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齐向春 《集装箱化》1998,(12):25-26
随着世界计算机技术及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逐步成熟,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近年来,EDI技术也被发达国家引入集装箱运输中,它使信息传递实现了数据化、规范化、网络化与快速化,并由此开创了无纸报关、无纸贸易的新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EDI信息系统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刘建军 《中国港口》2002,(10):28-28
<正> 一、港口EDI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1.EDI技术是与国际接轨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我国加入WTO,对外贸易量必然不断增加,只有发展港口EDI技术,才能满足进出口物流的高效、迅速的要求。 2.EDI技术是推动港口向物流中心发展的必要条件 EDI技术可使港口的计算机系统直接同用户、货主、海关、商检、理货等有关机构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通讯,可使港口根据用户企业的要求开展多种增值服务(如信息查询、数据维护、数据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4月,在新加坡召开了一次有关利用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国际会议,简称(EDI COM97)。参加这次会议的既有发达国家(地区)也有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会议认为,通过业界(商、贸、运输)的努力,EDI已经在一些地区,特别是在欧、美以及香港、新加坡等地普及、推广。EDI的效益已被大量实践所证实,肯定。今后,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通过EDI实现国际间跨地区的文件交换的高效化、无纸化、无误差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  相似文献   

4.
孙煦  孟梦 《集装箱化》2009,20(8):10-12
集装箱以其高效、便捷、安全的特点,逐渐被物流行业所接受,成为国际物流的重要载体。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实时掌握货物动态已成为必然和可能,对集装箱运输的管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射频识别技术(RFID)对于集装箱识别及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作用,集装箱车辆跟踪和管理系统能更好地保障集装箱运输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安全,基于XML的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在传统EDI系统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数据动态共享。  相似文献   

5.
卢嘉陵 《集装箱化》1994,(5):2-6,11
电子数据交换(EDI)又称“无纸化”,在目前商业活动中发展很快。在国外,推行EDI过程中集装箱运输也是最早的行业之一,现在EDI在我西的集装箱业界也成了热门的话题。本文只介绍EDI大致所包括的内容、范围、目标、条件以及推行EDI的意义。由于推行EDI对促进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为此本刊拟辟EDI专栏,介绍国内外在集装箱运输业中最新的成就、信息和动态,对国内集装箱运输业中如何开展EDI提出建议和意见,欢迎专家多多赐稿。  相似文献   

6.
EDI是指按照协议,对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标准经济信息,经数据通信网络在贸易伙伴的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和自动处理。EDI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增强对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7.
陈辉煌  袁群 《水运管理》2002,(12):33-35
一、EDI信息技术在运输业的应用现状 运输业是最早使用EDI的行业之一,在国外的交通运输领域中,EDI的应用发展迅猛,为此,不少航运公司已明确提出靠岸港口应具备EDI条件的要求。目前,国际运输系统的EDI正朝着全球联网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EDI的开发和应用是最近两年才提上议事日程的,国家计委、科委、电子部等主管部门已将EDI列为国家“八五”计划的关键性应用推广项目之一,以推动我国EDI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力推广以国际标准EDI技术为重要内容的无纸贸易计划,或称电子商业计划,对于加强在日益电子化的国际贸易市场上的竞争力,是各国政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1993年初,在丹麦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一个非赢利的机构——EDI理事会,用以协调组织全国与EDI技术有关的事务和活动。此外,丹麦政府还专门制定了国家EDI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0.
港口安全     
《港口科技》2006,(10):43-44
我国已初步形成海陆空立体救助体系,宁波港口EDI应用系统全面升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EDI是介于贸易伙伴之间的计算机应用系统,通过数据网和电信网.按照标准格式化的数据进行直接交换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即EDI用户根据国际通用的标准格式编制电,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将结构化的信息(例如订单、发票、提货单、海关申报单、进出口许可证等日常往来的“经济信息”),按照协议将标准化件通过通信网络传送。报接收方按国际统一规定的语法规则,对报进行处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和支持作业管理的决策支持系统,完成综合的自动处理,可以看出,通信网络支撑环境是EDI应用的基础,计算机应用是EDI的条件,标准化是EDI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国际上,发达国家自60年代末期开始探索EDI的应用.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电子计算机与通迅手段的发达.EDI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迅猛发展。为了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竞相采取措施,推动EDI的开发与应用.这里也包括了一些行政措施。  相似文献   

13.
提出一种基于舰船云计算和嵌入式多模控制的电子信息交互系统设计方法,采用嵌入式ARM进行舰船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的云计算软件内核开发,采用多模TCP/IP以太网技术构建电子信息交互的信息传输模块和网络通信模块,利用ARM片上控制器来完成电子信息系统的读写和信号实时处理,在云计算环境下进行舰船电子信息交互系统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包括串口设计、外部存储器设计和AD接口设计等。最后进行仿真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系统进行舰船电子信息交互处理的吞吐性能较好,实时处理能力较强,提高了电子信息与信号的分析与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大型集装箱运输企业的战略需求,结合其现有的船东系统数据不全、船代系统分散的实际状况,按照信息集中共享的原则,采用XSLT技术,设计和建立具有集中订舱与货物跟踪功能的大客户EDI管理平台,以达到集中电子订舱、全程货物跟踪和EDI报文监控管理的目的.平台的成功实施,为该企业稳定客户、保持市场占有率及辅助决策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系统保障.  相似文献   

15.
施欣 《中国航海》2004,(3):58-60,63
结合港航EDI信息增值系统的开发,对信息增值系统开发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港航EDI信息增值系统的开发技术框架和工具选择设想。  相似文献   

16.
许光勇 《集装箱化》2001,(1):19-22,32
EDI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颖的电子化贸易工具,是计算机、通信和现代化管理相结合的产物. EDI的主要意义在于:(1)节省时间和金钱,提高工作效率和竞争力.(2)改善对客户的服务.巩固了EDI贸易伙伴之间的市场和分销关系,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快了对客户需求的反应.(3)消除纸面作业和重复劳动.(4)扩展了客户群.许多大的制造商和零售商都要求他们的供应商采用EDI.当他们评估选择一种新的产品或一家新的供应商时,其EDI的应用能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在世界范圈内,越来越多的商人正通过计算机的使用来增强自身国际贸易的竞争能力。许多观察家相信,羽翼丰满的电子贸易即将成为现实。目前,国际商贸界正在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由于EDI系统具有传递速度快和营运效率高的特点。航运业也期望以此能获得更大利益,特别是在提单领域。不幸的是,许多技术和法律上的障碍即减慢了使用EDI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EDI     
《珠江水运》2005,(10):15-15
EDI是英文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缩写,称作无纸贸易或电子数据交换。它是指按照协议,把具有一定结构特征的经济信息,通过电子数据通讯网络,在商业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进行自动交换和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19.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和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随着电子信息在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管理的手段、载体和途径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电子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者探求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XML技术的EDI信息系统在集装箱多式联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多式联运信息传输现状与应用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所产生效益的基础上,提出海铁联运信息平台的目标与功能,并运用可扩展置标识语言(XML)技术初步设计其逻辑结构,为实现异构数据传输和构建多式联运EDI信息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