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油车已经成为大气颗粒物(PM)和氮氧化物(NOx)主要的排放源之一。为了提高环境空气质量并降低柴油车的污染物排放,可以通过安装尾气后处理装置来减少PM和NOx的排放。如何使后处理技术与车辆降低PM和NOx排放的需求相匹配,以实现稳定的减排效果,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柴油车尾气中PM,以及NO和NO2等关键参数,对于设计尾气后处理装置(如DPF和Urea-SCR)以及设定DPF再生和Urea-SCR喷氨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柴油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PM的浓度、粒径分布、化学成分和形态特征,以及NOx(NO+NO2)和部分PM前体物的排放特性。同时,分析了车辆行驶状况对尾气PM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为在用柴油车加装尾气后处理装置以降低尾气污染物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地了解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羰基排放特性,设计了发动机尾气中羰基排放物的检测方法.通过气体捕集、衍生化反应、生成物的洗涤或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技术对尾气中的甲醛、乙醛、丙烯醛、丙醛、丙酮等物质进行了分离测量,分析了检测波长、采样流速、穿透现象对采样效率及分析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采样流速2L/min,色谱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防治机动车污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障人体健康,环保部与国家质检总局于2016年底联合发布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第六阶段)》(GB18352.6-2016,以下称"国六")。新标准通过使用新测试程序WLTC替换原程序NEDC、Ⅱ型试验由实际行驶污染物排放RDE试验代替双怠速试验或自由加速烟度试验、加严各检测参数限值等方式提高机动车尾气排放水平。新标准的实施将对进口机动车入境口岸排放检测方法、检测设备及检测限值产生较大影响。建议相关部门出台与"国六"排放相适应的检测方法,口岸排放检测机构也应与环保部门建立尾气排放的数据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实际道路公交车颗粒物排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车载测试系统(OBDCTS)和车载尾气检测(PEMS)对装配欧Ⅲ发动机的大型客车进行模拟公交运行实际道路试验,获得了实时的机动车排放数据。在此基础上得出颗粒物(PM)的粒径分布和排放随速度和加速度的分布图形,分析了速度、加速度对颗粒物排放的影响机理,从而得出结论:应当从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状况和优化车辆的低加速和高减速工况时的发动机的喷油控制及燃烧质量着手,降低PM排放,减少机动车对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5.
ELPI在重型车车载PM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ELPI用于重型柴油车车载试验中的PM测量,探索ELPI在车载试验中的可行性。通过一个瞬时工况的颗粒物排放分析,研究重型柴油车辆在实际工况中的颗粒物排放特征。发现ELPI在车载试验中的数据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根据颗粒物排放的数量浓度峰值,认为控制1μm以下粒径的颗粒物排放是降低重型车颗粒物排放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重型转鼓及全流定容采样稀释系统,集成了重型混合动力车辆(HD-HEV)能耗排放测试系统。在我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下,利用该系统对某并联混合动力公交车辆的能耗排放进行了测量,并对该测试系统进行了评价验证。结果表明,重型转鼓能够以小于2.5%的误差模拟试验车辆的行驶阻力;混合动力车辆的制动能量回收过程可以在转鼓复现;可以以较高的跟踪精度复现测试循环且各重复测试结果的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7.
魏国良 《专用汽车》2023,(9):101-103
新形势下,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机动车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机动车尾气排放不仅会影响生态环境,还会对车辆自身的预热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车辆行业及管理部门必须注重采取科学的优化措施,解决车辆的预热问题,并减少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基于此,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车辆预热的实际效果,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中所排放的尾气污染物经处理后满足GB16297-1996《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的要求,需在试验台架排烟管路上增加相应处理装置,对尾气污染物进行处理,以达到达标排放的目的。文章介绍了发动机实验室尾气处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功能、组成结构和实际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汽车底盘测功机是用于检测汽车动力性、排放性能等相关性能的试验装置,配合其他台架及仪器设备,可对汽车进行各种道路行驶工况模拟,测量出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并且可测量多工况排放指标及油耗,对环境保护部门监控车辆尾气排放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与室外道路试验相比,在底盘测功机上进行车辆试验具有安全、高效和重复性好的优点。下面介绍几种常规的汽车底盘测功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0.
汽油车排放检测的方法有:怠速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等,而简易工况法是一种比较科学、先进及能够较真实反映车辆实际运行的尾气排放的检测方法。目前,我国各大城市已陆续启用这种检测方法,相信这项工作的规范运行,将会有效地控制机动车的尾气排放,对缓解城市的空气污染起到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尾气稀释后气袋取样分析的方法,对选取的31辆不同类型满足国Ⅳ排放的样车按照N EDC工况均进行两次排放试验,然后对试验样车的3种常规污染物排放结果在两次试验中的变化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常规污染物中T HC的变化最小最为稳定,平均偏差约7%;NOx 测量结果变化最大;测量结果在ECE工况下比EUDC工况下的变化小;缸内直喷汽油机排放结果的稳定性比进气道喷射汽油机的好;另外车辆是否安装催化器对污染物结果的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轻型车尾气排放试验中产生的大量试验数据常常具有不同属性,需要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因此,提出了改进的k-均值算法。基于高密度方法有效地消除了孤立点的影响;采用最远点方法,摆脱了k-均值算法只能处理球状类数据和受中心初始位置控制的限制;得到最佳簇数k值,解决了直接给定k值时,因k值不恰当而导致聚类结果较差的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比原始k-均值算法在聚类的准确率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能够较好评估车辆排放水平。  相似文献   

13.
<正>尾气分析仪是检测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污染物的关键仪器,高精度的尾气分析仪通过采样探头直接获取汽车原始排放气体,可以连续检测汽车尾气中CO、CO_2、HC、NOx、O_2的浓度。尾气分析仪采用不分光红外法测量HC、CO、CO_2的浓度,采用电化学法测量O_2和NOx的浓度。1电化学传感器工作原理电化学传感器通过与被测气体发生反应,并产生与气  相似文献   

14.
在用车尾气排放遥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天津进行的城市在用车尾气排放遥测试验及结果,分析了遥测结果的一致性,佐证了遥测排查高排放车辆的效能;评估了在用车的尾气排放状况;比较了采用不同排放控制技术的车辆的排放情况,并考察了其排放随车龄而劣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1999年北京对车辆实行严格管理,尾气排放必须达标方可进入北京市,有力控制了市区汽车尾气排放污染。尾气排放已成为众所关注并研究的课题。 现在全国各地机动车辆都是以公安部尾气排放标准进行技术检测,但从检测结果来看,部分车辆却难以达到标准。这大多由于驾驶人员技术素质低,对发动机废气产生的条件不清楚而造成的。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车辆自身的特点进行简要说明,采取针对性的调校和检修方式,尽可能减少车辆尾气排放。  相似文献   

16.
<正>汽油车"尾气治理"项目集汽油车尾气检测、排放状况判定、排放不正常原因诊断、排放不正常状况治理于一体,适用于安装闭环电喷环保发动机的汽油车,不适用于化油器或开环电喷发动机汽油车。汽油车"尾气治理"项目是从新车行驶1万km时开始的维护项目,车辆进行"尾气治理"项目时要进行"实时监测,按需维护",排放不达标车辆不能竣工验收。汽油车"尾气治理"项目的作业内容包括:对进厂的车辆进行尾气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判定汽车尾气排放状况,  相似文献   

17.
近日从合肥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在全国首家研发出治理柴油汽车尾气的装置——柴油机颗粒物捕集系统(DPF系统),清除柴油机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PM2.5)效果显著。成功地攻克了城市柴油车辆尾气排放治理难题。近日该项目通过安徽省科技厅专家组鉴定。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用于模拟车辆实际运行状况的汽油发动机尾气排放实验测试系统,模拟荣光6450B微型车的不同行驶工况,对其主要有害排放物HC、CO、NOx进行采样,并对各排放物与行驶工况相对应的排放趋势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行驶工况和行驶状态对HC、CO和NOx的排放影响较大,各行驶工况中,怠速、加速及减速比例越高,各有害气体的排放越高;当行驶工况匀速比例较高时,排放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9.
测量条件对柴油机排放PM尺寸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测量条件对柴油机PM尺寸与浓度分布测量的影响,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用SMPS测量装置测量了不同运转条件下柴油机PM排放,试验中采用不同的稀释比、稀释空气温度、取样点位置等,在大量的试验研究基础上,分析了柴油机PM排放的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稀释比增加,PM尺寸趋向于累积模式分布或粗粒子模式分布,其浓度趋于降低;随着稀释空气温度的升高,PM质量和数量也相应降低,低负荷时PM峰值浓度移向细小颗粒的碳核模式区域;取样点位置远离排气出口,PM浓度逐渐减小,累积模式尺寸的PM数增多。  相似文献   

20.
利用车载尾气检测设备(PEMS)对装有颗粒过滤器(DPF)的柴油车进行了实时油耗排放数据收集,比较分析了车辆安装DPF前后不同工况以及不同速度和加速度区间下的油耗和排放特性.由实验结果发现,DPF对颗粒物(PM)和CO的减排效果十分显著,安装DPF后车辆Ⅰ和Ⅱ的PM分别减少了98%和91%,CO分别减少了94%和60%,而NOr、HC和油耗则略有升高;此外,DPF的减排效果在车辆高速行驶区域达到最佳,并随加速度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