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青藏公路典型路基病害与多年冻土特征和路基高度之间的关系,根据青藏公路历次病害调查和勘探资料,开展统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沉陷、波浪病害随年平均地温的升高呈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随路基下伏多年冻土含冰量的增加而增大,含土冰层区相比饱冰冻土区沉陷、波浪病害会有一定量的减少;路基沉陷病害随路基高度的增加而减少。路基下伏多年冻土融化是产生纵向裂缝的根本原因,纵向裂缝病害随下伏多年冻土含冰量及路基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工程岩溶陷落体的勘察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陷落体是一种分布于地下的隐蔽的不良地质体,山西省在建和拟建的高速公路项目很多段落穿越或身处吕梁太行山区腹地,而这两大山区内石灰岩地层广泛分布,古岩溶与古岩溶塌陷较为发育,目前多条高速在施工中已相继遇到数个规模不等的岩溶陷落体,直接影响和威胁到了高速公路工程的安全稳定、施工难度及造价。由于该类病害不像滑坡、崩塌等地表病害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勘察过程中往往因勘探手段应用不充分而遗漏,特别是当项目进入实施阶段之后,线路方案再次优化已无可能,因此,重视和加强设计阶段对本类地质病害的勘察,及早发现此类陷落体并圈定其分布范围,是当前高速公路勘察和地质选线的重要内容,同时对施工前防范预案的编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夏洪峰 《路基工程》2006,(5):142-143
通过襄渝线K22 900~K25 100段路基病害的勘察、分析和整治方案实例,介绍常规路基病害的勘探、分析和计算,最后确定整治方案,供类似的病害处理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合工程实例,研究面波法及与电阻率法结合在路基病害探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面波法在典型的路基病害探测中应用是完全可行的,既能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又提高了勘探效率。  相似文献   

5.
浅谈铁路提速与路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速对铁路路基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对运营条件下,既有铁路路基的勘探方法、效果分析、提速条件下铁路路基面产生的动应力值大小、路基病害的原因及加固措施等方面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道路的养护任务以公路垃圾清扫,沥青路面的网裂、坑槽等病害处治为主。公路垃圾的积少成多不仅严重影响了道路的路容路貌,而且还会给道路周围的环境造成污染,成为公路部门的一大公害。而沥青路面病害因处理不及时,病害处在车轮的反复作用下,由边缘开始向四周扩散,破碎、掉渣,形成大面积的坑槽,给过往车辆的行驶安全带来隐患,尤其是夜间造成的车辆损坏及交通事故率上升,经济损失十分严重。为使路面保持良好的路况,公路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由于机械设备配套不足,路面的垃圾清扫及病害修复工程进展缓慢,不仅使病…  相似文献   

7.
按轮迹横向分布状况进行沥青路面维修的做法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健  徐立国 《公路》1994,(1):9-10
使用过程中的沥青路面,除受自然因素及施工因素影响之外,主要受公路上行驶车辆的作用而损坏,车辆的行驶对沥青面层产生弯拉、压、剪切等应力的作用,使得路面产生裂缝、变形、表损三大类型的破坏,其破坏的程度和交通量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交通量大,路面材料受到的轴载重复作用的次数就多,因而路面容易产生疲劳开裂等各种病害,这些病害的防治主要得力于平时对沥青路面的养护和维修。交通量对路面全帽范围的破坏程度是不一样的。不难看到,全帽一起做的沥青面层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常常出现路面中间产生的病害很严重,而边侧沥青面层却…  相似文献   

8.
公路涵洞段涵台背回填质量难以控制,是易出现构造物不均匀沉降,造成路基病害的重要区域。该文提出用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技术对涵洞区段进行检测以及相应的方法,并且以云南昆明某高速一矩形涵洞通道为例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多道瞬态瑞雷面波勘探技术在公路涵洞台背回填质量检测应用上是可行的;(2)通过试验再一次验证了面波在传递过程中,在局部地质体或者岩性突变界面(比如陡坎、直立坡、围墙、桩体等)会产生绕射现象,该现象有利于外业勘探中对地下异常的识别,从而提高勘探精度;(3)通过确定密度与横波速度和深度的关系公式,计算相应部位密度,可以得到该处密实度情况,达到了回填质量快速无损检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大,中跨度钢桥辊轴支座陆续出现辊轴倾角不一致的病害,对于病害原因从摩擦和磨损理进行分析。提出既有桥梁病害处理办法以及设计新支座改进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陈想明 《路基工程》2023,(4):188-193
针对西北地区某客运专线铁路黄土路基CFG桩+水泥挤密桩长短桩组合复合地基地段出现的沉降病害问题,根据现场实测、勘探取样室内试验及沉降监测,分析病害出现的原因,提出桩板结构路基作为补强措施;采用ABAQUS软件,分析不同桩长、桩径及桩间距情况下的沉降变形。结果表明:桩长和桩径的增加、桩间距的缩小均能减小沉降量,但相比桩径与桩间距的变化,桩长的增加对沉降的控制效果比较明显,当桩端嵌入到砂岩硬层中时,桩板结构路基的沉降很小。  相似文献   

11.
修建隧道对改善线型、缩短里程、提高公路等级、改变山岭重丘区交通条件,起决定作用。同时,已建成的隧道中,因设计、施工不甚完善情况下,出现某些病害也难免。现以出现病害较多的典型实例,对公路隧道的一些主要病害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和加固治理病害的措施与建议,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于明明  张杨  陈涛  徐志 《公路》2023,(3):383-388
路面内部隐性病害的发育、发展具有隐蔽性,而当前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评价指标和标准。依托溧马高速路面养护维修工程,通过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路面隐性病害识别与评价研究,建立了路面内部典型隐性病害标准图谱,提出基层损坏状况指数BPCI及分级标准,并给出了不同等级路面内部隐性病害养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探地雷达可高效准确识别路面内部隐性病害,识别精度可达90%以上;基于三维探地雷达的基层破损状况指数BPCI,用于评价路面结构内部状况是可靠的,其探测结果可为路面内部隐性病害检测定位和沥青路面的养护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许多桥梁面临拼接改造,为减少拼接后结构病害及维养压力,需对已有拼接桥梁的技术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拼接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高速公路桥梁拼接的新旧主梁均采用相同的截面型式,且板梁占绝大多数,T梁次之,箱梁很少;板梁的拼接主要采用上连下不连的形式,且病害少于其他形式;T梁的拼接全部采用上连下不连的形式,病害最多但仍能满足桥梁正常使用要求;箱梁的拼接主要采用上下均不连的形式,常发生翼缘啃边和渗漏现象。从防治桥梁病害角度看,相同主梁截面的桥梁拼接宜采用上连下不连的拼接形式。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公路土桥病害与黄土分区相关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甘肃公路土桥调查区病害成因的探讨,认为地面水、地下水、土桥设计、施工和养护不当均可成为病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水是最根本的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地貌,地形,地质,气候条件下土桥病害差异很大,说明公路土桥病害与黄土分区有十分密切的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对于公路工程建设具有很好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整合和分析无损检测采集的病害信息并构建病害数字孪生模型对病害进行可视化表达,基于BIM+GIS技术,运用探地雷达检测手段,提出了路面全域病害整合与建模的新框架。在该框架中,首先面向不同路表病害类型分别开发基于深度图像表面拟合和基于二值图像轮廓拟合的病害建模方法,相较于传统二维贴图或三维固定参数的建模方式,该方法实现了对病害区域信息的准确拟合建模;该框架另一部分提出了路面结构内部隐蔽病害的三维可视化建模方法,相较于传统分析建模进一步实现了探地雷达数据的病害模型转化与BIM数字化道路高效整合,降低了探地雷达数据实际应用性的门槛。该方法基于2种不同雷达图像的病害特征,识别并提取病害区域,实现全路段隐蔽病害疑似区域和局部重点区域三维重构;最后自动化构建包含全域病害的数字孪生模型,将无损检测数据高效整合,完成病害实体在虚拟空间中的映射转化。同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绘制道路病害分布热力图,反馈病害分布以及发展情况,指导养护管理工作。试验结果表明:该框架高效完成全域病害的三维数字转化;路表裂缝和坑槽建模精度分别达到80.13%和98.17%,路面内部病害的模型结合现场钻孔取芯验证在判断病害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16.
地质雷达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仁东  李修忠 《公路》1999,(12):70-71
地质雷害无损检测不仅能准确地检测高速公路面层厚度,同时可以探测路基填土不密实,填土脱空,基层与路基土之间,原状地基下沿穴等病害陷患,为病害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淮南线路基基床翻浆冒泥及其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床翻浆冒泥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路基病害,论述了科学而合理的处理措施,以确保线路的畅通。  相似文献   

18.
跨河公路桥桩基础河床面至承台底部常发现露筋病害。病害的内在因素是钻孔灌注过程操作不规范或达不到规范要求,外在因素是河道变迁、河水冲刷的自然因素。本文就露筋的成因及维修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9.
螺栓脱落是钢桁梁桥的常见病害类型,为分析螺栓脱落病害对节点转动刚度的影响,以某下承式简支钢桁梁桥为工程背景,使用 ANSYS 软件建立钢桁梁桥节点部位的实体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螺栓脱落病害工况下节点部位的转动刚度。计算结果表明,当螺栓从第1排开始依次向内脱落时,节点的转动刚度会明显下降,且节点转动刚度的下降趋势随着螺栓脱落数量的增加而变缓。  相似文献   

20.
吴游宇  刘德强  余飞  徐乔  雷鸣  李博 《公路》2023,(12):320-328
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大量隧道相继建设并陆续投入运营。在其运营过程中,隧道衬砌混凝土结构内部往往出现不可见的隐蔽病害,对工程安全带来了严重隐患。及时识别检测内部病害,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十分必要。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是检测混凝土内部病害的主流无损检测技术,但探地雷达数据中的病害响应信号与实际结构内部病害形态并不存在直观的空间对应关系,从探地雷达数据中仅能估计病害的类型与大概位置,难以对其轮廓进行成像。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基于探地雷达的隧道衬砌隐蔽病害智能识别技术,针对探地雷达数据特点,设计了融入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成像处理分支的地下工程目标识别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在传统Unet网络中融入SAR成像分支,实现了对病害的准确成像,并成功对6种隧道衬砌常见的病害进行类型识别。采用仿真数据对该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本研究设计的融入SAR成像分支Unet网络的预测结果对6种病害的平均识别精度为96%,与传统Unet网络相比,精度提升了5%,由此证明本文构建的融入SAR成像分支的Unet网络有效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