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上海虹桥枢纽内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下穿机场滑行道工程为背景,结合复杂地层情况和工程特点,针对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对机场滑行道影响,以及相应的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具体的盾构施工沉降控制参数,为今后超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北京铁路直径线大断面地下隧道盾构机选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康慨 《隧道建设》2006,26(6):20-23
 拟建的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之间直径线可使北京铁路枢纽布局更为完善,直径线地下隧道拟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选型是盾构法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分析直径线地下隧道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给出盾构机选型的一般程序和依据,着重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对盾构选型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盾构的施工风险进行评估。主要研究结论是:泥水平衡盾构在控制地表沉降、漂石卵石处理、掘进进度、减少刀盘刀具磨损及开仓换刀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土压平衡盾构;本工程具备泥水处理装置的场地布置条件,弃浆、降低施工噪声等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得到较好地解决;本工程适于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机。  相似文献   

3.
杭州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采用覬11.67 m的大直径盾构下穿钱塘江,线路与已建的镇杭成品油管道存在交叉,交叉影响范围达到90 m,施工时有可能对成品油管道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经过管线迁改、"S大弯曲线"和小角度交叉三个方案比选,最终采用小角度交叉设计方案,评估认为通过采取施工技术措施能够将施工影响降到最低,设计方案可以接受、可行。管道与盾构隧道交叉段垂直净距均大于10 m,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油管允许沉降量按管道焊缝接口的允许地表沉降来控制,允许地表沉降为60 mm,由此认为现有施工水平下的盾构施工引起的管道沉降风险可控。  相似文献   

4.
以某地铁工程区间隧道为例,采用通用的FLAC程序对盾构区间隧道施工在不同注浆压力条件下引起的地表沉降及围岩变形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根据该分析结果,综合考虑在工程地面条件允许的沉降范围内,提出了合理的盾构施工同步注浆压力及相应的控制沉降措施。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北京地铁10号线某区间隧道为背景,在隧道工程沿线设置了大量沉降观测点,实时监测取得了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地表沉降数据并结合国内外盾构施工土体沉降的理论,研究复合地层条件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的基本规律及其时滞特性。结果表明:无论粘土地层还是砂砾地层,地表沉降均经历快速沉降、缓慢沉降、沉降稳定三个变性阶段且沉降具有明显时滞特性;相比较而言,砂砾地层较之粘土地层变形稳定更长、时滞特性更加显著。研究成果为工程实际采用,对工程施工参数的确定乃至工程区域环境风险预控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盾构穿越江河大堤往往具有较多的技术风险和难度。该文以青草沙原水过江管工程为实例,阐述了盾构施工对大堤造成沉降的理论分析和全方位的施工控制措施,表明通过系统的控制措施与实时监测相结合,可以很好地控制住大堤的沉降。  相似文献   

7.
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BP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喜冬 《隧道建设》2007,27(3):17-20
根据盾构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具体问题,结合广州地铁三号线某区间地质资料,建立了地表沉降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网络进行了训练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利用神经网络进行盾构隧道施工的地表沉降预测是可行的,可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8.
朱建明  程海峰  江强 《隧道建设》2013,33(5):348-353
依托江苏江阴澄江西路过江隧道工程,对大直径泥水盾构施工对软土地层的扰动影响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及结论如下: 1)对盾构掘进中地表纵向沉降规律进行探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引起土体扰动的4个阶段进行验证,得出软土地层施工中不同阶段对土体扰动程度的比例。2)使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数值计算中考虑土体非线性变形。通过数值模拟可知,横、纵、竖向位移趋势符合工程实况,最大沉降量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增大上部土层的E,c,φ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软土地层的沉降量,降低盾构施工对土体的扰动影响。从而论证了通过对土体表层注浆加固可以达到减小沉降,降低土体扰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盾构隧道施工会引起周围地层位移,从而对周边建筑物产生不利影响。为保证施工过程中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在工程项目实施前需要进行安全评估。依托浙江宁波某在建盾构隧道工程项目,通过MIDAS GTS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盾构隧道的掘进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不同程度施工扰动作用下建筑物的沉降位移。并结合当地盾构隧道施工的地表沉降监测数据,对上部建筑物的安全进行评估,提出盾构施工监测数据的关键控制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工程,在盾构隧道的掘进施工过程中,位于其上方的建筑物安全可靠。通过该方法可以用既有的施工监测数据对建筑物沉降进行预测,为相关工程提供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0.
任成国 《隧道建设》2015,35(9):935-938
盾构施工管片背后注浆是保证隧道安全、质量及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因素,更与施工成本息息相关。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在富水基岩中施工时,由于其管片背后填充空间大、富水基岩地下水冲蚀,同步注浆效果差,注浆质量对工程安全、质量及成本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通过对长沙—株洲—湘潭城际铁路湘江盾构隧道的施工过程研究分析,针对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富水基岩地层管片背后注浆普遍存在的问题,采用"同步注浆、补充注入砂浆、二次补强注浆及封闭环施工"的施工方法,经过施工过程的调整和优化,确保了管片背后注浆质量的安全可控,有效地降低了施工成本,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北京直径线盾构施工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盾构法施工技术在隧道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北京站—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的盾构始发、盾构穿越护城河及下穿宣武门地铁站等施工实践,介绍在砂卵石地质条件下利用盾构法修建隧道的关键施工技术,以期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何峰 《隧道建设》2011,31(4):416-425
结合北京站至北京西站铁路地下直径线工程实例,通过不同盾构刀盘刀具配置在砂卵石下的应用对比,重点对本工程刀盘刀具改造前后对地层的适应性进行详细研究,总结分析出:1)对致密的砂卵石地层的刀盘刀具配置采用盘形滚刀是必要的,并应根据卵石粒径、密实程度尽量加大滚刀尺寸,加大1和2层刀高差,以提高切削贯入度,提高掘削效率;2)通过滚刀、撕裂刀、切刀等长短刀具的合理配置,可以实现对砂卵石地层的有效切削;3)切刀形式由原来螺栓连接方式优化为销轴连接方式,可以有效防止切刀在掘进过程中的掉落等主要成果。最终解决了砂卵石条件下刀盘刀具配置应注意的关键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必须完善其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构建新区便捷的交通体系.在上位规划和城市设计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雄安城际站及小里站区域范围交通预测模型,采用人口高限进行测试.利用模型预测与交通流线布局的互馈结果,进一步应用预测模型对流线布局进行检验分析.研究结论:在规划年限内,路网的建设规模适宜,能够支撑雄安城际站、小里站枢纽区域周边的交通需求;将东西轴及雄安城际站周边部分支路设置为单向交通,具有可实施性;对研究范围内地下环路的设计进行了交通组织优化,可有效缓解两车站间的地面道路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14.
夏站辉 《隧道建设》2015,35(Z2):147-152
结合天津地铁3号线解放桥站-天津站站盾构区间工程实例,为了解决在特级风险源极复杂的地面环境下穿越高富水承压软弱地层进行盾构接收工作的风险问题,采用洞内水平加固结合混凝土箱接收技术,成功控制各项沉降指标,同时,有效地避免盾构到达接收过程中涌水、涌砂等风险,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下直径线大断面暗挖隧道衬砌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雷宏亮 《隧道建设》2013,33(8):684-689
为解决复杂边界条件下大断面暗挖隧道衬砌施工方法选择的问题,针对北京站-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洞桩法隧道段和CRD法隧道段的衬砌具体项目,从施工效率、经济性和沉降变形控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组合钢模和模板台车2种施工方法各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应根据开挖方法、断面尺寸和作业环境等合理选用; 2)对2种施工方法在安全质量控制措施上进行了相关补充完善,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北京地区砂卵石地层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施工对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的影响,以北京市新机场线草桥站站后折返线大断面暗挖区间隧道工程为背景,对下穿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段区间暗挖隧道进行设计,并用Midas/GTS软件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京沪高铁北京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桥面、桥墩、承台及桥桩位移变化规律特征,得出大断面暗挖区间侧穿桥桩施工过程中桥桩附加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大断面暗挖区间下穿京沪高铁特大桥施工过程中承台差异沉降及地层应力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傅政 《隧道建设》2015,35(Z2):115-120
为了在复杂环境下利用有限的施工场地进行下穿既有线施工,以长沙火车站进出站地道下穿既有货运线工程为例,通过对多个施工工法的比选,选定明挖现浇法施工,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该工法的关键技术进行优化,使工程顺利进行,得出了优化后的明挖现浇法更灵活、通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地铁砂卵石地层盾构带压进舱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家庆  陈馈 《隧道建设》2008,28(5):586-588
以成都地铁1号线盾构4标段(省体育馆—火车南站)工程为依托,介绍了针对成都地铁含水砂卵石地层这种特殊地质所采取的带压进舱作业的相关施工方案和施工措施,提出了确保砂卵石地层自稳性和提高砂卵石地层气密性的带压进舱作业的技术要点和作业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盾构施工工艺对铁路路基沉降影响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下穿福州火车站铁路工程为依托,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双线盾构隧道进行分步施工模拟,揭示主要施工参数对路基沉降的影响规律。分析表明:路基预加固能有效减少下穿过程中路基的沉降量;土舱压力采用1.2~1.5倍土压力、注浆压力采用1.1~1.2倍土体自重应力对减少路基沉降效果较好;保证盾尾注浆率对减少路基沉降影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