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线性粘滞阻尼耗能框架的地震反应,采用SAP2000分析了一座10层框架结构安装线性粘滞阻尼器之后,在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考虑了五种不同的阻尼器布置方案,其中三种方案为对称布置,但阻尼器布置位置不同;两种方案为非对称布置,且其中一种方案只在结构一侧布置阻尼器,由此探讨了阻尼器布置方式对框架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可得对称布置方案结构各楼层减震效果良好,并且三种布置方案地震反应和减震效果基本相同;非对称布置方案相对前三种布置方案减震效果较差,这是由于阻尼器布置不对称,使结构产生了扭转,增大结构地震反应。因而阻尼器应在结构中灵活对称布置,不宜采用非对称形式布置。  相似文献   

2.
以一座主跨360 m的双塔斜拉桥为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全桥三维离散有限元模型,在地震作用下,比较了全桥设置黏滞阻尼器和不设置阻尼器两种情况下的纵向梁体位移与桥塔受力状况。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设置纵向黏滞阻尼器,可大幅降低桥塔底部纵向弯矩,同时地震作用下的梁体纵向位移也大幅度降低,黏滞阻尼器对斜拉桥桥塔抗震性能提升明显,建议在每个桥塔上设置黏滞阻尼器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中小跨度小箱梁桥普遍采用板式橡胶支座, 即使在中等烈度区, 当墩高较矮时, 地震下主梁与支座间也容易发生滑动, 落梁风险较大。 文章以中等烈度区一座 4 跨连续小箱梁桥为工程背景, 建立常规体系板式橡胶支座支承的有限元模型, 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进行地震反应特性分析, 并提出了板式橡胶支座 (允许滑动) +钢阻尼器的组合减震体系, 同时对其减震效果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地震作用下, 板式橡胶支座极易发生滑动, 支座滑动之后整个体系没有一点恢复力, 而板式橡胶支座+钢阻尼器的组合减震体系可以有效控制主梁纵横向位移、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下部结构地震内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地震作用下弹性约束体系和黏滞阻尼器体系对斜拉桥桥墩内力和塔顶位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弹性约束体系和黏滞阻尼器体系均能有效地降低结构位移,但弹性约束体系墩底剪力和弯矩有所增大,设计时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5.
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Midas Civil,建立了跨径为(62+100+62)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两种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反应谱法分析了该桥在设置粘弹性阻尼器前后两种情况下的地震响应,讨论了大跨桥梁在安装粘弹性阻尼器前后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在大跨连续梁桥中设置粘弹性阻尼器能有效控制连续梁桥的地震响应:减小桥梁墩底内力、墩顶与梁体相对位移,其减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跨空间结构的振动控制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其抗震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国家经济财产安全.采用粘弹性阻尼器对大跨空间桁架结构进行减震控制,计算阻尼器相应的力学参数,并对加与未加粘弹性阻尼器结构的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计算表明:无论在Taft地震波还是在E1 Centro地震波下,在大跨空间桁架结构中加入粘弹...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减振控制效果,对铅挤压阻尼器的滞回耗能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与分析,结果说明铅挤压阻尼器性能稳定,是一种优秀的耗能减振装置.使用有限元软件LS-DYNA建立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计算模型,分别对铅挤压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不同布置位置下的各种工况进行了减震效果对比分析,得到了铅挤压阻尼器在大跨空间网架中布置的合理位置.同时在铅挤压阻尼器合理布置位置的条件下,研究了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对大跨空间网架倒塌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铅挤压阻尼器减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地震响应;而且在合理布置阻尼器的情况下,减振系统更能够提升大跨空间网架结构的倒塌临界荷载.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新型减震节点型阻尼器,提高了节点及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采用多尺度建模方法结合已有试验结果验证了其准确性,进而研究新型减震节点型阻尼器的抗震性能,并将其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新型减震节点型阻尼器后节点承载能力显著提高,耗能曲板环向开孔厚度为10和20 mm时梁柱节点的承载力较未设阻尼器的节点承载力分别提高8.3%和9.7%;将该新型减震节点型阻尼器应用于框架结构,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当峰值加速度取为罕遇地震条件下的0.4 g时,耗能曲板环向开孔厚度设为1、2、4 mm时的有控结构顶点位移比无控结构分别减小53.8%、68.9%和70.4%,结构层间位移角最大值及底部剪力最大值均有明显减小.所提出的新型减震节点型阻尼器可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为结构减震提供必要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悬索桥塔梁间的连接方式对其静力和动力响应具有很大的影响。文章以温州瓯江北口大桥为背景,在研究中塔与梁体的连接方式对多塔悬索桥地震反应影响的基础上,研究了塔梁间采用粘滞阻尼器连接的减震效果,总结了粘滞阻尼器参数对多塔悬索桥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不同塔梁连接方式的减震效果,推荐了多塔悬索桥塔梁间的合理连接方式和粘滞阻尼器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
基于粘滞阻尼器的大跨铁路斜拉桥横向减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铁路大跨斜拉桥为实际工程背景,研究了斜拉桥在过渡墩及辅助墩处横桥向合理的约束体系.通过大量的线性及非线性时程反应分析,研究了不同的约束体系下斜拉桥的地震反应特点.针对基于粘滞液体阻尼器的减震体系方案,对阻尼器的设置位置及力学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在过渡墩及辅助墩横向设置粘滞阻尼器的减震体系方案由于其它方案,该方案不仅可降低主塔横桥向的地震反应,还可显著降低过渡墩及辅助墩的桥墩,进而提高边墩桩基础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