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淀”级是日本在二战中建造的第2级轻巡洋舰,也是旧日本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级轻巡洋舰。“大淀”级只建有1艘,即“大淀”号(OYODO)。与此前的轻巡洋舰相比,“大淀”号轻巡有很多特殊之处。但其最特殊之处不是因为其结构和性能,而在于它曾是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最后一任旗舰。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中期,为了对抗日本海军新型“最上”级巡洋舰,美国海军投建了9艘“布鲁克林”级轻巡洋舰。这些高干舷、平甲板船型的万吨级战舰不仅航速快(32.5节),而且火力强大(5座152毫米三联炮塔,射速每门炮10发/分,射程23800米)。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初期,美国海军发现日本重巡洋舰的速度和火力都超过美国的同级舰,因此提出了建造更重型战舰的要求。美国海军对这些战舰的官方称呼是大型巡洋舰,实际上从各个角度来说它们都可以算是战列巡洋舰。  “阿拉斯加”级预计建造六艘,舷号CB1—CB6,实际只完成两艘。第三艘“夏威夷”号最终未能完成,因为战争早已结束。首舰“阿拉斯加”号和第二艘“关岛”号分别于1944年6月17日和9月17日服役,加入太平洋舰队对日作战。这一级舰原来是设计为巡洋舰队的领舰,对手是日本的重型巡洋舰,因此拥有较强的火力、机动性和先进的指挥性能,但是造价昂贵,与“衣阿华”级差不多,但装甲防护相差悬殊。阿拉斯加级舷侧主装甲带只有9英寸,对日舰的14英寸炮弹肯定没戏,也就是只能抵御日本重巡洋舰的主炮。建成后的阿拉斯加级重巡主要伴随米切尔的航母舰队,充当巡洋舰分舰队的旗舰,并为航母提供保护。末期日本海空军力量接近毁灭时,曾参加炮击舰队炮轰过日本本土,在二战中没击沉过一艘日舰,没有什么特别的战绩。该级舰相继在40年代末退役,50年代末拆除。  相似文献   

4.
川内级轻巡     
在波澜壮阔的太平洋战争中,美、日两国的各型战舰进行了无数次激战,上演了一幕幕惨烈的战争活剧。在对决中,美、日双方的航空母舰、战列舰无疑是主角,而轻、重巡洋舰虽然是次要角色,但却是双方主力舰不可或缺的好帮手,甚至在一些行动中还承担了主力舰难以完成的任务,日本的“川内”级轻巡洋舰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型战舰。  相似文献   

5.
在二战前日本海军建造的所有轻型巡洋舰中,“夕张”号是非常有特色的一艘。该舰是日本海军最小的轻巡洋舰,但却应用了许多构思巧妙的设计,其中有些还对世界巡洋舰的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夕张”号虽然“个头”不大,但在实战中却表现得非常活跃,取得的战绩甚至强于一些比其个头大得多的重巡洋舰。因此,尽管该舰成为日本军国主义的陪葬品,但其本身仍不失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相似文献   

6.
1933年,“伦敦条约”签订时,日本海军已拥有“古鹰”、“妙高”3级12艘重型巡洋舰(CA),依据条约规定,日本不能再建造重型巡洋舰。为了能够在战争时期保持所谓“大日本帝国”的海上优势,重巡无疑再次成为日本海军的首选,为此,日本采用了一种“钻条约漏洞”的策略,在计划建造的“最上”级上仅安装5座三联装155毫米主炮,  相似文献   

7.
二、战争需求与舰炮发展不论是大口径舰炮,还是中小口径舰炮的发展,从来都离不开战争需求。作为最早使用的基本舰载兵器,舰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面临着导弹等高科技舰载兵器的巨大挑战,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具有巨大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潜力。1、二战期间的几种典型大口径舰炮二战中,穷兵黩武的日本建造了2艘69100/72809吨级、堪称世界第一的超级战列舰“大和”号与“武藏”号,舰上装有世界上口径最大的巨炮(3座三联装460毫米/45主炮),炮重2760吨(相当那时一艘驱逐舰的吨位),弹丸重1452千克,初速780米/秒,射速1.5发/分,射角为-5°~+45°,定角装弹,…  相似文献   

8.
随着“依阿华”级战列舰的退役,美国海军失去了一种精良武器-406毫米大口径舰炮,使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丧失强有力的远程火力支援能力。虽然通过采用现代技术能够填补这个关键的空隙,但应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9.
巡洋舰常被称为海上战斗堡垒,是远洋型海军不可或缺的舰种。苏联为了构建远洋海军与美国争霸,曾经组建了庞大的巡洋舰队,其主要特色是重视水面打击与反潜火力,尤其是利用远程导弹的超视距打击能力,抗衡拥有强大航母与核潜艇兵力的美国海军。  相似文献   

10.
1对海攻击 长久以来,出于近岸防御的战略需求,中国海军的各型水面作战舰艇都以具备较强的对海攻击能力作为主要技战术要求,无论是小吨位的火炮护卫艇,还是1000多吨的火炮护卫舰,乃至后来建造的以反舰导弹为主要对海攻击武器的“旅大”级驱逐舰和“江湖”级护卫舰,都将对海攻击能力放到了最优先的地位,护卫舰上都装备了数量可观的大、中口径舰炮。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舰舰导弹的性能不断完善,作用不断提高,开始逐步取代大、中口径舰炮而成为世界海军舰艇的新一代对海打击武器。  相似文献   

11.
核动力巡洋舰(CGN)在美国海军中消失了10余年后即将卷土重来,美国海军眼下已经着手研制新一代导弹巡洋舰CG(X),其中一个备选设计方案就是满载排水量达到2.5万吨,使用核动力推进装置和装备海基拦截导弹的重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CGN(X),美国海军是世界上最早建造和使用核动力巡洋舰的国家,先后建成服役了5级共9艘核动力巡洋舰,但这些曾经叱咤大洋的水面“核巨鲨”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便陆续退出现役,到90年代末已彻底从美国海军中消失了,目前世界上仅有俄罗斯海军还留有2艘“乌沙科夫海军上将”级(原称“基洛夫”级)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美国海军的CGN(X)建成服役后,不仅用于替换现役“提康德罗加”级“宙斯盾”常规动力巡洋舰,而且将成为美国海基导弹防御系统的骨干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长良级轻巡     
“长良”级是20世纪21年代初日本海军扩军时期的产物,也是旧日本海军中建造数量最多的一级轻巡洋舰,共6艘,分别命名为长良(Nagara)号、“五十铃”(Isuzu)号、“名取”(Natori)号、“由良”(Yura)号、“鬼怒”(Kinu)号和“阿武隈”(Abukuma)号。在旧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中,“长良”级是其不折不扣的主力轻巡。  相似文献   

13.
自从80年代初期,前苏(下称俄)“台风”级核动力潜艇(满载排水量3万吨)携带俄制650毫米超大口径超重型反舰兼反潜鱼雷(重2070公斤)游弋于海上之后,引起统领北约的居鱼雷武器研制与生产之首的美国大为震惊和不安,至此,美国一直为缺少超重型反舰鱼雷这一雷种而耿耿于怀。 俄制650毫米口径超重型反舰鱼雷的战技指标,除航速稍低外,其它性能指标全部超过美一流的水平。 针对俄制此型鱼雷实际地位,美制定了(以先进的叠代处理方法)采用现代最先进的诸如传感器技术、推进技术、制导控制技术和目标特征显示技术等,强化研  相似文献   

14.
三小时     
斯普鲁恩斯的顾虑 1945年4月6日下午,日本列岛南部的濑户内海集结起一支舰队.舰队的核心是一艘巨型战列舰,它体积大得惊人,把护卫它的其它舰只都衬得小到可以忽略了.该舰长263米,舰员约2500名,还有水上侦察机和观测机7架,排水量达到史无前例的6万4千吨.其主炮口径高达460毫米,一发炮弹就有一吨半重,壮汉可以自由地在炮筒里爬出爬进,仅一个主炮炮身就重160吨,而此舰上,共装备了9门这样的主炮.它的装甲更是厚得好似城墙,被称为“永不沉没的战舰”.  相似文献   

15.
1905年的对马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用航速较高的战列舰压迫俄国战列舰队形,集中火力逐次消灭了俄国排列在战列线的主力舰,取得了海战的胜利。俄国人在战后总结教训时,不得不沉痛地认为东乡的战术代表了未来战列舰决战模式,即首先使用高速分舰群抢占有利阵位,削弱及摧毁敌主力。为此,俄国海军要求立即设计一型能够独立作战的新式装甲巡洋舰,要求可以高速包抄封闭对方战列线,同时集中火力攻击敌先导战列舰,又具备相当的防护能力,以便在敌强火威胁下仍能保存一定的战斗力。 随后,俄国海军参谋部要求为波罗的海和黑海两大舰队各组建两支快速装甲巡洋舰总队,每个总队各由4艘舰编成。这样,俄国的所谓“排在战列线中的装甲巡洋舰”就已经具备了战列巡洋舰的基本特征。最早设计战巡的英国海军,规定战巡的任务是用来对付敌人的老式装甲巡洋舰,因而舨速很高、但防护性能相应低些。而俄国式的战巡首要目的是对付敌战列舰,因此必然是航速较高,但防护也较强的更具平衡性的军舰。1914年,英国的无敌级战巡在福克兰群岛海战中蹂躏德国装甲巡洋舰可谓得心应手,但在后来日德兰海战中遭遇德国主力舰时却因为防护不足遭受重大损失。因此可以认为,俄国对战列巡洋舰概念的认识要更长远些。  相似文献   

16.
陈启斌  Lurssen 《游艇业》2010,(7):32-43
这是一艘谁都有可能乘坐的游艇,因为她不是私人的,而是隶属于美国Moran船舶公司租赁部;但她又是一艘只有少数人才有可能乘坐的游艇,这点你可以从文章最后的租赁价格里看得出来。  相似文献   

17.
战列舰是以舰炮为主要战斗武器的大型战斗舰艇,其舰炮威力大,战斗坚持力强。自日俄战争以来,在历次海战中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功绩,为当时的世界海军强国所青睐。为了限制战列舰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法、意五国曾在华盛顿召开了海军裁军会议,规定了每艘战列舰的吨位不得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得超过406毫米。被法西斯精神充斥着的日本军界哪里管什么规定,决定在暗中研制大型超级战列舰,以便在海战场上克敌制胜。超级战列舰的设计建造工作是在极为严格的保密  相似文献   

18.
大口径舰炮通常指100毫米以上口径的舰炮。二战后,由于航空武器的发展和导弹武器的出现,舰炮变成了水面舰艇的辅助武器,大口径舰炮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潮,装舰数量大幅度减少。各国主力舰艇通常只装备1~2座。 我国舰炮研制工作起步较晚。上世纪60年代,我国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第一代双130毫米舰炮。90年代中期。我国引进了“现代”级驱逐舰,其上的新双150毫米舰炮作为附属项目被一并引进。随着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新一代大型驱逐舰呼之欲出,选择什么样的主炮就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本文来盘点一下国产大口径舰炮的发展历程,并对未来我国大口径舰炮发展做些简单推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王建民 《航海》1997,(3):22-25
鲸类所以被称之为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各位读者看了下面的形象比喻,那一定会说:“非它莫属!”。最大的鲸其身躯有四辆汽车那么大。你爬到它的背上可以直接进入一幢楼房的二楼。它的舌头和一头成年的大象一样重,它的骨架重达二十多吨,肉重五十多吨,脂肪重二十多吨,各部分重量加在一起有一百三十多吨。如果把它放在天平的一靖。那么在另一端必须放上三十六头大象或放二千五百个人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这就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鲸的巨大形象。  相似文献   

20.
当前,最大的军舰就是航空母舰了,如美国的“尼米兹”等舰的满载排水量已超过90000吨,就是那些小型航空母舰,如印度的“维克兰克”舰及巴西的“约米纳斯吉拉斯”舰,它们的满载排水量也都将近20000吨。一艘大型航空母舰自开工建造到竣工交舰需要5~6年时间,军舰的设计人员达1000多人,设计和施工图纸达16000多幅。建造舰体约需钢材70000吨,焊接金属1300吨,铝1100吨,並须动用3500辆大型卡车运送物资器材。舰的长度大于330米。飞行甲板是舰上主要的作业区,厚度100毫米,宽度8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