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满足加工差速器壳体内球面工艺的技术要求,分别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定位、夹紧方式的夹具方案,从定位的精度、加工精度、对前道工序的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了目前的加工方式,使得差速器壳体内球面加工得到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2.
越野汽车变传动比差速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巨民  高波  乔永卫 《汽车工程》2003,25(5):498-500,427
提出了一种新型变传动比锥齿轮差速器,其特点是传动比变化周期突破了单周节限制,变化幅度得以显著增大,从而增大了差速器锁紧系数,提高了汽车的越野通过能力。给出了一种非圆锥齿轮副传动的啮合分析方法,以曲面上曲线的短程曲率为桥梁和纽带,将球面节曲线伸展成平面当量节曲线,进而把复杂的球面啮合阿题简化成平面啮合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差速器壳内球面传统加工方法—锪球面加工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精度差,尤其是加工尺寸小的内球面很难达到产品设计要求的问题,通过对产品空间几何尺寸计算和对机床、刀柄、刀体动作循环的分解,以及对刀尖运动轨迹的分析,采用镗车工艺加工,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对刀体旋转摩擦角的论证,为镗刀柄和刀体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4.
通过运用FANUC 0i-TC系统主轴同步控制功能,在该专机上实现差速器壳体内腔锪平面和锪球面。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自制后桥差速器壳座孔内球面加工工装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普通车床或半自动转塔车床加工 TJ-130型汽车差速器壳体时,原先是采用内球面、内孔和止口分别加工的方法,需要两次装卡工件,因此工件的同心度不易保证。为了提高产品质量,设计了一种特殊结构的刀杆,可在一次装卡工件后,加工出内球面、内孔和止口。这样做不仅保证了同心度,而且提高工效3倍。用 CB3463-1半自动转塔车床加工 TJ-130型汽车左差速器壳体。机床前、后刀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1.5^T液力叉车变速箱差速器中Φ22H7锥齿轮轴孔及SΦ116内球面在卧式镗床T68上加工及检验的方法,工艺方法合理可行,检测手段简单方便,对加工同类零件非专业化生产厂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均可借鉴。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汽车差速器壳砂型铸造中存在的飞边毛刺多、偏芯、缩松等缺陷,采用了消失模铸造法生产差速器完。结果表明,与砂型铸件相比,消失模法生产的铸件尺寸精度及质量提高,工艺出品率提高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在XF1173带刀塔数控车床增加BE变速箱差速器壳加工的改造项目情况。描述了车床部分以及测量系统部分的改造内容。同时介绍了自动对刀、刀具管理、以及自动测量与自动补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主减速器壳(图1)是汽车传动系统中比较重要的零件,其加工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差速器壳及主、被动齿轮的配合精度,因而其加工工艺直接影响着车桥和整车质量。  相似文献   

11.
差速器的行星齿轮与半轴齿轮的啮合间隙符合要求后。即可进行组装。组装时,首先将两轴承内座圈在机油加热至75~80℃后,装入差速器左、右半壳的轴颈上。单级减速式的主减速器还要将从动锥齿轮装于差速器的半壳上.并以规定的力矩拧紧固定螺栓。  相似文献   

12.
双轴或多轴驱动的汽车,在其轴间设有轴间差速器。一般情况下多用行星齿轮式,因这种差速器通过两半轴输出的扭矩之比基本上是定值,当遇到前、后驱动轮与路面之间的附着条件相差较大时,简单的齿轮差速器将不能保证汽车得到足够的牵引力。此时,只是附着较差的驱动轮高速滑转而汽车却不能前进。而本田CR-V轻便式小汽车的后差速器总成上装有轴间扭矩  相似文献   

13.
通过设计1种试验方法,对变速器差速器分总成的螺栓拧紧工艺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主减速从动齿轮与差速器壳体的配合制和螺栓拧紧顺序对齿轮精度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优的拧紧工艺。结果表明,差速器分总成最优的配合方式是过渡配合,最大配合间隙≤0.011 mm,最大过盈量≤0.033 mm;最好的拧紧方式是同时拧紧,其次是对角拧紧,再次是间隔拧紧,顺序拧紧的齿轮精度最差。  相似文献   

14.
对非制造原因导致的汽车后桥轮间差速器发生烧结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在设计上采取适当放大运动部位配合间隙、提高硬度、磷化处理等措施,彻底解决了差速器烧结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陆地巡洋舰(Land Cruiser)汽车前、且差速器的工作,是由差速器锁止控制开关控制,该开关位于仪表组件内,只有在车速低于8km/h时且中央差速器锁止指示灯开关接通时,前、后差速器才可以锁止。介绍了差速器电控锁止系统工作情况及电路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汽车杂志》2009,(8):325-325
编辑们:您们好!我经常看到一些高性能的轿车或者跑车上都会有说装了限滑差速器,我想知道一下普通轿车的前后轴上也会有差速器吗?如果没有的话,那过弯的时候外侧轮跟内侧的轮不是有不同的轨迹吗,怎样解决?轿车和越野车的差速器也会有什么区别?  相似文献   

17.
ZF差速器壳专机夹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ZF差速器壳(简称差壳)内球面以及内端面成型刀具加工专机夹具设计。该夹具不仅能够满足ZF差壳加工,还要能够快速切换至SH78Z差壳加工。夹具设计中在夹具可用性、可靠性.便于切换、防错、便于制造等方面采取了有效而新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庄严 《运输车辆》2010,(12):I0047-I0047
在BaumaChina201O期间,伊顿公司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并向厦工提供渐进式限滑差速器应用在型号为XG95611的5t轮式装载机上,这是伊顿渐进式限滑差速器产品首次在装载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一、马自达323LX轿车摩擦片式差速器无法锁止故障现象一辆马自达323LX轿车行驶在泥泞的陡坡上,出现后桥一侧车轮打滑,汽车无法行驶的现象。故障分析与排除该车装置有摩擦片式差速器。它是普通锥齿轮差速器的变型,是通过增加差速器内的摩擦力来实现差速器锁止(即防滑)目的。为了增加差速器的内摩擦力,在半轴齿轮和差速器壳之间装有主从动摩擦片和推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分析阁瑞斯后桥差速器总成疲劳试验技术条件和小野变速器综合试验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了阁瑞斯后桥差速器总成疲劳试验台的设计方案,并叙述了通过降速升扭和升速降扭的方法,使本无法在现有试验设备上进行试验的阁瑞斯后桥差速器总成得以实现。以及该试验台开发成功后实际的使用情况、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