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代的福船究竟是什么样子?怎样建造起来的?又是如何操控驾驶?<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和<闽省水师各标镇协营战哨船只图说>是记载清初水师战船建造工料定额的官方文件,这两册古籍的发现、解读和研究,以及沿用福建传统造船法式对其中一款赶缯战船进行复原建造实验,从造船技术史角度初步解开了清初福建外海赶缯战船的船型与建造技术之谜.  相似文献   

2.
在新安船上装载的与新安船的交易活动范围有关的商品中,最突出的是陶瓷器、铜钱和紫檀木,紫檀木是从属于热带以及亚热带的东南亚购入的,而当时前往东南亚、印度、阿拉伯地区的中国商船主要从泉州港出发.由于泉州湾宋代海船的出土,新安船被认为是在福建地区制造的泉州船舶.新安船是以东南亚和中国以及东北亚作为活动舞台的贸易船,在向最终目的地日本博多航行过程中,经过高丽沿岸时遇难,最终没能返回.新安船装载的1017根紫檀木,是把新安船的研究范围扩大到中国和日本以外的东南亚和西域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我国研制的全球第一艘智能船舶"大智号"在上海交付使用,这是全球首艘通过船级社认证的智能船舶。据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孙伟介绍,该船最大的特点是船舶有聪慧的"大脑",开启了更加安全、经济、环保的航运时代,标志着我国智能船舶的建造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近年我国船舶工业在转型中奋力前行,在全球船市低迷的逆境中迎来了新发展。据中国船舶工业行  相似文献   

4.
在蜈蚣船原型问题上,虽然学界形成了彼此对立的两种观点——"东南亚船说"和"葡萄牙船说",但两说都采信嘉靖八年(1529)汪鋐《奏陈愚见以弥边患事》疏关于蜈蚣船的记载,认可奏疏记载蜈蚣船尺度,认为正德十六年(1521)的中葡屯门海战,葡萄牙人装备佛郎机铳的蜈蚣船,威力巨大,刺激了明朝仿制活动。蜈蚣船的传入和仿制,被视为中葡文化交流事件。而经过中葡文献对读、船舶技术分析,可以确认:蜈蚣船并未来粤贸易或参与1521年中葡屯门海战,其尺度记载亦不准。汪鋐奏疏对蜈蚣船记载含糊其辞,后世转录亦未加辨正,影响了今天学者对蜈蚣船的认识。相对而言,《南船纪》对蜈蚣船的记载,形式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准确,以之为参照,通过形态比较,确认蜈蚣船原型为东南亚兰卡(lancaran)桨帆船,其经由马六甲华人引入中国。蜈蚣船的传入与仿制,是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流事件。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通识教育"思路,即以专业中的文化教育为主线,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在涉船类专业开展"船文化"通识教育。就"船文化"通识教育内涵、意义、实施路径进行探讨,从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通识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4年和2005年在山东省蓬莱市所发掘的4艘古船中,根据船体舷板的连接方式判断,第3号船和第4号船公认为是高丽船.由于蓬莱第4号船的船体的残存量很少,因此无法推断其原来的结构特点,但被称之为高丽船的第3号船,因其比较完整地保存了船底板、舷板以及其他相关部件,可供我们推断其结构特点.第3号船的舷板是采用传统韩船的制造方式进行连接,在船体内部并没有设置加龙木而是采用设置隔舱板的方法提高船体的横向强度.韩国船舶史界普遍认为传统的韩船是通过设置加龙木来提高船体的横向强度,因此蓬莱出土的高丽古船,在韩国的学术界乃至在中国的学术界都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论.在这篇论文中,准备初步探讨拥有隔舱板的韩国古船--蓬莱3号船,在韩国船舶史研究方面带来的意义;同时回顾-下所谓"在韩船中没有隔舱板"观点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考察蓬莱高丽古船的发掘概况和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新整理其他学者对蓬莱3号船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一艘能飞起来的船,也是一架能游泳的飞机。"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珠海完成总装下线并先后完成了低中高速滑行试验和首飞技术质量评审。AG600填补我国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领域研制空白作为我国"三个大飞机"之一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是当今世界在  相似文献   

8.
正路虎,是世界上生产四驱车的生产商之一,也是著名的英国品牌。在众多消费者眼里路虎是心仪已久的SUV品牌,上得厅堂——既能在都市中华丽穿梭,下得厨房——又能在野外爬坡越坎,深受欢迎。但高大上的路虎,也在之前翻了"船"。这艘船就是路虎揽胜极光。作为路虎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开发出的拳头产品,路虎揽胜极光在上市之初就被寄予了厚望,并将9速AT自动变速器作为一大卖点大肆宣传。但事实表现却差强人意甚至令人寒心,作为豪华  相似文献   

9.
史前时代百越先民的航海舟船是世界船史的一大问题.由于"南岛语族"与百越历史、文化密切的源流关系,"南岛语族"的"边架艇"和双体帆船对探索已经"消亡"的华南土著的远洋海船具有重要的启发."边架艇"和双体帆船既克服了单体独木舟在风浪中容易横向摇曳、甚至翻覆的不稳定性,又具备独木舟轻便、构造整体性的优点,成为太平洋上稳定的远洋海船.贵州台江施洞苗族的"子母船"与太平洋"南岛语族"的"双边架艇独木舟"有高度的共性,应就是太平洋"南岛语族"之"边架艇独木舟"的逻辑原型,很可能就是在华南海域消失了二三千年的史前土著远洋舟船的"活化石".华南史前与早期历史考古发现的多处"独木舟"也不乏"边架艇"独木舟船的线索,如浙江萧山跨湖桥8 000年前独木舟、福建连江浦口、广东化州、广西钦州的汉代独木舟等,它们很可能也是原始的"边架艇"独木舟,是数千年前华南土著驰骋浩瀚太平洋的最早的海船遗存.  相似文献   

10.
"送船"是沿海居民以纸船或真船的形式送走瘟疫灾祸的活动,其主旨是驱除疫厉灾害、祈祷境内平安,更有保障海上安全和渔业丰收之意。从江浙沿海"送船"习俗的发展和演变可以看出,"送船"习俗在仪式流程、祭祀内容和神灵传说上与内陆"送瘟船"习俗有着密切联系。今天流行于江浙沿海的"送船"仪式,其核心内容应是"送瘟船",其发展传播路径应为从内陆到沿海,其宗教属性应为佛道兼容,其本质是海洋文化对内陆习俗的吸收和融合。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交通技术》2012,9(3):81-81
西部科技项目"西部地区内河桥梁船舶防撞标准和设计指南的研究"近日通过验收,这意味着,我国桥梁船撞设计缺乏系统规范指导空白的历史宣告结束。与现有的国际(美国、欧洲等)和国内桥梁船撞相关理论和设计规范相比,该项目完成了桥梁船撞设计从静力理论到动力理论的跨越,完成桥梁船撞设计从描述性规范到基于性能设计规范的过渡,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1)建立了基于性能的桥梁船撞设计理论体系,确定了船撞设防水准、设计性能目标,并提出了基于性能的桥梁船撞设计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美国阿肯色河桥和广东九江大桥船撞非通航孔桥墩时的速度,质疑美国公路桥梁设计规范中"船偏离航线速度正比下降"的方法。符合实际地总结出"失舵不失速"的工况,结合安庆铁路桥的防撞研究,对船撞桥速度的选取、船撞力和需设防桥墩数目的确定提出了见解,并对防撞方案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15世纪后期日本的应仁之乱,改变了日明贸易体系,1469年遣明船在堺市的首次入港,标志着堺市和福建海商之间在太平洋南海贸易体系的形成.掌握了日明贸易新体系的主导权的堺市商人,不仅从福建海商那里进口陶瓷、丝绸、砂糖、茶叶等物产,还传递着各种政治信息,对日中两国历史事件的连动关系起着一定的影响作用,而在二者海商之间起桥梁作用的是福建和堺市的一些禅宗寺院的僧侣.  相似文献   

14.
本文考证了章巽著<古航海图考释>一书中对那部自浙江吴兴购得的清代中期的抄本航海图未考出或误考的大部分地名,并根据图中海州云台山(在今连云港市)连陆,判断此图成于康熙五十年以后.根据图上对北方地名也用澳、仔二字及作者熟悉福建地理而不熟悉北方地理两点,认为本图出自福建船民之手.  相似文献   

15.
许路 《海交史研究》2007,(1):119-128
传统木帆船的建造方式与现代船舶不同,造船师傅多凭经验尺寸现场放样,而没有精确的图纸.老一辈的造船师傅大都不识字,其造船法式、尺寸搭配以及选料用材等经验只印在头脑中.加上历来师傅们对赖以谋生的技术和手艺都不轻易外传,以至于民间鲜有造船图谱流传.《漳州海澄郑氏造船图谱》系造船师傅王郑文庆于民国年间绘制,残存27页半,记录了16种船型的营造图谱.该图谱以图配文,所用文字多是融入当地特色的鲁班字及闽南语自造字,颇具特色.图谱对船体结构方面的主要尺度、基本造型要素以及船身装饰的某些方面有详细的记录,但对工属具、推进工具以及甲板面和上装建筑方面的记录则较为缺乏.图谱所示的部件重要程度及其标示方法、线型设计方法与其它相关历史文献基本一致,显示出福船建造法式的共性.此外,图谱所暗含的建造顺序与福船传统建造顺序一致,显示出福船建造工艺的历史延续性.总之,《海澄郑氏造船图谱》满足了本家族造船业者依例建造之用,但作为记录当地木帆船建造技术的文献,还欠完备.  相似文献   

16.
《船体加工与装配》课程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课程的特色为:课程教学载体:实船建造典型案例课程教学以实船为载体,即将"真实船体建造、  相似文献   

17.
王辉 《交通标准化》2012,(10):14-18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连接长三角和珠三角,与台湾隔海相望,邻近港澳,与东南亚联系紧密,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2.4%,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福建最大的地理特征.公路设施投资巨大,交通始终是制约福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由于种种原因,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起步较晚.但经过十几年的奋起直追,福建高速公路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福建省立足省情特色,着眼于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和祖国统一大业,着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建设呈现"建成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局面.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交通》2021,277(7):91-93
金龙客车再次登上央视.4月25日,《新闻联播》播出一则消息《"数字福建"打造高质量发展引擎》,介绍了"数字福建"建设、发展成果.节目中,金龙5G智慧出行作为福建数字建设成果,惊艳亮相.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加快,交通管理、交通拥挤等问题也随之而来.而城市交通系统能否有序高效地运行,则越来越需要依托网联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智能化信息来改进其运行方式,向智慧交通发展.毋庸置疑,5G技术已为交通运输行业迎来新一轮变革提供了发展动力,而在这场变革潮流中,金龙客车再一次站在了潮头.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STAR XINGANG"实船经历,介绍一起老龄船发电柴油机疑难故障的分析、排除和维修的全过程,总结了柴油机管理中容易疏忽的问题,探讨如何加强柴油机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武卫强 《家用汽车》2012,(8):158-158
很多年前,我在大学的周末影院看《廊桥遗梦》。主人公罗伯特·金凯驾驶着一辆雪佛兰小卡车四处游荡。他说:"我是大路,我是远游客,我是所有下海的船。"我被这句话深深打动。很多年过去了,仍有一条通往天际的大路不时出现在我的脑海中。大学毕业十多年来,因为工作缘故,我有幸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最波澜壮阔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