依赖。而且人机交互界面友好,系统操作方便,符合国内的设计标准和习惯。  相似文献   

6.
石义民  王波 《天津汽车》2011,(11):28-31
为改善系列化零件的常规建模方法存在重复建模和零件的修改步骤繁琐的缺点,文章对CATIAV5相关选项进行设置,以环形抱箍为例建立了零件的模型和参数,并将参数与尺寸关联,实现了通过修改参数来修改模型的功能。表明零件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简化了系列化零件的建模步骤及修改零件的操作,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CATIA和UG/NX6.0软件,对水冷摩托车发动机水冷散热系统补偿水壶的容积进行测量,模拟冷却液热涨冷缩时冷却液液面位置变化,确定水冷系统补偿水壶冷却液上下限位置。整个模拟测量过程得到的结论数据可以作为设计开发补偿水壶的参考。传统的补偿水壶冷却液上下限位置的确定需要先制作样件,样机装配后试验验证补偿水壶的容积和上下限位置,一旦补偿水壶模型形状修改或位置调整需要再次制作样件验证,在设计过程中往往需要反复对比和验证。利用内容积测量器测量补偿水壶容积,大大降低了设计过程的繁琐程度,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研发周期。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用模态分析结果修改结构有限元模型的“设计参数修改法” ,以某大功率柴油机的缸盖为例进行了验证。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 ,利用设计参数修改法修改后的有限元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结构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9.
平原地区泵闸主体的结构型式大多较为相似,而传统的二维设计仍需要逐一设计,且前期设计方案的调整,及施工图阶段的二维配筋图绘制也有大量的修改工作,使得设计效率低下。针对以上问题,考虑采用三维参数化设计来解决。即将同一类型的泵闸建立参数化模型模板,利用该模板通过修改参数可得到同一类型不同尺寸的泵闸,并可直接进行下一步的三维配筋及出图、工程量统计工作。通过某泵闸工程实例,利用BIM软件Micro Station CONNECT建立了该泵闸的参数化模型,定义好通用参数以及约束关系参数,并利用Re Station完成了模型的三维配筋设计及出图、工程量统计工作。结果表明利用三维参数化可以优化平原地区泵闸的全过程设计。  相似文献   

10.
李运杰  宋健 《汽车技术》2004,(11):37-40
针对汽车冷冲压模具实体化、参数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利用CATIA CAD/CAM一体化实体设计软件,采取模块化设计方法完成了冷冲压模具的实体设计,弥补了CATIA CAD实体设计的不足。以海狮牌汽车后门上右加强件的冲压模具设计为例,详细介绍了采用该软件进行模具结构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