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道路整体模型视相关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道路景观的实时三维可视化,针对道路整体模型提出了基于边数据结构的视相关动态简化的过程和方法,给出了基于边折叠建立操作层次树的方法,介绍了涉及视锥、背离面方向和屏幕投影误差的视相关准则原理,实现了道路整体模型的视相关动态简化和细化。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在保证道路整体模型具有较好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模型的复杂度,从而达到道路景观实时可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准确描述驾驶员前视预瞄行为随车速及道路曲率动态变化的特性,文章开展了在不同道路曲率和车速下的驾驶员前视距离实车场地试验测试,建立了车速-道路曲率-驾驶员前视时间的关系曲线,并将其应用于人-车-路闭环仿真中,进一步提高了驾驶员方向控制模型与真实驾驶员操纵行为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交通标志是道路交通安全的有效保障措施.交通标志的视认性能是指道路使用者在全天候状况下获取道路管理语言的基本性能.介绍了反光材料的反射角度性能及视认性对交通安全的影响,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道路设计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理论及实践体系.但在实践中发现,根据汽车行驶特性设计出来的道路仍然存在安全隐患,常常会因视线问题引发交通事故.本文以视知觉原理为基础,探讨道路错视产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预防和减少雨夜道路交通事故,定量研究降雨强度对驾驶人视认距离变化规律,以确定行车速度、停车视距及限速选择,进行实际道路试验研究。试验共选择被试38人,在不同降雨量的雨夜,选用黑色障碍物,在不同车速条件下,进行驾驶人空间距离判识实际道路试验。试验共进行71组,最终依据速度和降雨强度,聚类为25组不同条件下全样本试验。统计全部结果,分析数据分布特征。利用曲面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视认距离随降雨量和行车速度变化规律函数模型。模型相关系数为0.9832,模型有效度系数为0.94,可有效表示视认距离与瞬时降雨强度和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增加,视认距离缩短;随着行驶速度增加,视认距离减小;当两因素耦合作用于驾驶人时,会因为视认距离减小导致允许反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6.
存发 《驾驶园》2009,(1):88-89
狭窄道路上的转弯:应视道路情况,在开始转弯前50-100m处轻按喇叭,减速慢行。当汽车行至弯道视线受阻地段时,应把汽车迅速驶向道路右侧,以免妨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7.
日前,记从由上海市公路管理处主办,美国罗门哈斯公司、上海永达禾普道路漆有限公司、美国固瑞克公司协办的“道路标线安全、寿命性探讨”研讨会上获悉,一种采用FAS—TRACK技术的水性丙烯酸道路标线漆以其安全——昼夜晴雨全天候高视认性;环保——完全水性无毒、无害、无污染:耐磨——与玻璃微珠结合,耐磨性能好;便利——无须清理旧线.  相似文献   

8.
《公路与汽运》2007,(1):93-93
亮灯警示 下雨时,雨帘阻挡视线,能见度很低,车辆冒雨行驶时要打亮头灯,使道路上其他车辆及行人及早看到自己,给予避让,也能增强驾驶人员的自身视觉,对前后左右的动向作出准确判断。此外,视情况可以把空调出风口转到除雾位置,若有条件,还可打开除雾热线提高能见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道路设计的三维可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时三维交互式仿真技术是实现道路线路三维可视化设计的关键,本文应用约束Delaunay三角剖分原理建立道路三维整体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现了有效的道路三维模型的视相关简化方法,并结合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开发了道路三维场景的实时动态浏览平台。最后将该平台与线路CAD系统集成,实现了线路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地下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且严重程度高,而提高地下道路交通标志的视认性是缓解地下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重要的措施之一.采用问卷调查和模拟驾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并量化可能影响驾驶员视认性的各种因素,采用SPSS进行多项Logistic回归,从而提取影响驾驶员对地下道路分流标志视认的关键因素.回归结果表明,驾驶员的自身因素和交通状况均对驾驶员的视认行为产生重要影响,且各因素的因素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职业、年龄、前车距、车流量等.建立了可以估算驾驶员产生不同等级注意程度的概率的预测模型,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驾驶员进行培训,进而提高交通运行的安全程度.  相似文献   

11.
杜志刚  梅家林  倪玉丹  陈逸飞 《隧道建设》2020,40(11):1558-1569
总结城市水下道路隧道事故分布规律,从驾驶人、隧道光环境及道路条件3方面分析隧道驾驶安全影响因素,对现有安全改善措施及其优缺点进行剖析,并指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研究趋势: 应以提升隧道光环境质量为主,考虑交通事故形态、事故致因及影响因素,在确保交通安全的基础上,考虑不同隧道路段驾驶人差异化视觉需求。驾驶人视觉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安全性与舒适性需求,对应的隧道行车环境可分为基本型、安全型与舒适型视觉参照系。提出以构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舒适型视觉参照系为目标,通过隧道照明与隧道视线诱导技术相结合,缓解隧道出入口参照系的剧烈过渡,加强中间段弱视觉参照的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方法。构建基于空间路权、人因与驾驶任务、差异性与韵律性的隧道驾驶安全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水下道路隧道驾驶安全优化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智能车视觉定位,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视角、多维度道路环境表征的高精度视觉地图构建方法,该方法明确了视觉地图的表征模型,包括视觉特征、场景结构信息以及轨迹信息等。在视觉特征中,运用前视场景全局特征描述道路环境,视觉特征不局限于某一种特征描述子;在场景结构信息中,运用俯视路面的2D结构信息进行描述,该特征与前视视觉特征构成多视角;轨迹信息则通过视觉维度以及地理维度的多维度方式完成计算,在视觉维度中,通过平面单应性计算节点间的轨迹;地理维度中,通过高精度经纬度信息消除累积误差问题。试验选取武汉理工大学内长约700 m的半开放式环形路段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制图的单节点平均误差为3.1 cm,标准差为2.3 cm,最大节点误差为9.3 cm,累积误差率为0.5%。运用所制地图进行定位检测,平均定位误差约为11.8 cm,因此,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可应用于半开放式路段或固定场景的视觉地图构建,为实现智能车在上述场景的定位打下基础。同时,研究提出的制图方法不需使用双目摄像机,在降低数据存储量以及制图成本的前提下,实现了对道路环境的充分表征;此外,运用路面2D特征结构信息计算轨迹,解决了视觉3D重建精度不稳定的问题,为视觉地图构建提供了新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低能见度恶劣天气条件下,前方道路场景图像清晰度评价、增强和道路环境场景图像实时再现等同题的研究,提出了基于车载红外传感器和毫米波雷达传感器的驾驶员视觉增强系统设计方案,并运用信息融合和图像增强策略改善低能见度天气条件下的道路环境场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道路美学对城市整体风貌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因此需要对城市道路美学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道路与建筑的宽高比、色彩、绿化,以及路灯、雕塑、路缘石、人行道铺装、栏杆等因素的分析,将城市道路可视范围内的美学效果进行归纳总结,为其他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析不连续路面标线对跟车间距调节行为的影响机理,深入挖掘了不连续路面标线的视觉信息特征,提出单色路面标线(2,3,4 m黄色标线铺设周期长度,即Y-2 m,Y-3 m,Y-4 m)和双色路面标线[1根黄色标线连接1根红色标线(1Y+1R)、2根黄色标线连接2根红色标线(2Y+2R)、3根黄色标线连接3根红色标线(3Y+3R)]2种不连续路面标线的设计形式,并将该设计具体呈现于实际的高速公路路面上。通过摄像法间接采集了车辆连续通过6个观测断面的跟车行驶车头时距、车头间距和行车速度特征数据。此6个观测断面依车流行进方向两两之间间隔100 m均匀设置,构成500 m的试验区域,其中观测断面1和6分别代表起始和终止断面,观测断面2~5之间为路面标线铺设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铺设不连续路面标线后,试验路段跟车车距(车头时距、车头间距)相较于铺设前有显著的增大,而行车速度有显著的减小,其中1Y+1R方案下的车距增大和速度减小幅度均最大,分别为0.61 s,3.6 m和5.1 km·h-1;从观测断面来看,铺设不连续路面标线后,跟车车距和行车速度随着车辆在试验区域内行进,分别呈现出一致的增大和减小的趋势,且通过对比观测断面1和5发现,1Y+1R方案下跟车车距和行车速度的断面变化幅度最大,分别为0.62 s,5.7 m和5.3 km·h-1;相同铺设周期条件下,双色路面标线可以产生更为显著的跟车车距调节效果。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从驾驶人距离感知、速度感知和颜色变化3个层面,深入剖析了“不连续效应”和边缘率对跟车间距调节行为的影响机理,并讨论了距离感知和速度感知对跟车行为的协同作用过程。研究结果可为视觉干预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并为探索低成本的交通事故预防措施提供新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公路照明质量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根据公路照明条件下的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与路面显示能力的关系,得出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照明技术指标及质量评价要求。根据公路照明的特点和驾驶行为学的统计结果,分析了公路照明测量对亮度测量仪器的特殊要求、公路照明测量范围限制和亮度测量点位及亮度观察点的选择方法与设置要求。将亮度测量数据按照相应的方法和公式进行计算,分别得出路面平均亮度、路面亮度总均匀度和路面亮度纵向均匀度评价指标的最终结果。总结了公路照明测量技术对公路照明设计、公路照明工程以及公路照明设施养护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国内外道路错觉相关研究,并提出对光线错觉的理论补充.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光线可能导致道路错觉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三维立体标线来解决道路错觉问题,从而使驾驶员能够及时减速的有效方法.并对三维立体标线的具体参数进行研究,得出了适合于实际工程的参数;再通过模拟仿真验证三维立体标线的减速效果,得出正向设置减速34%,反向设置减速27%的结论.通过展望表明了三维立体标线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该文阐述了城市生态道路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交通设施体系的必然趋势,并从视觉的连续性与可预见性、景观的协调性、绿化的功能性等多方面论述了生态道路设计中应注意的要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驾驶人在L2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心理负荷特性,设计了正常驾驶和次任务驾驶2种状态,进行实车高速道路试验,采集21名被试驾驶人在2种驾驶状态下分别选择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模式的眼动数据、次任务绩效和主观评价数据.采用重复测量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不同驾驶模式对上述参数的影响,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驾驶人的心理负荷变化.结果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