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1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溪江大桥为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跨越乌溪江水库的一座特大型桥梁.根据桥梁建设条件、景观、造价等因素,拟定了钢管混凝土拱桥、劲性骨架混凝土拱桥、连续刚构三种桥型方案.通过综合比较,确定钢管混凝土拱桥作为推荐桥型方案.  相似文献   
2.
曲线开口钢箱的扭转变形及横隔板合理间距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座30 m跨径曲线开口钢箱梁桥,分析在设置不同数量横隔板、具有不同外荷栽作用及不同曲线半径时钢箱的扭转变形,探讨影响扭转变形的因素,提出横隔板合理间距的建议,供类似结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施工经验及复合地基理论,针对杭浦高速公路不同地质情况下各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运用及部分桥梁结构新工艺的应用。文章通过实践证明,该桩基技术可靠,施工可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结合杭浦高速公路多座三跨连续箱梁桥的设计和现场施工控制情况,就箱体裂缝的出现,提出箱梁设计方案的确定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整体长联刚构体系具有整体刚度好、行车舒适、后期养护少等诸多优点.墩梁结合部是该类桥梁的关键传力构造和复杂受力部位.文中以杭绍甬高速公路杭州至绍兴段7×30 m整体长联T梁高架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梁元-实体元混合建模方法,研究墩顶结合部在不利工况组合下的应力分布规律.分析表明,梁元-实体元混合模型克服了"二次分析"模型中边...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箱梁支座间距与横梁受力、箱梁整体倾覆稳定的关系,从而确定箱梁支座最小支承间距,为桥下空间利用段现浇箱梁断面设计提供方案指导,以柯桥至诸暨高速公路工程现浇箱梁连续高架桥为工程背景,通过桥梁博士V4.4建立箱梁整体分析模型以及横梁局部分析模型。结果表明:双向4车道断面现浇箱梁支座最小间距可达到4.5 m~5.0 m,对应的参数d/B(最小支座间距与桥宽比值)为1/5.5;双向6车道断面现浇箱梁支座最小间距可达到8.0 m~8.5 m,对应的参数d/B为1/4。该结论可供现浇箱梁断面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弯桥比起直桥更能适应复杂的路况,也更能满足美观的需求,但是弯桥受力复杂、事故频发,因此对弯桥的研究十分重要。本文首先对近年某一典型弯桥事故案例进行分析,根据分析提出一种新型弯桥支座布置方案以及支座形式,然后通过midas/civil软件建立三跨弯桥模型模拟弯桥使用过程中,车辆驶过造成的离心力作用、温度变化效应、徐变效应的影响,计算弯桥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位移变化,支座支反力大小。最后根据此结果,确定支座尺寸参数,将其运用于实际的工程中。该布置方案中,自复位支座可以在箱梁受力爬移后通过自重使其复位,起到抗爬移作用;端部拉压式支座不仅能起到抗爬移作用,还起到了抗倾覆的作用。此布置方案可用于实现箱梁倾覆变形的分类控制,为曲线梁桥提升抗爬移及提升倾覆承载力提供科学经济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以在建的富春江大桥 85+2×151+85m 悬臂拼装连续钢构箱梁工程实例为背景, 介绍了大跨度变截面节段预制拼装桥梁构造设计要求、 设计计算方法及预制拼装施工关键技术, 并提出了我国节段预制拼装技术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预制装配式桥梁结构用于互通区桥梁时存在的问题及局限,提出了一种新型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的设计方法,在详细研究合理梁间距、梁高选择及结构尺寸拟定的基础上,对该结构的受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方便可行的施工方法;据此,进一步通过对结构布梁方案、预制边梁外挑臂处理、横梁与预制梁连接等构造的研究,提出了提升结构标准化、工厂化制造水平的具体措施。近期的工程实践经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新型预应力混凝土叠合结构桥梁,较好地达到了互通区小半径曲线、变宽及超高变化路段桥梁的安全优质、施工便捷和经济耐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东苕溪大桥为斜拉-悬索组合体系桥,由于受通航限制,必须采用先架设主缆,再吊装加劲梁的施工方案.通过设置临时缆间横撑,解决空缆状态平面缆索过渡到成桥状态空间缆索问题;通过先安装塔侧5个节段葙梁,解决跨中主缆下挠对通航的影响;通过设置塔粱临时连接构造,解决施工阶段主缆水平力的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