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的支承长度不足是造成桥梁在地震力作用下发生落梁的主要原因。本文分析归纳了国内外对梁支承长度SE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梁的支承长度SE计算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考虑桥墩延性能力采用静力方法计算地震力作用上下部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从而确定梁的支承长度SE。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竖向地震力作用对钢筋混凝土桥墩时程响应的影响,利用有限元软件Open Sees对不同地震波、长细比及轴压比情况下考虑竖向地震力前后的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时程分析。对比各个工况下桥墩的时程响应,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力作用对桥墩的时程响应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对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抗震分析时,建议考虑竖向地震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地震边坡破坏的机制,以京化高速公路挖方高边坡为研究背景,对地震荷载下的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详细分析了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实地采样试验,确定了边坡岩体的工程力学参数。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在试验区地震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拟静力法+强度折减的方法,分别模拟了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的位移变形及主应力分布规律,计算了边坡的安全系数,为边坡的加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某铁路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其空间杆系有限元 模型,其中拱肋与系梁采用空间梁单元模拟,吊杆采用空间杆单元模拟,对其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时程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该桥在竖向和纵向地震力组合以及竖向和横向地震力组合两种工况下的地震响应,得到了主拱控制截面在两种荷载工况下的最大内力和最大位移响应,对其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铁路系杆拱桥动力特性总体体现为刚性拱桥的动力特征,横桥向刚度相对较弱,竖向地震力作用下的响应较大,应引起设计注意.研究可为同类型的铁路刚性拱桥抗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汶川地震中大量桥台地基出现沉陷失效现象,对地震作用下桥台地基沉陷进行了理论研究.基于Prandtl 破坏面理论和Coulomb楔体平衡条件,并考虑地震力和接触面剪切摩擦的影响,采用Mononobe - Okabe地震公式,得出地震作用下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据此对地震下地基强度降低现象进行安全评定.  相似文献   

6.
工程岩体地下水渗流—应力—温度耦合作用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为了探讨工程岩体赋存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与温度场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从场性能等效的原则出发,通过等效性能场之间耦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初步建立了一个工程岩体地下水渗流场、应力场与温度场耦合作用的简单的数学模型,为3场之间耦合作用定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地震地区挡土墙设计,即水平地震力的计算、地震作用下的土压力计算、地震地区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以及地震地区挡土墙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桥梁抗震设计的研究与新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保证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有重大意义。随着中大跨度桥梁建设的迅猛发展,桥梁设计过程中的抗震分析与计算也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地震反应分析是结构抗震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和依据。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是一种随机振动,对于进行减隔震设计的桥梁,由于减隔震装置的非线性,在设计地震力作用下,即使主体结构处于弹  相似文献   

9.
隧道开挖常常伴随着开挖面周围岩体应力的释放,而应力释放的大小与开挖面的大小、岩体的性质、地下水的埋深等多个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进行隧道开挖数值模拟计算时,初步估计开挖面岩体应力释放大小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并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不同应力释放下小线间距隧道开挖地表沉降规律,并与实测沉降数据相结合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开挖面应力释放为60%时,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接近,更能合理反映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0.
斜拉桥的主塔动力分析是斜拉桥设计的行为基础,结合海城市同泽大桥主桥对拱形主塔结构采用多振型反应谱法在E2地震力作用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横桥向的地震力响应对结构影响较大;采用有限元法对拉索顶、塔梁固结顶、塔根部三个截面进行分析和抗震验算,桥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1.
312国道某路堑边坡由于雨水的作用,土体(高岭土)和强风化岩体的交接面产生了滑移,并对滑坡西侧岩体产生了拉裂,影响了道路交通的安全。经计算分析,提出对塌方区采用抗滑挡土墙、换填等措施综合整治的初步治理方案。对塌方区与非塌方区交界带在削坡减载的基础上,增加长短锚杆与其他防护和防水补充治理措施.有效地阻止了滑坡的进一步下滑,使滑坡保持长期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对地震区的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时,须计入地震力的作用;探讨用安全系数法和可靠性分析方法结合的方法,对地震区边坡进行滑动稳定性分析,既考虑了不确定性因素,又是对定值法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3.
公路黄土坝式路堤稳定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提高公路黄土地区土工膜上游防渗斜墙式坝式路堤的稳定性,分析了地震力对路堤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引入地震力参数,采用计及条块间作用力的简化毕肖普法推导出路堤边坡稳定性系数计算公式;考虑坡面蓄水压力作用,利用力的平衡原理得出了路堤整体稳定性判定条件。路堤边坡稳定性的计算结果表明,地震力对坝式路堤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稳定性系数在考虑地震力与不考虑地震力时最小误差为0.1(对应烈度为7°);滑出点在坡脚外的稳定性系数远远小于坡面的稳定性系数,边坡浸水稳定性系数小于不浸水稳定性系数,所以边坡稳定性检算应着重考虑滑出点在坡脚外稳定性和浸水稳定性;路堤整体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实际沟底纵坡为2.872%时,路堤整体是稳定的,纵坡为10.000%时,是不稳定的,所以坝式路堤须设置在沟底纵坡较缓的冲沟上。  相似文献   

14.
岩体作为建筑结构的基础,有时要承受巨大水压力的作用,文中提出了考虑岩体渗流作用影响的岩体参数识别方法,并对此方法的收敛性进行了讨论,同时通过数值算例研究了渗流作用对岩体参数识别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岩体中有水压力作用的情况下,进行岩体参数识别时,不能忽略渗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一般的子结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各计算表达式及计算流程作进一步的规整;引入传播矩阵[C],显示并阐明子结构内部及界面结点的相互影响。文章还推导了高层结构受地震力作用时的一种地震力分配矩阵[D]。  相似文献   

16.
云冈石窟第19窟西耳窟地震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石窟地震动力响应,建立了云冈石窟第19窟西侧耳窟的三维实体模型,并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耳窟进行了地震动力模拟计算,分析了硐室岩体位移、加速度放大系数、应力分布和加速度傅里叶谱.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该窟外立面岩体有外倾和塌落的趋势;石窟岩体的破坏模式以剪切破坏为主;地震波在耳窟所在高程范围的岩体内经多次反射、叠加,能量损耗较大,耗散的能量被该区域的岩体吸收,因此,进行抗震加固设计时,应适当提高此区域的地震加速度.  相似文献   

17.
传递系数法是边坡稳定性计算常用方法之一。水平地震力是边坡动力稳定性影响的主要因素,针对传统边坡稳定性计算的传递系数法,将地震加速度时程通过地震力形式归于传递系数法中的条块传递系数,计算传递系数时程,进而得到地震动力稳定系数时程,基于此提出了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的时程传递系数法。算例讨论得出,当地震加速度大于-0.2时,传递系数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的整体趋势,反之,传递系数随条块表现为持续降低的规律;当地震加速度小于0时,加速度方向为反坡向,对边坡稳定性有利,反之,加剧边坡的危险性;随着地震加速度的递增,不同条块的传递系数不断线性增大。岩质边坡在地震力作用下破坏具有滞后性和突发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城市桥梁通常采用的独柱墩连续梁桥的受力和结构设计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2跨T形刚构桥梁结构形式,并对2种桥梁结构形式在构造和抗震性能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在构造方面,与连续粱桥相比,独柱墩T形刚构桥通过墩梁固结节省了支座,简化了伸缩缝的构造,增加了桥梁的横向稳定性,减小了横梁的受力.利用反应谱方法,推导了墩底固结等截面情况下T形刚构和连续粱桥简化模型的地震力和桥墩弯矩的解析表达式,并给出了不同周期范围内的2种体系地震反应的比较结果.采用桥梁的整体有限元模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对实桥进行了地震反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T形刚构采用墩梁固结能够显著降低地震力作用下桥墩和桩基的弯矩,提高了桥粱的抗震能力,简化了抗震构造.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云南省一座钢筋混凝土箱型肋拱桥地震力的计算情况,建立了全桥有限元模型;采用了反应谱分析方法,得到了该系统的振动动力特性(频率、振型)及顺桥向与横桥向地震力;验算了桥梁各个关键截面抗震性能,对桥梁结构薄弱部分抗震设计应采取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层状岩体中隧道开挖后围岩的破坏机理,以汶马高速鹧鸪山隧道为例,基于离散元-有限差分耦合算法,建立了一种新的层状软岩隧道开挖模拟方法,采用该方法对不同地应力场、层理间距等因素影响下围岩的破坏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 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应力重分布导致强度较低的层理面首先发生滑移及张开破坏,岩体的滑移及张开使得应力场受到进一步扰动,导致层间岩体产生拉裂破坏;同种水平应力条件下,随着侧压力系数的减小,岩体产生的微裂纹不断增多. 当侧压力系数为1.00、0.80、0.67、0.57、0.50时,微裂纹总数分别为304、391、602、999、1 240;当层理间距为0.6 m时,层理对围岩破坏形态起控制作用;随着层理间距从0.6 m增加至1.2 m,层理对围岩破坏模式的控制作用减弱,围岩的破坏形态与均质围岩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