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电磁式喷油器(INJ)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采用电磁式喷油器。其有多点喷射的喷油器与单点喷射的喷油器两种不同形式(如图1所示)。 多点喷射每个缸有一个喷油器,安装在进气门上方,当ECU发出喷射信号使电磁线圈通电后,针阀被吸起,汽油从针阀与喷孔的环形间隙喷出,当电源切断后,针阀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关闭喷油孔。针阀的开启持续时间(即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柴油机问世以来的一百多年间,它的喷油嘴都是依靠燃油本身的压力开启的,而且喷油嘴开启压力都是利用弹簧预先设定好的。喷油嘴开启时间的长短,或者说喷油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喷油泵的出油口和高压油管内的压力如何变化。我国目前使用的柴油喷油器基本上都是这样的传统喷油器。采用这种喷油器的柴油机电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操作更加舒适、安全、燃料消耗低和适应严峻的环境要求,现代汽车需要开发出更聪明、更复杂的系统。其中.这些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制动和闭锁系统。它们就像发动机管理系统一样复杂。为了更好地使用上述系统的功能,我们需要像泵、电动执行机构这样可靠的执行器。  相似文献   

4.
随着汽车档次的提高,有的汽车上装用了50多台小型电动机。图1为小型电动机在汽车上的应用示意图。装用小型电动机的目的除了提高舒适性、方便性之外,还有的是为了改善汽车的行驶、停止及转弯等基本功能;此外,与航天设备的靠电控飞行相应,在汽车上开发了靠电控行驶的领域。为了汽车的自动控制,采用了许多小型电动机,从电控角度来看,这些电动机大部分应归类于电动式执行器。下面介绍小型电动机在汽车上的应用,由此加深对电动式执行器在汽车上应用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周泉 《汽车电器》2001,(4):58-61
5 三菱电机公司的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 5.1 概述 三菱电机公司从80年代初期开发出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以下简称电动式PS),并实现了商品化,到1988年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主要为轻型车用,其方框图如图32所示.与油压助力转向系统相比,电动式PS可以降低油耗,改善在汽车上的装配性,但应用于质量较重汽车、轿车等级以上的电动式PS还没有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其原因之一是:提高电动机的输出功率时,转向系统的转动惯量与摩擦力矩增大,操作感觉变差.下面对此稍加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轿车研制了电子机械制动(EMB)系统执行器,给出了EMB执行器的设计开发流程,搭建了EMB执行器压力估算试验台.从减小执行器体积、降低执行器成本及增加执行器可靠性的角度出发,由试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电机电流与执行器输出压力的关系曲线及执行器丝杠位移与执行器输出压力的关系曲线,为EMB执行器输出压力的估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3 铃木公司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1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装车始于1988年,这种助力转向系统一般装于轻型车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a.电动机、减速器与转向器管柱及转向齿轮箱等可以制成一个整体,管路、泵等不占地方,装车性能好; b.增加的部件基本上只有电动机、减速器,所以增加的质量很少; c.对泵来说,不需要总是旋转,在必要的时候只要电动机旋转就可以了,所以,可节省能量; d.部件个数少,也没有必要加油及排气,所以,生产线上的装配性好。 也是因为上述特点,在发动机排气量小、罩下没有富余地方的轻型车上开始选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3.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概述与工作原理 在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当转动转向盘时,传感器根据输入力产生电压信号,从而检测出操纵力的大小,同时,利用车速传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测出车速,利用电子控制器控制电动机的电流,输出适当的助力,如图13所示。  相似文献   

8.
电液执行器在车用柴油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所研制的12150ZL大功率柴油机电控系统的执行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点,建立了电液执行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系统参数(油源压力、负载压力和占空比)的变化对执行器输出位移和流量的影响,将油源压力从1MPa降低到0.8MPa,在满足系统性能要求的条件下,降低了系统的研制成本.  相似文献   

9.
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的多模式智能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将多模式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的思路的基本方法。实际控制系统的模拟试验和在桑塔纳2000轿车上的应用表明:电液式节气门执行器采用多模式控制能很好地保证执行器的快速性、平稳性和较高的控制精度,其性能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为节气门执行器增加了一种新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柴油轿车用第三代压电直接控制式喷油器的共轨喷油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5月,博世公司推出了第三代柴油轿车用压电直接控制式喷油器共轨喷油系统,这是柴油共轨喷射技术领域内的一次技术飞跃,其显著特点是集成在喷油器体中的压电执行器能使喷油器迅速开闭。与迄今为止最好的电磁阀或压电阀控制的喷油系统相比,这种第三代轿车用压电直接控制式喷油器共轨喷油系统能降低柴油机排气有害物高达约20%.而且其新颖的调节功能有助于提高喷油量的计量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下面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喷油器的工作过程。 图4的左部上图是喷油脉冲和三通阀升程曲线。图4的左部中图是控制压力变化曲线,点划线表示空腔(A)的压力,实线表示控制腔(B)的压力。图4的左部下图是喷油嘴针阀升程曲线。整个喷油器工作循环可以分成六个阶段: (1)喷油嘴开启前阶段 这个阶段从喷油器通电、三通阀开始升起,到喷油嘴针阀开始升起为止。 首先看三通阀升程曲线。喷油脉冲施加到喷油器上之后,三通阀立即开始  相似文献   

12.
周泉 《汽车电器》2001,(5):60-62
6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的功率组件 电动式助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如图43所示,根据转向盘上的操纵输入状况,得用转向操纵传感器输出2种电压信号;一是与产生的力矩成正比的电压信号,另一个是与转向器转速成正比的电压信号  相似文献   

13.
《汽车与配件》2011,(42):17-17
德昌电机日前宣布推出汽车格栅执行器产品线——Saia—burgess GS品牌产品。该产品可在紧凑的空间内输出业界最为宽广的转速和转矩范围,同时可以满足众多车辆对自动开关汽车格栅的设计要求。Saia—burgess GS执行器是为在各种天气情况下工作而设计的,独有的“功率提升”模式可以克服格栅上有泥土堆积和结冰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正>点火终端能量输出极(功率输出极)根据发动机ECU指令控制2个点火线圈一次侧的通电和断电,从而在点火线圈二次侧产生点火高压。图14所示为双火花点火线圈工作原理。一次侧初级线圈断开,在二次侧次级线圈中感应产生高压,次级线圈有2个输出端,4a和4b,各自连接1个火花塞。点火时2个缸火花塞同时串联点火,一个气缸处在排气行程末,另一个气缸处在压缩行程末。在排气行程末时气缸内压力较低,火花  相似文献   

15.
真空执行器大量应用于EGR和VNT系统,为改善空气系统控制效果,研究了一种EGR和VNT执行器系统模型。该模型包括空气系统与机械执行器系统两个主要部分:前者可采用孔口节流方程模拟,其开度函数可通过MAP图获得以简化模型;后者可视为“质量——弹簧”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精确地模拟快变和慢变控制过程,可用于发动机空气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算法,为该类系统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中研究了某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在两种不同工况下,后喷参数对发动机的燃烧、排放和油耗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引入后喷对缸内压力无明显影响,放热率曲线出现二次尖峰,缸内平均温度降低;随着喷油间隔的增大,二次放热率峰值逐渐后移,Soot排放先降后升,喷油间隔对NOx和油耗无明显影响;随后喷油量增加,主燃烧段放热率峰值下降,二次放热率峰值上升,Soot和NOx排放均降低,油耗稍有上升。  相似文献   

17.
以丰田子弹头(PREVIA)旅行车为代表,阐述用可逆电动机作执行器的巡航控制系统的结构,动作,电路原理,主要部件及故障检修方法,对指导实际维修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与传统的电磁阀式喷油器相比,压电式共轨喷油系统中的压电式喷油器借助于压电元件所产生的力更大,且执行器具备高速响应特性。因而,单位时间内的喷油量更大,燃油喷雾雾化性能更佳,并且可以设定更短的喷油间隔。介绍日本电装公司的共轨喷油系统和压电式喷油器的结构、压电执行器的驱动方式,以及压电材料及压电元件结构等内容。  相似文献   

19.
4 CA4DC2系列电控高压共轨发动机电气原理 在共轨喷油系统中,喷油压力的建立与喷油量互不相关,喷油压力不取决于柴油机的转速和喷油量。在高压燃油存储器(即“共轨”)中,始终充满着高压燃油。而喷油量、喷油正时和喷油压力由电控单元(ECU)根据其中存储的特性曲线(脉谱图)和传感器采集的柴油机运转工况信息算出,然后控制每缸喷油器的高速电磁阀开闭来实现。  相似文献   

20.
周泉 《汽车电器》2001,(6):56-58
7 空气悬架控制用电动机的构成与回路7.1 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统概述采用空气悬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柔软的舒适性,同时又确保操纵的稳定性.要实现这两个目的,在设计时各技术条件的要求是矛盾的.本节介绍的悬架系统采用了电子控制,与时时刻刻变化的行驶条件相应,将悬架系统各参数控制在最佳值,在多次元上使舒适性与操纵稳定性相容.也就是说,在一般行车上,采用柔软的空气弹簧和较小的减振阻尼衰减力,实现柔软的舒适性;而在急剧转向时、或者制动等场合下,则快速转换成硬弹簧与强衰减力,以提高车身的稳定性.此外,在凸凹特别严重的路面上行车时,此系统可以根据车轮的行程实施动态转换,如图51所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