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民铁道报日前,随着中铁十八局集团二公司承建的国内首座跨径最大的门式塔墩固结、塔梁分离、半漂浮体系钢筋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辽宁省朝阳市黄河路特大桥运工兴建,我国钢筋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建筑跨径之最又将被改写。  相似文献   

2.
通过辽宁省朝阳市黄河路大桥主桥钢筋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高塔大吨位鞍体吊装的工程实例,介绍利用塔顶门架法进行悬索桥高索塔大吨位鞍体吊装的塔顶门架结构设计与验算,阐述吊装的主要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自锚式悬索桥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从主跨跨径、加劲梁结构、主缆形式、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总结。以世界首座主跨600 m且承载双线城市轨道交通的自锚式悬索桥——重庆鹅公岩轨道专用桥为实例,总结了该桥的设计和施工特点,并重点介绍了该桥采用斜拉法建造的施工工艺和技术,为跨越航运繁忙河道的自锚式悬索桥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钢筋混凝土加劲梁自锚式悬索桥利用加劲梁来平衡主缆产生的水平拉力,具有造型美观、造价低、刚度大、对地形和地质状况适应性强等特点,是今后中小跨自锚式悬索桥的发展方向。以浙江省湖州市飞凤大桥为背景,介绍钢筋混凝土加劲梁自锚式悬索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重点阐述自锚式悬索桥的钢筋混凝土加劲梁施工、主缆架设、线形调整和施工监控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以自锚式悬索桥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通过实桥环境随机振动试验验证有限元动力特性分析结果,得到了此类小跨径独塔自锚式悬索桥的动力特性,为该桥运营阶段的健康诊断与损伤识别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从主梁竖向挠度及应力、拉索强度、屈曲稳定性、抗风稳定性等的5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当前技术条件下的自锚式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的极限跨径。研究表明:屈曲稳定性是限制矮塔斜拉桥跨径增大的决定性因素,恒活载作用下的主梁应力居次要地位,而主梁挠度、拉索强度及结构抗风稳定性对该结构体系的极限跨径影响很小。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极限跨径的突破首先要解决该结构体系的屈曲稳定性问题。该研究成果可用于双塔塔梁固结、墩支承体系的矮塔斜拉桥的初步概念设计阶段选择合理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7.
郑济高铁长清黄河特大桥采用混凝土主梁部分斜拉桥,联长1 080 m。对桥梁设计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全联采用塔墩固结、塔梁分离的支承体系,各墩均设置减隔震支座;采用型钢混凝土桥塔,充分发挥钢材的抗拉性能和混凝土的抗压性能,提高截面承载能力的同时避免了设置多层多肢钢筋的施工难度;分丝管索鞍采用新型的双侧双向抗滑锚固装置,以抵抗不平衡索力,并通过实体模型试验验证了抗滑锚固装置的可靠性;主梁采用大节段悬浇设计,节段最大长度8 m,大节段设计有效节省了桥梁建造工期。  相似文献   

8.
《铁道建筑技术》2009,(5):I0017-I0017
江珠高速公路珠海段荷麻溪特大桥,主桥为(125+230+125)m预应力砼部分斜拉桥,在同类型桥梁中,主跨跨径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四。该桥系双塔单索面混凝土箱梁部分斜拉桥,主梁高3.0~6.5m,宽28.3m,采用单箱三室箱梁断面,塔、梁、墩固结。主梁的施工采用悬臂灌注技术,斜拉索采用高强钢丝索。主梁的悬臂标准节段长度为4m,最大施工节段重量为290t,最大悬臂施工长度114m。  相似文献   

9.
自锚式悬索桥在初步设计阶段,需频繁修改设计和变更计算参数,工作量大,迫切需要一种快速求解的方法,使设计人员迅速了解桥梁受力状态及其随参数变化的情况.为此,根据独塔对称自锚式悬索桥的受力特点,基于最小势能原理,提出一种求解内力和变形的简化解析方法.将自锚式悬索桥分离为加劲梁体系和主缆体系,分别计算恒载和活载作用下的吊索力...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小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在地震作用下的主梁纵向位移,以某主跨350 m的独塔自锚式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建立Midas空间动力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特性分析,研究在实桥地震波一致激励作用下,铅芯橡胶支座和黏滞阻尼器2种减震措施的减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桥墩设置铅芯橡胶支座或在塔梁间纵向设置黏滞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小自锚式悬索桥的纵向位移响应。  相似文献   

11.
<正>鼓山大桥位于福州市东区,是福州市第一座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大桥全长4 812 m,按双向8车道布置;南引桥和南接线长3 050 m,主路为双向6车道,辅路为双向4车道。根据福州近海和闽江流域特点,大桥主缆采用空间索缆体系,2组主缆从主塔顶斜跨而下,分布于主塔上下游两侧。整座大桥共设102根吊索,其中主塔北侧上、下各布置32根,主塔南侧上、下各布置19根。大桥主塔高142 m,为传统的门式造型。  相似文献   

12.
鹅公岩轨道专用桥为主跨600 m的双塔双索面自锚式悬索桥,为自锚式悬索桥世界之最。轨道桥在鹅公岩公路桥上游70 m,净距45 m。由于受地形、地貌、周围既有设施及交通环境影响,且钢箱梁自身节段长、重量大,边跨钢箱梁运输、架设施工难度大。经多方案比选,确定采用从主塔处向边跨顶推施工方案,文章重点阐述了边跨钢箱梁顶推施工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13.
珠机城际金海特大桥主桥采用(58.5+116+3×340+116+58.5) m四塔三主跨斜拉桥,为国内首座公铁平层合建的多塔斜拉桥。金海桥塔多联长,采用何种结构体系提高结构刚度、减小温度效应及改善结构受力是结构设计的关键。为此,在总结既有多塔斜拉桥经验的基础上,比选了半漂浮体系、刚构-半漂浮体系、梁式支承体系以及首次在多塔斜拉桥应用的刚构-连续体系。通过对4种结构体系的刚度,结构受力等分析,并考虑构造要求和经济性,推荐采用刚构-连续体系,即两中间塔墩梁固结,两边塔梁固结、塔墩分离。该体系有效提高了结构整体刚度,主梁、桥塔及斜拉索受力较优,同时降低了温度效应的不利影响,车桥动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桥梁的振动性能良好,行车舒适性优。  相似文献   

14.
西堠门大桥索塔断面的气动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堠门大桥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的第4座特大桥,为两跨连续漂浮体系悬索桥,桥跨布置为(578+1 650+485)m。索塔为H形门式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211 m。介绍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前提下,从气动性能角度对塔柱断面形式及倒角尺寸进行优化研究,确定施工图阶段的索塔断面形式。  相似文献   

15.
徐盐高铁盐城特大桥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主桥横跨新洋港,采用跨度布置为(72+96+312+96+72) m的双塔双索面连续钢桁梁斜拉桥,半漂浮体系、塔梁之间设置阻尼器及速度锁定装置。主梁采用2片主桁,三角形桁式,桥面为正交异性板整体钢桥面,道砟槽范围内采用热轧不锈钢复合钢板。桥塔为H形花瓶式混凝土塔,塔座以上全高123 m,交接墩和辅助墩采用拱形双柱式门式墩。全桥共设置48对环氧平行钢丝斜拉索,平行索面,呈扇形布置,在塔端采用齿块锚固,在梁端采用锚拉板锚固。考虑施工期间台风影响周期较长且强度较大,利用桥址特点,边跨钢梁采用支架法架设,主跨钢梁利用桥面架梁吊机单向悬拼架设,并配合有效的抗风措施,大幅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抗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自锚式悬索桥作为一种特殊的桥型,在设计理论和施工监控方面,均与传统的地锚式吊桥有很大的差别。鉴于理论研究方面的滞后性,对一座主跨为160m的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进行了模型实验研究,获得了反映该座桥梁结构力学性能的主要指标,初步掌握了该类桥型的工作状态,并且通过与理论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有限位移理论是适用的。模型实验所得的结论对该桥的设计和施工监控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为该类桥型的计算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深汕铁路建设标准高,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沿线分布较多道路、河流,桥梁建设条件复杂。文章以深圳水库特大桥高低塔部分斜拉桥和跨厦深铁路特大桥钢-混组合梁2座特殊结构桥梁为例,结合工点实际情况,介绍特殊结构桥梁桥式方案、结构设计、受力分析、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可为复杂建设条件下高速铁路桥梁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结论可知:(1)部分斜拉桥结构刚度大、动力特性优、跨越能力强,斜拉索加劲可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的徐变变形,边跨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小时,可因地制宜选用高低塔方案,高低塔部分斜拉桥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塔-墩-梁固结,既可以增大结构刚度,也可以避免设置超大吨位支座;(2)跨越既有高速铁路,可考虑采用钢盖梁门式墩配合钢-混组合梁,钢盖梁吊装就位,组合梁拼装后横向顶推就位,有效减少对既有高速铁路的影响;(3)门式墩结构主梁采用钢-混组合梁代替预应力混凝土梁,可以显著减少梁部重量,改善门式墩受力,加大门式墩跨度。  相似文献   

18.
怀邵衡铁路沅江特大桥主桥为矮塔斜拉加劲连续梁组合结构,跨径为(90+180+90)m,采用塔、梁固结体系,综述该桥上部结构设计与计算。主梁采用单箱单室变截面混凝土箱梁;桥塔采用双柱式桥塔,塔高28 m;斜拉索为空间双索面体系,扇形布置。采用MIDAS Civil2006及BDAP程序对该桥进行结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桥静力、稳定及动力特性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挠度理论和虚位移原理,分析自锚式悬索桥各组成部分的受力状态,分别导出在各种荷载作用下以三角级数法表示的加劲梁挠度内力和变形公式,并结合Newton-Simpson迭代法来确定活载索力,提出了计算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内力及变形的实用计算方法,并编制相应的计算分析程序.以长沙湘江三汊矶大桥(主跨328 m的双塔五跨自锚式悬索桥)为例,通过与有限位移理论的计算结果相比较,证明该方法简单、方便,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如果所设计的结构吊索分布比较均匀,挠度理论与有限元的计算结果比较一致;这说明可以采用本方法来研究自锚式悬索桥的设计参数对结构内力与变形的影响,尤其是在方案设计阶段,可以用于很方便地选定结构主要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20.
正35月15日,由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的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五峰山长江大桥南主塔成功封顶,标志着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关键性控制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五峰山长江大桥作为连镇铁路跨越长江的公铁两用大桥,也是国内首座公铁两用悬索桥。大桥全长6.409 km,主跨1 092 m一跨过江,下层为四线高速铁路,设计时速250 km;上层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此次封顶的大桥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